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1篇
综合类   27篇
农作物   2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利用SSR对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30对引物对50份甘蓝型油菜黄籽种质和1份黑耔种质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30对多态性较高的SSR引物进行PCR扩增,通过再次筛选,得到17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一般有3~11务谱带,所选17个引物共检测到126条带.有103条带具多态性片段,一般片段在100~900 bp,平均每个引物有6条多态性谱带,占81.7%.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51个品种(系)分为8个类群体,聚类结果与种质来源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22.
核不育两系杂交油菜常规制种,必须及时、测底拔出母本行50%可育株,以确保杂交种的质量。由此带来劳动力需求量大、制种成本增加、农户制种积极性低等问题,是限制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大面积转化应用的主要技术难题。利用贵州省威宁县海拔高,夏秋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通过在该县多年的化学杀雄制种技术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集成熟化优质早熟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保优高产夏播化学杀雄制种技术,为威宁县黔油早2号以及类似品种大面积高效制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3.
为探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采用同一单株分别按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的方法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不同收获时间一段式和两段式脱粒油菜籽的水分含量、千粒重和含油量等产量及品质相关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收获时间与方式对黔油早2号商品油菜籽成熟度、水分含量、含油量和千粒重等均有一定的影响;提早收获,油菜籽成熟度低,水分含量高,含油量低,千粒重低;两段式收获较一段式收获含油量高,千粒重高;黔油早2号采用一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为90%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两段式收获宜在成熟度达85%以上时选择晴天进行,并在晾晒后熟后及时脱粒.  相似文献   
24.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30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选育优质、高产、熟期较早的杂交油菜品种,以中早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8009A与自育自交系6051为亲本配制了杂交组合黔杂2501。该组合在2006—2008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6.83kg/hm2,较对照(油研10号)平均增产8.39%,最高产量达3 570.00kg/hm2(黔西点);全生育期221.15d,平均较对照(油研10号)早熟2.55d,部分地区早熟6~7d。2007—2008年贵州省油菜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634.00kg/hm2,其杂种F2代种子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32.43μmol/g、41.44%和27.03%。该组合于2008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黔油30号,适宜在贵州省各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5.
组织培养对于花生的新种质筛选鉴定、新品种培育和遗传转化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不同组织部位作为外植体的诱导效率差异、不同品种对特定培养体系的需求以及不同培养基组成对诱导效率的影响共3个方面综述了2000年以后我国花生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针对花药培养的优势以及其在油菜等作物上的成功应用案例,展望了基于花药离体培养在未来花生组织培养中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花生快繁体系建立、种质资源和品种提纯复壮和新种质快速创制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6.
为解决贵州省油菜生产上早熟品种缺乏问题,贵州省油料研究所以早中熟甘蓝型油菜核不育两型系黔油10A与自育早熟恢复系1239为亲本配制选育了杂交油菜品种黔油早2号。该品种在2012—2014年贵州省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47.33kg/667m~2,比组内对照平均增产1.19%;平均产油量62.36kg/667m~2,比组内对照平均增产5.55%;最高产量228.45kg/667m~2(兴义);在10月15—20日播种(直播)、密度为2.5万株/667m~2情况下,平均全生育期为190.07d;商品籽的芥酸、硫甙、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0.40%、18.09μmol/g饼、44.20%和26.79%。于2015年6月9日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黔审油2015002号),具有早熟、含油量高和抗倒伏力强的特点,适宜在贵州省内10月上、中旬直播,5月上旬收获的油菜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7.
杂交油菜黔油22号在黔西县的高产栽培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单位产量,加速该优异成果的大面积转化,采用4因子5水平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研究了黔油22号产量与栽培因素(N、P、K、密度)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的回归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高产栽培优化方案分析,结果表明,黔油22号在黔西县产量达到200 kg/667m2以上的优化栽培方案:纯N 20.13~22.00 kg/667m2,P2O5 11.95~12.94 kg/667m2,K2O16.20~19.80 kg/667m2,移栽密度为9040~9 935株/667m2.该技术方案对黔西县大面积生产黔油22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及栽培水平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8.
在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鉴定出18个BnGPDH基因,参考拟南芥AtGPDH基因家族分类信息将它们分为BnGPDHp、BnGPDHm和BnGPDHc 3个亚家族。基因结构、保守模块分析发现亚家族内的基因成员具有较高的保守性;染色体位置定位显示BnGPDH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qRT-PCR分析发现BnGPDHc家族成员在所检测的组织部位中具有不同的表达模式。此外,在花后21 d(day after flower, DAF)和30DAF的种子中 BnGPDHc1-2、 BnGPDHc2-1、 BnGPDHc2-2的相对表达量在高油材料中要显著高于低油材料,表明这些基因可能与油菜种子中三脂酰甘油的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29.
利用SSR标记对甘蓝型黄籽油菜贵油519杂种纯度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用SSR(简单重复系列)标记构建了53份甘蓝型黄籽油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个对黄籽油菜杂种贵油519及亲本具有共显性的SSR引物Ra2A05b,鉴定大田生产F1杂种群体的纯度,并对比田间调查的鉴定结果表明,SSR标记鉴定可以识别更多的非杂交种单株,如因微粉导致的自交、花粉污染、机械混杂等带来的非杂交种单株。就SSR标记鉴定杂交种纯度鉴定的可行性和优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目的]克隆甘蓝型油菜的甘油-3-磷酸脱氢酶(GPDH)基因(BnGPDH),分析其表达特性并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为研究该基因在油菜种子三酰甘油(TAG)合成和积累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甘蓝型油菜H105为材料,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与At3G07690同源的BnGPDH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BnGPDH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根、茎、叶、蕾、花及花后(DAF)7、14、21、30和40 d角果皮和种子]及高、低油含量自交系角果皮和种子中的表达情况,并将克隆获得的BnGPDH基因连接至携带napin启动子的pCAMBIA1390-NAPIN载体上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结果]克隆获得的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编码区(CDS)长度均为1338 bp,编码44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仅有5个氨基酸差异,均具有NAD_Gly3P_dh_N和NAD_Gly3P_dh_C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分别与白菜细胞质型GPDH蛋白(XP_009147040.1)和甘蓝细胞质型GPDH蛋白(XP_013585317.1)的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相似度,对应的相似度为100.00%和99.78%,且二者与双子叶植物GPDH蛋白亲缘关系较近,与单子叶植物GPDH蛋白亲缘关系较远.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模式总体上相似,在21DAF和30DAF种子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部位(P<0.05,下同),表明21DAF和30DAF是油菜种子TAG合成和积累的高峰期,但在角果生长发育不同时期这2个基因的表达略有不同,且在茎、蕾、种子(7DAF、21DAF、30DAF和40DAF)和角果皮(7DAF和40DAF)中,BnGPDHc2-1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BnGPDHc2-2基因,而在14DAF角果皮中BnGPDHc2-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nGPDHc2-1基因.21DAF种子中BnGPDHc2-1基因在3个高油含量自交系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个低油含量自交系,BnGPDHc2-2基因在高油含量自交系IL130和IL594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3个低油含量自交系;在30DAF种子中,BnGPDHc2-1和BnGPDHc2-2在3个高油含量自交系中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3个低油含量自交系.将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分别连接至携带na-pin启动子的pCAMBIA1390-NAPIN载体上可成功构建获得植物过表达载体.[结论]BnGPDHc2-1和BnGPDHc2-2基因在甘蓝型油菜不同发育期角果中行使的功能存在一定分化,在进化过程中可能分别来源于白菜基因组和甘蓝基因组,但均在甘蓝型油菜种子TAG合成和积累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因此,构建的植物过表达载体可用于BnGPDH基因功能分析及油菜种子油含量基因工程改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