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24篇
  2篇
综合类   22篇
农作物   5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51.
以4个百粒重不同的大豆品种为供试材料,分析了不同滤渣方法、不同絮凝时间对小样品豆乳和豆腐加工过程中营养成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豆乳、豆腐产量在不同滤渣方法、不同絮凝时间、不同品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70℃热浆滤渣后煮沸有利于营养成分的抽提和利用,且克服了某些煮沸时易糊化的品种渣、浆难分离的问题。絮凝时间由5分钟增加到45分钟,干豆腐产量显著增加;但絮凝时间再由45分钟增加到105分钟时,干豆腐产量增加不显著,因此絮凝时间由传统的15分钟延长到1小时左右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52.
试纸条法和PCR法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外源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转基因抗草甘膦大豆及其受体材料为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对喷施除草剂草甘膦后部分存活的5个常规大豆材料后代进行试纸条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发现2种方法均在被检大豆材料中检测到抗草甘膦基因CP4 EPSPS,而且这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能相互验证;对这2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3.
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田间抗性的相对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已有的7年工作基础上,以叶面积损失百分率为指标,继续于2000年和2001年对51份大豆材料开展了对食叶性害虫综合虫种抗性的鉴定工作.综合分析1993-2001年历年各次田间抗性鉴定结果,发现虽然每年抗性鉴定的结果并不完全一致,但各品种的抗性水平还是保持了一定的相对稳定性.通过对各年抗性鉴定分级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9年综合抗性分级结果,确立了10个较为稳定、并具一定代表性的抗感材料,作为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田间综合虫种抗性鉴定的标准品种.分别是,抗性材料:吴江青豆3、PI227687、沔阳白毛豆、通山薄皮黄豆甲、赶泰-2-2;感性材料:山东大豆、大青瓤黑豆、矮杆黄、商丘7602和皖82-178.  相似文献   
54.
采用cDNA-AFLP差异显示技术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系NJCMS2A与其保持系NJCMS2B间基因差异表达进行研究,结果从NJCMS2A花蕾中分离到一个差异表达片段,对该差异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Blast检索结果显示它与大豆基因组中Gm13上g29510.1 cDNA片段的同源性达98.7%,与大豆中一个MADS-box基因的同源性达98%,氨基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它与大豆中一个MADS-box蛋白有96%的同源性,与豌豆中MADS-box M7蛋白有83%的同源性,与苦瓜中MADS-box2蛋白有88%的同源性,与海岛棉典型的MADS-box基因编码的AGAMOUS蛋白保守区有83%的同源性,进一步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结构和功能预测显示该差异片段具有MADS-box转录因子的典型结构域K-box,证明其编码蛋白为一MADS-box转录因子,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其在NJCMS2A花蕾中表达量很高,而在NJCMS2B花蕾中表达量很低,推测该差异片段可能与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有关。  相似文献   
55.
基于三种抗性机制评价大豆对抗斜纹夜蛾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养虫鉴定,农艺性状考查和收获后单株考种,对194份栽培大豆进行了抗斜纹夜蛾的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在抗生性和抗选性上对斜纹夜蛾表现为高抗或抗的材料分别有77份和107份.194份品种在株高、主茎分枝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性状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害和补偿能力.大豆对斜纹夜蛾的抗生性与抗选性的相关性表现相对一致,而...  相似文献   
56.
大豆开花盛期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定位大豆R2时期(开花盛期)快速叶绿素荧光参数(JIP参数)QTL,分析不同参数间的遗传关系,比较参数在R2和R6时期(鼓粒盛期)遗传基础的异同。【方法】以大豆品种科丰1号和南农1138-2及其杂交衍生的184份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测定R2时期JIP参数,检测其QTL。【结果】检测到16个JIP参数QTL,分布在连锁群A1、C2、D2、I、M、N和O上,单个QTL的LOD值为2.40—5.65,贡献率为4.40%—20.06%;检测到3个同时控制多个参数的染色体区间,分别是连锁群C2上标记区间Satt286—Satt316、连锁群I上标记区间Sat_418—Satt650和连锁群O上标记区间Sat_231—Sat_196。【结论】不同JIP参数间既有共同的控制基因(QTL),也有各自独特的控制基因;JIP参数多数QTL不能在R2和R6时期重复检测到,控制其表达的遗传机制较为复杂;连锁群O上标记区间Sat_231—Sat_196在大豆R2和R6时期均检测到,该区间可能存在稳定表达的控制光合器官内禀结构和功能的基因,具有一定的育种价值。  相似文献   
57.
酸雨对江苏淮北地区大豆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利用1992-2013年江苏省酸雨观测资料和大豆产量资料,分析酸雨对淮北地区大豆产量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淮北地区大豆生育期内酸雨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计算了酸雨年的大豆期望产量,得到酸雨致灾损失率;然后通过对大豆酸雨灾损率与生育期降水p H做相关分析,筛选大豆生长受酸雨影响最敏感的生育阶段,构建基于生育期降水p H的产量损失模型;最后,依据酸雨灾害损失率和酸雨发生频率确定风险指数模型,根据风险指数大小对淮北地区大豆生长开展酸雨影响风险区划。结果表明:2007年以来,淮北地区大豆生育期内酸雨发生频率自西向东逐渐增加,且有逐年下降趋势;生育时期内降水p H除淮安外皆小于5.6,2000年以后徐州、淮安大豆生育期降水p H持续下降,至2009年开始回升;大豆受酸雨影响平均灾损率为8%~20%,徐州的平均灾损率高于淮安;大豆成熟前各生育期的降水p H与产量灾损率呈非线性显著负相关,即灾损率随着生育期降水p H的增加而呈曲线下降,以开花~结荚期和播种~出苗期最显著;酸雨对大豆生长影响的风险分区以灌云、灌南以及睢宁县为风险高值区,徐州、泗洪和淮安为风险低值区,其它地区为中影响区。  相似文献   
58.
大豆苗期耐旱性与根系性状的鉴定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对63份大豆品种在盆栽自然干旱和盆栽水分控制两种条件下进行苗期耐旱性鉴定,两者鉴定结果间的关联分析表明两者呈极显著相关,两者间的鉴定分级结果比较一致,筛选出一批苗期耐旱型品种.综合分析2001~2003年的大豆苗期耐旱性鉴定结果,筛选出稳定耐旱型(1级)品种4份(晋豆14、汉中八月黄、科丰1号和因黑豆)和稳定干旱敏感型(5级)品种1份(宁海晚黄豆).苗期耐旱隶属函数值与根系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比根长、比根干重、比根表面积和比根体积等根系性状相对值与耐旱隶属函数值呈极显著相关,根总长、侧根总长、侧根数等根系性状绝对值与耐旱隶属函数值间的相关不显著,说明利用根系性状绝对值进行苗期耐旱性的评价较为牵强,而利用根系性状相对值进行耐旱品种的鉴定筛选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59.
大豆短叶柄性状的遗传分析和RAPD标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产一直是大豆育种的核心目标,如何协调大豆个体与群体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地力并提高光能利用率,是众多学者关心的问题.禾谷类作物的"绿色革命"启示大豆育种家考虑从群体、株型以及光能利用方面实现产量的突破[1,2].  相似文献   
60.
大豆产量改良中生物量、收获指数的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量和收获指数是作物产量品种改良中的重要性状,本文对大豆生物量、收获指数以及与腚生物量密切相关的光合性状(光合速率、叶面积和光合时间)的研究现状作了综述,并对应用分子标记技术研究生物量和收获指数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