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滴灌施肥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有机茶同营养施肥问题及广东省茶叶生产实际,进行了滴灌施肥阶段性试验,结果表明:滴灌配合有机植物营养剂施人茶园后,提高了茶叶产量和夏暑茶品质,防止土壤酸化且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在广东省有机茶园中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控释肥、配方肥、有机替代和蚯蚓生物培肥4种化肥减施增效复合技术模式对广东单丛茶区茶园土壤肥力、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结果表明,4种技术模式可减少化肥养分投入量20%~30%(总养分投入量减少17%~0),产量增加4.9%~12.3%,且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年经济效益每公顷增加1.51~3.26万元。其中,控释肥模式的肥料农学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最高,分别比习惯施肥增加58.0%和10.9%;有机替代模式品质提升最显著,氨基酸增加10.2%,可溶性糖增加9.6%,酚氨比下降13.4%。控释肥和有机替代两种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在广东单丛茶区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3.
2个大豆基因型钾效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耐低钾基因型94065-2和不耐低钾基因型95137,以4个水平钾浓度的水培方法对其钾效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低钾条件下,94065-2在部分根系形态参数、根系活性及生物学产量方面均显著优于95137;从钾吸收效率(以吸钾量为标准)来看,两基因型问存在极显著差异,而钾利用效率方面差异则不显著,相对于不耐低钾基因型95137,耐低钾基因型94065-2对缺钾的抗性则主要表现在低钾条件下,有较强的钾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54.
广东茶区蜘蛛新纪录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0年,通过对广东部分茶区蜘蛛的采集调查并核对了广东地区蜘蛛已有种类的分布情况,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补充记述了广东地区17种蜘蛛,分属于10科17属,为广东新纪录。  相似文献   
55.
56.
田间调查了不同生境条件茶园对茶蚜种群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小乔木茶园茶蚜分布在中层部位较多,数量大小依次为中层>上层>下层,但总个体数在3类茶园中相对较少;脱叶楹茶园茶蚜分布在上层部位较多,数量大小依次为上层>中层>下层,但总个体数在3类茶园中相对较多。3类茶园中茶蚜在不同季节间发生动态有显著差异;小乔木茶园和相思树茶园的茶蚜数量在春茶与夏茶期间发生较多,分别占56.05%、36.05%和31.46%、46.10%;托叶楹茶园的茶蚜数量在夏茶与秋茶期间发生较多,分别占41.17%和37.89%。由此可知生境条件改变对茶园茶蚜种群数量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7.
英红九号茶树施用硒肥的富硒及产量品质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硒光合菌肥(含硒0.156 mg/mL)为硒源、英红九号为试验品种,研究了茶树外施(叶面、根际)不同浓度硒肥的富硒效应及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施硒浓度、施硒方式对茶叶含硒量有明显影响,施硒浓度与茶叶含硒量呈显著正相关(r=0.48**),但浓度过高会影响茶树对硒的吸收.施硒肥10d后,叶施处理茶叶含硒量为0.157~0.389 mg/kg,根施处理茶叶含硒量为0.075~0.174 mg/kg,分别是对照的1.96~4.86倍、0.94~2.18倍,叶施的富硒效率优于根施,以叶施硒10d后采制富硒茶为宜.中浓度硒肥(2.60~3.90 mg/kg)对茶树产量和品质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8.
不同品种玉米与小麦间套作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大部分地区一季有余二季不足 ,采用玉米小麦间套作 ,可有效地利用土地、气候等环境资源 ,提高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但是 ,由于搭配的玉米品种不同 ,产量有很大差异[1] ,针对这一实际问题 ,我们于 1999年采用不同的玉米品种与小麦进行间套作 ,探讨采用什么玉米品种效果较好 ,从而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为沈阳农业大学东试验地 ,纯面积为 6 6 7m2 。1.1 操作规程试验操作规程见图 1。图 1 玉米小麦间套作操作规程示意图   ( 1)起垄 :早春顶凌起垄 ,垄距 6 0cm。( 2 )返土 :每隔两行 ,将一垄的土返到左右行间。…  相似文献   
59.
连续5年对蚯蚓生物有机培肥的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以及酶活性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FBO)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蚯蚓生物有机培肥处理(100% FBO)可以显著增加0~2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呼吸速率、微生物熵、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表征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性的指标,并可以显著提升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P0.05)。在20~40 cm土层,100%FBO处理的微生物和酶活性相关指标也高于CK,但多数未达到显著水平。蚯蚓生物有机培肥技术可以显著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并提升与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的几类酶的活性,有利于受损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全面提升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60.
巫山县茶叶生产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巫山县双龙镇、福田镇、骡坪镇的茶叶种植现状、气候、土壤以及茶叶消费市场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分析发展茶叶的优势和存在问题,认为当地的自然条件是可以种植加工出高品质的茶叶,应注意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加工技术与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