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本文利用因子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对浙江省丽水市3县807户茶农的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种茶收入、茶青价格是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主要因素,其影响程度为从事茶叶生产人数种茶收入家庭总收入采茶工时雇工金额茶青价格。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茶农农户特征和经营行为的5个主要因素(从事茶叶生产人数、雇工金额、采茶工时、家庭总收入和茶青价格)与种茶收入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浙江省丽水市807户茶农为调查对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农户特征中,茶树种植年限对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2)在农药化肥使用情况中,茶农是否参加茶叶技术培训、施药剂量、施药时间、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是否使用有机肥等5个因素对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产生显著影响。(3)相关性分析表明,茶农茶叶产量的丰产水平与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合理引导茶农农药化肥等化学要素施用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覆盖条件对茶园小气候及碾茶品质的影响,筛选出利于碾茶品质的覆盖方式,为提高碾茶生产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龙井43为试验品种,黑色遮阳网为覆盖材料,设3种遮光度(55%、75%、95%)、2种覆盖高度(直接覆盖高0.6 m、棚式覆盖高1.8 m)、3种覆盖时间(15、20和25 d),共18组覆盖处理,以不覆盖为对照。在秋春季两季进行试验,分析不同覆盖处理对茶园小气候、鲜叶产量、叶绿素含量、碾茶中生化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覆盖能有效降低茶蓬面光照强度和光合有效辐射,降低日最高温,缩小气温日较差,提高空气湿度。棚式覆盖对于茶园小气候的稳定效果优于直接覆盖。覆盖后茶树鲜叶中叶绿素总量增加,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75%+直接覆盖15 d处理和遮光度95%+棚式覆盖15 d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33.86%和57.27%。覆盖使碾茶中氨基酸含量增加,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25和20 d的氨基酸含量最高,分别高于对照127.55%和144.06%。覆盖后碾茶中茶多酚含量降低,覆盖天数与茶多酚含量呈负相关,秋季和春季分别以遮光度95%+棚式覆盖25 d和遮光度75%+直接覆盖25 d处理的茶多酚含量最低,分别低于对照54.04%和55.19%。覆盖使碾茶中咖啡碱含量提高,秋春两季均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20 d处理的咖啡碱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高58.91%和62.98%。秋季覆盖使水浸出物含量有所降低。高遮光度和长时间遮光处理不利于茶树干物质积累,秋春两季产量均以遮光度95%+直接覆盖处理的产量最低。覆盖后碾茶外形颜色绿润、汤色黄绿明亮、有清香、滋味清爽,感官品质高于未覆盖处理。【结论】覆盖有利于稳定茶园小气候。延长遮光时间、提高遮光度可提高碾茶品质,过度遮阴会导致产量降低。使用遮光度95%的遮阳网棚式覆盖25 d后碾茶综合品质最优,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杨梅穹顶棚架栽培模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拟解决杨梅成熟期常遇雨水和果蝇为害致使果实品质下降的问题。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于2016年在浙江青田开展杨梅穹顶棚架栽培试验,对采收期果实的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穹顶棚架栽培模式下杨梅果实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糖、Vc含量及甜度分别提高10.3%、19.2%、10.5%、17.6%、20.3%和17.8%,同时,可滴定酸含量减少24.5%,虫果率降低92.0%。杨梅采用穹顶棚架栽培模式可以达到避雨防虫的效果,进而提升果实品质,有效促进杨梅绿色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研究了气雾栽培对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和惠明茶1号4个茶树品种短枝扦插的成活率、叶绿素SPAD值、生长势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雾栽培条件下4个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叶绿素SPAD、生长势、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绿素SPAD、生长势和根系形态均随栽培时间增长而增加,均表现为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惠明茶1号;根系活力在生根后30 d整体出现高峰期,表现为生根后30 d>生根后40 d>生根后20 d>生根后10 d,根系活力最高的是碧早香。  相似文献   
16.
黄茶是缙云茶叶发展的突破口,例举缙云黄茶精品园建设,在基地规划、生态园相建立、现代农业设施技术应用等方面展开阐述,旨在为茶叶转型升级、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顶管施工是继盾构施工之后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地下管道施工方法,它不需要开挖面层,能够穿越公路、铁道、河川、地下建筑以及各种地下管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顶管施工技术也不断提高,施工费用也越来越低。顶管施工突出的特点就是适应性问题,顶管工作施工技术是一种对环境无公害的非开挖地下管线铺设和穿越工程的施工技术。因此,对于顶管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探求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是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生化成分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76份浙江丽水茶树种质资源的主要生化成分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76份茶树资源的生化成分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达1.82,平均变异系数达21.66%;多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代表了76份种质资源生化成分多样性70.947%的信息;聚类分析把76份资源划分为3个类群,第1类群有23份资源,属于红绿兼制型,第2类群有30份资源,比较适制绿茶,第3类群有23份资源,比较适制红茶;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20份、高茶多酚15份、高咖啡碱3份、高氨基酸17份、高可溶性总糖含量13份;相关性分析显示,7个指标之间均有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茶-桂花(T1)、茶-罗汉松(T2)、茶-红豆杉(T3)、茶-猕猴桃(T4)和茶-美国曼地亚红豆杉(T5)5种套种模式对茶园温湿度、土壤含水量、土壤酶活性、茶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建立适宜茶园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观测日期,茶园温度总体表现为T5>T4>T3>T1>T2,茶园空气湿度均表现为T2>T1>T3>T4>T5,T2的叶片含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均最高,T2茶园套种模式具有较好的温湿度调控性;5种茶园套种模式下茶叶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及土壤酶活性均表现为T2>T1>T3>T4>T5,T2茶园套种模式具有显著的正向响应,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茶叶种植及生产加工是丽水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茶树的不同部位均具有相应的功能成分,传统的茶叶生产普遍只是使用了茶树嫩芽部位,并以冲泡方式饮用。把"喝茶"变为"吃茶"、"赏茶",拓展茶产业发展路径,对当前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