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6篇
  5篇
综合类   61篇
农作物   37篇
畜牧兽医   1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市场对具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愈来愈重要。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商务英语教学应结合培养目标、注重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等策略以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2.
为了研究秦皇岛某养殖场母貉死亡的原因,笔者无菌采集死亡貉的心血、肝脏、肠内容物等病料组织,采用胶体金试纸条法、PCR法、细菌分离鉴定、K-B纸片法等分别检测细小病毒、病原菌感染情况及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表明:死亡貉细小病毒阳性,病原菌为沙门氏杆菌;分离到的沙门氏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啶、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敏感,对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的耐药性。说明貉源细小病毒和沙门氏杆菌混合感染是引起母貉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对细小病毒无特效治疗药物,接种疫苗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3.
为了研究20种中药对貉源绿脓杆菌地方流行株HBP-G1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采用管碟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20种中药对貉源绿脓杆菌地方流行株HBP-G1的抑菌圈直径大小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金银花、黄柏、板蓝根、诃子、五味子5种药物对貉源绿脓杆菌地方流行株HBP-G1体外抑菌效果好,抑菌圈直径在17. 4~19. 3 mm之间,MBC在7. 825~15. 65 mg/mL之间;其他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敏感性。说明此20种中药对貉源绿脓杆菌地方流行株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94.
为检测唐山某水貂养殖场引起母貂流产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试验采用病原检测、细菌分离与形态观察、生化试验、16S rRNA PCR检测、致病性试验等方法对水貂致病原进行鉴定,并采用药敏试验测定其耐药情况。结果表明:水貂阿留申病毒、犬瘟热病毒、细小病毒、加德纳杆菌和布鲁氏杆菌等病原检测为阴性;从无菌采集的阴道分泌物及胎儿等病料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将其命名为HB-E2株,该株病原菌为两端钝圆、短小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通过PCR检测鉴定为大肠杆菌; HB-E2株大肠杆菌对小白鼠具有很强的致病性,对头孢曲松、头孢克肟、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高度敏感,对氟苯尼考、头孢拉定、阿米卡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新霉素等6种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95.
<正>人参种子的胚具有缓慢发育的特性,当年采收的人参种子的胚,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实际生产中还需要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进行人工催芽,才能促使种胚完成形态分化和生理后熟。只有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当年秋播或翌年春播后方能正常发芽和出苗,现将我们总结掌握的人参种子催芽技术介绍如下:1室外催芽室外催芽多采用隔年种子,春季催芽。方法:  相似文献   
96.
加工工艺对菜籽油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方法顶空萃取富集预榨菜籽毛油、浸出菜籽毛油、一级菜籽油、冷榨菜籽油和脱皮冷榨菜籽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和初步分析发现,硫甙降解产物、氧化挥发物(醛、醇、烃、酮等)、杂环类物质是构成菜籽油的主要挥发性风味成分;2-甲代-1-丙烯基-氰、5-己腈、1-丁烯基-异硫氰酸酯、苯基丙氰、2-苯基乙基异硫氰酸酯是主要硫甙降解产物;反2-反4-庚二烯醛、反2-反4-癸二烯醛、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壬醛等醛类物质是氧化挥发物中的主要成分。加工工艺对菜籽油风味影响显著,经高温蒸炒、压榨获得的预榨毛油中杂环类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其它菜籽油。毛油经脱胶、脱酸、脱色、脱臭、脱水等处理后,一级油中产生的醛、醇、酮、烃等氧化挥发物种类增多,相对含量提高;在一级油中未检测到硫甙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97.
对分离自少数民族传统乳制品中的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菌种的增殖培养基进行优化,并对其高密度发酵条件进行探索。通过测定不同组成培养基中菌体在600nm波长下的光密度和发酵液在不同发酵条件下的活菌数,得到最适增殖培养基配方及其高密度发酵条件。增殖培养基配方为:蔗糖62.0g/L、酵母粉35.5g/L、大豆蛋白胨12.0g/L、柠檬酸1.35g/L、柠檬酸钠22g/L、MgSO4·7H2O2g/L、MnSO4·5H2O100mg/L、Tween-801g/L。在5L发酵罐中,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经优化发酵条件,其活菌数可达到2.30×1010CFU/mL,加入保护剂经冷冻干燥后活菌数可达到1.45×1011CFU/g,存活率为79.11%。中试培养液中活菌数可达1.02×1010CFU/mL,存活率为58%。以上优化的增殖培养基和高密度发酵条件为Lactobacillus fermentum F6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以高、中、低芥酸和硫甙含量菜籽为原料,微波和脱皮预处理后分别冷榨制油。结果表明,同一品种菜籽不同处理方式对基本品质并无影响,但油中植物甾醇和维生素E含量均存在明显差异,且含量大小依次为低芥酸低硫甙菜籽>中芥酸中硫甙菜籽>高芥酸高硫甙菜籽。利用SPSS (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方差分析,探讨4种不同处理方式与3种不同原料对菜籽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双低菜籽油中α、γ维生素E和△5-燕麦甾醇影响差异显著,对菜籽甾醇、菜油甾醇和β-谷甾醇影响不显著;同一种处理方式下,不同原料对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都存在显著差异。微波处理后油中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含量最高,且低芥酸低硫甙菜籽更适宜通过微波处理提高油的品质。  相似文献   
99.
为探寻不同光照强度下欧洲鹅耳枥Carpinus betulus及其不同园艺品种(种)Carpinus betulus‘Beekman’、Carpinus betulus‘Frans Fontaine’、Carpinus betulus‘Lucas’的叶色及其生理变化,筛选适宜的光照强度及变色效果更好、观赏价值更高的品种,以4个欧洲鹅耳枥品种(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梯度的遮阴处理,营造不同的光照强度,而后对其叶片进行叶色及生理指标的动态观测,并进行方差与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欧洲鹅耳枥叶色转变的根本原因均是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比值的升高,表现为类胡萝卜素较叶绿素稳定,分解较慢,导致类胡萝卜素在色素中的比例占优,进而叶色转黄。相关性分析显示,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糖、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P0.01),其中可溶性蛋白与其他指标为极显著负相关。结论:4个欧洲鹅耳枥品种(种)变色期存在差异,在全光照条件下有最佳的叶色表达效果,在南京地区Carpinus betulus、Carpinus betulus‘Beekman’、Carpinus betulus‘Frans Fontaine’作为园林秋叶树种有较长观赏期,类胡萝卜素是其呈色基础,叶色变换会影响可溶性糖、淀粉、蛋白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00.
鹅耳枥属植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工业价值。中国具有丰富的鹅耳枥属种质资源,但未引起人们在科研和生产等方面的重视。为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该属植物,文中综述了国内外鹅耳枥属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分布与保存、种群特性、引种驯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研究展望,旨在进一步推动鹅耳枥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深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