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探究欧洲鹅耳枥试管苗的生根机理,对其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进行生根统计,结果表明,WPM+1.0 mg·L-1IBA+1.0 mg·L-1NAA(G3处理)是最适合欧洲鹅耳枥试管苗不定芽生根诱导的培养基.测定了G3、G5、G6处理(生根率分别为高、中、低)的试管苗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ZR、GA3、IAA、AB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个处理组试管苗的IAA、ZR含量呈"上升—下降"趋势,ABA含量、IAA/ZR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GA3含量呈"下降—上升"趋势,IAA/ABA呈"上升—下降—上升"趋势.测定对照组、G3处理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组试管苗的POD活性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趋势,PPO、IAAO活性呈"上升—下降"趋势;G3处理组的POD、PPO、IAAO活性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2.
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生长、干物质转运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不同施氮时期对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通过桶栽施氮试验,研究了施氮总量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施氮时期对夏玉米的生长、产量和干物质分配转运的影响。试验设置7个施氮处理:N0不施氮(对照);N1拔节期一次性施入;N2大喇叭口期一次性施入;N3吐丝期一次性施入;N4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入;N5拔节期和吐丝期分次施入;N6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分三次施入。结果表明:N4处理植株的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相对于拔节期一次施肥的N1处理增加了5.56%;N4处理的叶面积、成熟期干物质较其它处理高,相对于N1处理分别增长了8.03%和8.29%;N2、N5和N6处理的产量和干物质量无显著性差异,相对于N1处理产量分别增长了4.0%、4.7%和4.1%,N1、N3处理的产量和干物质量较其它处理低,说明分次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干物质量,最佳施肥方案为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分次施入;N3、N5处理的干物质转运率相对较低,相对于产量较高的N4处理转运率分别降低5.5%和8.6%,但其花后同化物累积量相对于N4处理分别提高4.1%和7.8%,绿叶面积相对于其它处理较高,表明吐丝期追施氮肥可以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3.
以桃优香占为材料,在前茬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研究了4种氮素运筹方式(NM1,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7∶3∶0;NM2,6∶3∶1;NM3,5∶3∶2;NM4,4∶3∶3)对晚稻产量及形成、土壤化学及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M1处理产量最高,分别较NM2、NM3、NM4处理高2.6%、5.3%、5.6%,差异显著,其次为NM2处理。玉米秸秆全量还田配合氮素前移可以显著提高水稻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显著降低每穗粒数和结实率,但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氮素运筹方式对土壤理化特性影响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后至分蘖期,且土壤碱解氮、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随着基蘖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大。水稻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和硝化细菌量在前茬玉米收获后最高,且随着水稻生育时期的推进迅速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和硝化细菌在分蘖期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而在抽穗期大致随基蘖肥比例的提高而减少,成熟期各处理无显著差异;氮素运筹方式对土壤真菌、固氮菌在水稻各生育时期均无显著影响。玉米秸秆全量还田有利于提高后茬水稻生育前期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性,以基肥∶蘖肥∶穗粒肥分别为7∶3∶0的氮素运筹方式晚稻产量最高,土壤改良效果最好,实现了后茬水稻稳产甚至增产。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中国现阶段生猪养殖模式中容易出现的部分健康问题进行剖析,阐明了可饲用天然植物在生猪养殖中特有的保健作用;简述了利用可饲用天然植物作为生猪保健剂应该注意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5.
Krau.  JP 周琦 《植物检疫》1991,5(1):23-23
在美国的南卡罗来纳,近年来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 已作为潜在的经济作物被引种。1985年在 Florence 和Charleston 两个最早建立彼此远离的果园中,在一年生移植菌中,发现很多猕猴桃植株迅速枯萎和死亡。这两个果园都有新近种植大豆的历史。受害植株的症状表现为大片的浅红色的根变成黑色的腐根,以及地上茎部皮下组织褪色并扩展至地面以上的2~3cm 处。有时在病株茎的基部形  相似文献   
106.
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是豇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成员,主要分布在荷兰、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日本,我国尚未有报道。该病毒通常采用血清学和鉴别寄主方法进行检测,但该方法较易出现假阳性,存在检测时间长,准确性和灵敏度较低等问题。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已经广泛用于人类病毒如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1~3]等医学诊断和动物病毒如口蹄疫、禽流感[4]的检测和检疫,而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植物病毒实例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7.
樱桃带化病是从以色列引种樱桃园中发现的新病害。本文报道了按照检测植物菌原体(phytoplasma)的方法提取DNA,扩增患病植株中植物菌原体的16SrDNA片段,证明樱桃带化病中有植物菌原体存在,并对此扩增片段进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根据RFLP分析结果,参照Lee,I.M.等的文献资料,对本次樱桃带化病病原进行鉴定与分类,初步定为Ⅶ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香水莲花Nymphaea hybrid花粉活力和贮藏特性,以期为香水莲花有性繁殖和杂交育种的生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方法】以黄、粉、紫3种不同花色的香水莲花品系为试材,采用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法测定不同开花天数(开花1、2、3、4、5 d)的香水莲花花粉活力、同一天不同时间段的香水莲花花粉活力、3个不同品系的香水莲花花粉活力、不同干燥方法(室内通风自然干燥、烘箱干燥和硅胶干燥)的香水莲花花粉活力及不同贮藏条件(室温、4、-20、-80℃)下贮藏不同时间(5、10、30、50、70、90、120、180 d)的香水莲花花粉活力。【结果】1)3种花色香水莲花的花粉活力均随开花时间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开花2 d的花粉活力最高;2)在一天7:30-17:30中,9:30-11:30的花粉活力较强;3)3个香水莲花品系间花粉活力存在差异,其中‘黄花型’香水莲花的花粉活力(60.61%)最高,‘紫花型’香水莲花的花粉活力(48.15%)最低;4)硅胶干燥法是香水莲花花粉干燥的最佳方式;5)4℃适于香水莲花花粉的短期贮藏,-20℃和-80℃适于香水莲花花粉的长期贮藏。【结论】在香水莲花开花2 d的9:30-11:30采集花粉,采用硅胶干燥法干燥后短期贮藏于4℃,长期贮藏于-20℃或-80℃条件下,可有效延长香水莲花花粉的寿命。  相似文献   
109.
应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下欧洲鹅耳枥和鹅耳枥2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盐胁迫的加剧,两种鹅耳枥叶绿素总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鹅耳枥叶绿素总量高于欧洲鹅耳枥;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作用(Tr)随着盐胁迫的加剧均显著降低,而气孔导度(Gs)则呈上升趋势;高盐浓度下鹅耳枥Pn和Gs的下降幅度比欧洲鹅耳枥小,Tr则明显高于欧洲鹅耳枥,Ci变化幅度较小。光化学量子效率(Φ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电子传递速率(vETR)、光化学猝灭参数(qP)值随着盐浓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鹅耳枥ΦPSII和Fv/Fm下降趋势较为缓慢,qP下降幅度小于欧洲鹅耳枥。鹅耳枥生长受盐胁迫的干扰程度小于欧洲鹅耳枥,其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光合作用受胁迫的程度小于欧洲鹅耳枥。  相似文献   
110.
上海市外环线人工植物群落调查--以2000年段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上海市外环线2000年段人工植物群落为对象,应用法瑞学派的典型样地调查法调查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分析各物种的生活力、相对频率和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样段中共有物种79个,其中乔木层物种数占50.6%、灌木层物种数占30.4%、草本层占19%。乡土树种有50种(63.3%)、外来树种29种(36.7%)。整个调查区域内有6种群落类型,共54个群落。shannon-weiner指数范围0-1.545,优势度为0.152—1,均匀度为9—1。经数据分析,发现人工植物群落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乡土植物生活力不佳;(2)部分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相对频度过高;(3)群落结构较单一。据此,提出若干建议、推荐配置较为合理的群落,以期为今后的环线绿化带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