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1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突变菌株hc-9和出发菌株hc为试验材料,在25℃条件下,将其分别与四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茄镰孢菌、核盘菌和茄链格孢菌)进行对峙培养,以明确哈茨木霉突变株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与出发菌株hc相比,对四种病原真菌(立枯丝核菌、茄镰孢菌、核盘菌和茄链格孢菌)的抑制率不同,但对同种病原菌抑制率相近。由此可知,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拮抗能力没有因抗性突变而降低,且哈茨木霉突变菌株hc-9的重寄生能力与哈茨木霉出发菌株hc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2.
为了检测实验室获得的有益拮抗放线菌的促生能力,以烟草种子为研究材料,利用放线菌不同浓度发酵液喷雾的方式,研究了其发酵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摇床培养得到的4种发酵液按1.1+4.1、E+C、1.1+4.1+E+C的组合配制成3种不同混合发酵液,每种混合发酵液分别用Hoagland营养液和无菌水配制成10%、20%、40%、50%、60%不同浓度梯度,对烟草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在20%~50%的浓度时,实验室筛选的生防能力较强的4种放线菌对烟草种子的萌发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发芽势增加;当发酵液的浓度达到60%时,对烟草种子的萌发出现抑制作用,发芽势减弱。  相似文献   
93.
为提高秸秆还田过程中的腐解效率,减轻还田产生的病害加重现象,以稻草、麸皮为基本培养基,以黄绿木霉菌(拮抗真菌)、角毛壳菌及绿色木霉菌(纤维素高效降解微生物)为研究材料,测定3种不同菌种及混合菌发酵液处理下滤纸酶、棉花酶与羧甲基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通过秸秆翻埋试验测定混菌发酵液和商业菌剂处理大豆秸秆发酵前后纤维素、半纤维素含量变化并探讨最适秸秆翻埋长度和深度。探讨混菌培养对纤维素酶产生能力及对大豆秸秆纤维素与半纤维素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滤纸酶活性、棉花酶活性与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均为黄绿木霉菌、角毛壳菌和绿色木霉菌3株菌混菌发酵的产酶能力最强,混合菌发酵的3种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385. 12,454. 30和495. 12 U。混菌发酵液处理与商业菌剂处理的大豆秸秆粉纤维素与半纤维素含量与空白对照差异显著,混菌发酵液处理的纤维素与半纤维素降解率分别可达66%和76%。大豆秸秆降解率与秸秆强度的变化说明:在大豆秸秆长度为3 cm,翻埋深度为10 cm时,秸秆降解率最高。添加混合菌剂的处理的秸秆降解率较对照提高50%以上,同时秸秆的强度降低约5倍,穿刺力降低。结果证实了3株不同真菌在秸秆降解中复合应用的可行性,可作为大豆秸秆还田中有效的腐解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94.
为研究黄绿木霉菌(Trichoderma aureoviride)的拮抗性能与硝酸镧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大豆菌核病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为指示菌,采用固体培养与液体培养两种方式,检测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镧对黄绿木霉菌拮抗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镧含量为210μg·m L-1对黄绿木霉菌菌丝生长出现抑制,达到1 000μg·m L-1时可完全抑制黄绿木霉菌的生长,但低于180μg·m L-1的硝酸镧浓度可刺激黄绿木霉菌的生长;硝酸镧浓度高于330μg·m L-1对大豆菌核病核盘菌菌丝生长出现抑制,达到1 100μg·m L-1时可完全抑制大豆菌核病核盘菌的生长。一定范围内,硝酸镧的添加对黄绿木霉菌拮抗大豆菌核病核盘菌无影响,对峙培养抑菌率仍可达100%;发酵中添加硝酸镧后,粗提物抑菌能力不变,但拮抗带明显加强。  相似文献   
95.
黄绿木霉菌等菌株混合发酵生产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绿木霉菌株、黑曲霉及绿色木霉菌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三种不同菌株之间相互混合产纤维素酶能力的变化。在1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40mL、165—170r/min、28℃条件下,不同混合菌株发酵培养的产酶情况有较大差异,黄绿木霉菌与曲霉菌混合培养4d产CMC—Na酶的能力最强,三种菌株混合后发酵6d产滤纸纤维素酶能力最强,而黄绿木霉菌单独发酵6d产β-葡萄糖苷酶能最强。  相似文献   
96.
黄绿木霉固定化生产纤维素酶及酶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海藻酸钙凝胶包埋法制备固定化细胞黄绿木霉,结果表明:海藻酸钠质量浓度50 g/L,培养基初始pH值4.0~4.5,以滤纸浆为培养基碳源培养的小球的稳定性好。发酵产酶培养时以滤纸浆为碳源,海藻酸钠质量浓度为50 g/L,CaC l2质量浓度控制在20 g/L,培养基初始pH值选择为4.5,产酶效果好、酶活力高、保持时间长。添加表面活性剂Tw in-80后,产酶能力可进一步提高。通过(NH4)2SO4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和DEAE Sephadex A-50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分离纯化出黄绿木霉纤维素酶系中达到电泳纯的3种内切葡聚糖酶(EGⅠ、EGⅡ、EGⅢ)和2种β-葡萄糖苷酶(BGⅠ、BGⅡ)。通过SDS-PAGE和IEF电泳测得5个酶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为62 300、71 900、52 600、85 300和78 300,等电点分别为5.4、4.8、5.0、5.6和5.8。  相似文献   
97.
黄绿木霉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处理水稻纹枯病丝核菌,初步探讨了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对水稻纹枯病丝核菌的抑菌能力及抑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黄绿木霉菌发酵液抑菌作用稳定,经121 ℃处理25 min后,抑菌率为100%; pH3~8的范围内抑菌率均为100%。经黄绿木霉菌发酵液处理的水稻纹枯病丝核菌菌丝电导率与呼吸强度几乎下降为0,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菌体形态发生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到细胞壁出现孔洞。用处理后的水稻纹枯病丝核菌菌丝接种水稻植株,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8.
鄂州市以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保供为要、防疫优先、安全守底、绿色引领”为原则,补短板、强弱项、抓落实,畜牧生产稳定发展。当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持续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全面提升,全力推动畜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影响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笔者分析了鄂州市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推动全市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
硅酸盐细菌有很强的解钾能力,同时还有解磷和固氮能力。将其菌剂与土壤混合制成每克干土含10亿左右细胞的生物钾肥,用于大豆试验,结果表明生物钾肥可使土壤中有效氮、磷、钾含量提高,促进大豆植株对养分的吸收,使其干物质积累量增加,根瘤数量提高。  相似文献   
100.
从土壤中分离得菌株,利用形态学及18S r DNA测序确定所得菌株为桃色顶孢霉(Acremonium persicinum)。测定该菌株发酵液不同浓度、不同酸碱度、高温处理和较长保存时间条件下,对马铃薯疮痂病菌(Streptomyces scabies)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疮痂病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浓度为75%时抑菌圈半径最大,为17.1 mm;发酵液经121℃20 min处理后,抑菌作用与不处理的相近;室温保存9个月的发酵液仍有抑菌效果,但抑菌活性比保存1个月下降了26.43%;发酵液pH调整为3~8时,抑菌效果良好,且中性、偏碱性比酸性发酵液抑菌效果好。该菌株发酵液有较好抑菌效果且稳定性良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