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2篇
农学   14篇
  1篇
综合类   86篇
农作物   95篇
畜牧兽医   8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31.
研究不同柱花草(Stylosanthes spp.)种子在不同温度胁迫环境下的萌发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上升,柱花草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确定柱花草萌芽的最适昼夜温度为30℃/20℃, 光照周期8 h /16 h。在同一温度下,发芽率的大小依次为热研18号>热研20号>热研2号>热研5号柱花草。  相似文献   
32.
以华南系列的SC205、SC5、SC6、SC8和SC10五个木薯品种为材料,于采收后不同时间分析其块根生理变质程度、干物质含量、淀粉含量、支链淀粉比例和淀粉透明度等指标,探讨木薯生理变质与块根淀粉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采后生理变质对块根淀粉特性有明显影响,所有品种淀粉特性指标在采后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快的是SC205。对各指标的相关分析表明,支链淀粉分别与淀粉含量和淀粉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可见,生理变质可导致淀粉透明度的下降,影响淀粉的商品品质。  相似文献   
33.
间作牧草对桉树人工林生长量及凋落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省西北部干旱地区刚果12号桉人工林间作牧草对桉树生长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施肥的情况下,间作牧草桉树胸径增粗49.70%,株高增加17.86%,桉树枯落物增加25.35%,林间蓄积的半分解物量提高了41.69%~52.73%,有利于养分的归还,提高了林地养分供应能力,说明在桉树林间作牧草有利于桉树林的生长以及土壤养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34.
周期性去叶对地毯草克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毯草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初步研究不同去叶周期对地毯草克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去叶周期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性差异,中等强度去叶(D20)最适宜地毯草的生长。而过度去叶(D10)或长时间未去叶(D60)都抑制了地毯草的正常生长,从而导致地毯草草坪使用价值下降。因此,中度去叶有利于地毯草的克隆生长,提高成坪速率及其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5.
不同添加剂对热研二号柱花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研二号柱花草为青贮原料,分别添加不同量的绿汁发酵液、纤维素酶、甲酸和玉米粉进行青贮调制.结果表明:添加0.7%甲酸处理的青贮料质量最好,有较强的芳香气味,且pH、粗蛋白(C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等各项理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达到优等标准.  相似文献   
36.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来自全国13个省(市、区)的60份假俭草种质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60个ISSR引物中选用13个多态性高、分辨率强的引物分别对供试材料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获得104条清晰可辨的条带,共有多态性带96条,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2.31%。表明,供试品种在DNA水平上存在着广泛的变异。利用NTSYSpc2.10e软件进行检测表明,60份资源所检出的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多样度和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468±0.129)、(0.277±0.064)和(0.425±0.085)。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69 1~0.910 6之间,平均为0.739 6;UPGMA法将60份种质分成2个类群。  相似文献   
37.
采用浓硫酸对木豆种子进行不同浸泡时间的催芽处理,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析不同时间处理、温度、种质采集高度及种子千粒重对木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豆种子用浓硫酸浸种处理的最佳时间为1 min,发芽率达92.33 %。木豆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为25℃。大部分木豆种子的千粒重较重,发芽率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38.
为了找到热研4号王草(Pennisrtum purpureumxp typhoidevm‘Reyan No.4’)在河南省黄河滩区营养和产量俱佳的刈割利用方式,从苗高80cm开始,在留茬15~20cm的情况下,采用每隔30d、40d、60d和全年1次性的刈割方式,研究不同刈割方式对王草生长、产量和营养水平的影响,为当地草食家畜的发展提供优质且稳定的饲草。研究表明:刈割会限制茎长,增加茎粗,有利于植株的分蘖及降低倒伏率;过频刈割会降低茎叶比(S/L ratio),叶面积指数(LAI)和生长速度,不利于饲草生产;适度的刈割有利于提高鲜干比(F/D ratio)、单株分蘖数和生长速度,有利于牧草的高产。另外,刈割次数对热研4号王草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含量有显著影响,而对粗脂肪、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含量影响不显著,多次刈割会提高粗蛋白质含量、降低粗纤维含量,每隔30d与40d刈割1次与1年仅割1次相比,粗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5.47%(P0.05)和2.80%,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6.67%(P0.05)和5.54%(P0.05),而每隔60d刈割1次和1年仅割1次相比,饲草营养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每隔60d刈割1次,一年刈割2次,留茬15~20cm,牧草生长良好,粗蛋白质含量可达到13.01%,全年产草量达到29.83tDM·hm-2,均达到理想水平。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13种引进的柱花草的生长情况、物候期进行观察,并测定其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研究适宜在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种植的柱花草,结果表明:圭亚那种的柱花草比较适宜引种,长势好、产量高,能完成各个生育阶段,能适应德宏地区的环境。  相似文献   
40.
刚果12号桉对4种豆科植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采用室内生物检测的方法研究了刚果12号桉叶片自然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叶片水抽提物、叶片经水蒸气蒸馏所得的桉油、含挥发性水溶性物质的冷凝水和含水溶性非挥发性物质的渣汁3个组分以及桉树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活性。结果表明:刚果12号桉叶片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对4种受体植物种子的萌发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桉叶水抽提物与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柱花草与大翼豆4种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不但有一定抑制作用,而且土壤水浸液对绿豆、大豆和柱花草幼苗的根生长还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处理分别比对照高出13%、2%、23%。从桉油、冷凝水与渣汁3个组分的化感活性来看,渣汁的最强,桉油次之,冷凝水最低,即单位叶片中水溶性物质的化感活性比挥发性的高。这表明水溶性化感活性物质可能是刚果12号桉的主要化感作用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