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高节位分蘖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现象,同时高节位分蘖与水稻的驯化也存在密切的联系。利用来源于窄叶青8号与京系17及春江06与台中本地1号的两个加倍单倍体(DH)群体(分别简称为ZJDH群体和TCDH群体)为材料,对水稻高节位分蘖的遗传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在ZJDH群体中共定位到qHOT3、qHOT6-1和qHOT8等3个QTL,分别位于第3、6和8染色体上;对TCDH群体的QTL定位共检测到相关位点2个,分别位于第6和12染色体上。同时,在两个群体中分别检测到4对和7对上位性互作位点。QTL比较分析表明在两个群体中分别定位到的第6染色体上的QTL所在区间可能一致,说明水稻第6染色体对高节位分蘖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2.
水稻细菌基腐病防治药剂筛选和田间防效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杯碟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和其中4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显示,12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在商品推荐的最高有效成分用量时,20%噻菌铜悬浮剂、3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20%噻森铜悬浮剂、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和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等抑菌效果相对较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噻霉酮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好在737%以上,而20%溴硝醇可湿性粉剂、3%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和20%噻菌铜悬浮剂孕穗期也均在50%以上。  相似文献   
43.
我国稻瘟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稻瘟病研究的现状和展望孙漱沅,孙国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杭州310021)水稻稻瘟病[Magnaporthegrisea(Hebert)Barr]的研究已有100余3历史,我国早在1925年就开始调查研究,70余3来,在水稻种质资源的...  相似文献   
44.
水稻抗瘟性涂抹接种法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几种水稻抗痕性接种鉴定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方法——涂抹接种法。在1—2%的羧甲基纤维素水溶液中混以1—2×10~5/ml浓度的稻瘟病菌孢子,涂抹接种于水稻的嫩叶或穗颈节部,可获得良好的接种效果。苗期接种适用于不同生育期幼嫩叶片,但以2—4叶期为佳。孢子浓度10~5/ml时发病串接近100%。涂抹接种法的发病程度重于喷雾接种法,轻于注射接种法。本法应用于穗瘟接种的效果也良好。涂抹接种法较接近自然发病条件,所用菌量少,侵染率高,是一种良好的接种方法。  相似文献   
45.
选用特特普、珍龙13、四丰43、东农363、关东51、合江18和丽江新团黑谷等7个中国鉴别品种,对相同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小种鉴定作了研究,结果表明接种体浓度和施肥水平对小种鉴定结果有较大影响,在小种鉴定中应多施氮肥以保稻苗嫩绿,同时接种的孢子浓度应在20万/ml左右,以保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6.
本文综述了稻瘟病病菌有性世时代的研究现状及病原菌有性杂交、致病性和毒性遗传及病菌分子生物等学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和发展并提出了解决品种抗性“丧失”和病菌小种变异机制的可能途径。同时探讨了稻瘟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认为稻瘟病菌的正确学名应该是 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Barr(无性态为:Pyricularia griseaSaccardo)。  相似文献   
47.
 甘薯细菌性茎腐病是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引起的一种检疫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特异灵敏的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对于鉴定检疫病原菌、田间监测病原菌和防控病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Dickeya属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到D. dadantii特有的标志基因,针对标志基因设计引物,其中针对编码登录号为WP_077245517未知蛋白基因的1对引物Dad1-F(5′-CATATCAACCAGACCAGCCGTT-3′)和Dad1-R(5′-CGGCCTGCTTTTAAACAACGTATTA-3′)能只从D. dadantii扩增到167 bp目的片段。由此建立了特异灵敏的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为鉴定检疫甘薯茎腐病病原菌和田间监测病害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8.
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群体互作的选择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采用倒苗继代接种的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病菌和寄主群体互作中的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作用,并以此为依据初步探讨了品种抗瘟性"丧失"预测方法的设想,为抗瘟性水稻品种的合理搭配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旨在维持自然界病菌群体的相对稳定,延长抗瘟品种的使用寿命,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  相似文献   
49.
 甘薯细菌性茎腐病是由达旦提狄克氏菌(Dickeya dadantii)引起的一种检疫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多地发生,严重威胁我国甘薯产业的发展。建立特异灵敏的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对于鉴定检疫病原菌、田间监测病原菌和防控病害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Dickeya属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筛选到D. dadantii特有的标志基因,针对标志基因设计引物,其中针对编码登录号为WP_077245517未知蛋白基因的1对引物Dad1-F(5′-CATATCAACCAGACCAGCCGTT-3′)和Dad1-R(5′-CGGCCTGCTTTTAAACAACGTATTA-3′)能只从D. dadantii扩增到167 bp目的片段。由此建立了特异灵敏的常规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 dadantii的方法,为鉴定检疫甘薯茎腐病病原菌和田间监测病害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0.
为了明确稻瘟病菌不同拼接版本基因组序列的差异,促进合理利用不同拼接版本基因组序列,比较了不同版本稻瘟病菌基因组数据库微卫星序列的分布情况,功能基因的位置及长度差异,SSR引物的位置差异等。结果表明,不同基因组数据库在序列长度上差异明显,功能基因的位置、SSR引物位置和SSR核苷酸重复类型数量也差异明显。无毒基因Avr-Pizt连锁标记比较分析表明Avr-Pizt基因定位在不同数据库中差别明显。不同稻瘟病菌数据库中,第7染色体的序列与其上的BAC序列之间差异显著,虽然这不影响功能基因的分析,但影响无毒基因图位克隆的定位区间的判断。因此,稻瘟病菌研究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数据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