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1 毫秒
51.
空间诱变育成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突变体浙101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及当代植株的性状均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对秧苗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刺激作用;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及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成的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1~2002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叶瘟平均级分别为1.4和1.7级,最高级为5.0级;穗瘟平均级分别为1.6和1.3级,最高级为3.0级;抗谱频率分别为70%和60%;对白叶枯病抗性平均级为1.4级,最高级为5.0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试验表明,浙101是一个高抗稻瘟病兼抗白叶枯病的水稻突变体,可作为水稻品种改良的新抗源。  相似文献   
52.
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原真菌严重威胁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作物抗性是病原真菌病害防控的重要措施。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host 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技术是在RNA干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以病原真菌生长发育和侵染过程中的关键基因为靶标,通过在寄主植物中表达这些基因的干扰RNA从而抑制病原真菌中靶标基因的表达,达到抵制病原真菌扩展,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目的。近年来,HIGS技术被用于防控多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病害,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植物抗病资源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HIGS技术的原理、技术路线、操作方法和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总结了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稻瘟病病原菌及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4.
稻瘟病菌致病性增强突变体B11的基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杆菌介导转化(AtMT)的稻瘟病菌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一个菌丝生长增快,对大麦致病性增强的突变体B11。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B11中T DNA为单拷贝插入。通过TAIL PCR克隆插入位点侧翼序列,序列测定与比对分析显示T DNA位于假想基因MG01679的编码区内。利用PCR的方法,克隆基因的DNA和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包括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编码序列的长度为696 bp,编码231个氨基酸的多肽,编码产物属于ThiJ/PfpⅠ蛋白家族。因此,将该基因命名为MgThiJ1。MgThiJ1蛋白序列与尖胞镰刀菌假想蛋白FOXG_09029有57%的同源性,与禾谷镰刀菌假想蛋白FGSG_08979有54%的同源性。MgThiJ1基因可能为致病过程的负调控因子,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5.
早籼稻空间诱变新品种“浙101”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早籼“浙9248”经卫星搭载诱变处理,SP2在株高、生育期、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抗病性等性状上出现了较大的分离,经病区多代筛选培育获得早籼突变体“浙101”,在熟期、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上比原亲本有明显改良。2003-2004年浙江省两年区试平均每公顷产量7189.5 kg,比对照“嘉育293”增产3.7%,表现株型适中,穗、粒、重兼顾,茎秆粗壮,抗倒性强,抗稻瘟病等特点。2002-2004年经浙江省多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联合鉴定,平均叶瘟0.8级,穗瘟1.5级,穗瘟损失率2.6%;白叶枯病4级,抗病性比原亲本和对照有显著提高。2005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浙江省第1个通过空间诱变技术选育成功的早籼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及长江中下游稻区作早籼稻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表明空间诱变同步改良早籼稻多个性状的可能性与有效性,为改良水稻品种的抗性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
本文将源自酪蛋白Casein的抗菌肽作为抑菌剂,测定了抗菌肽对稻瘟菌的抑制活性,并通过盆栽试验评价了其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对稻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较好的抗菌肽有p390、p415和p416;其中抗菌肽p390和p415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盆栽防治试验表明抗菌肽p390浓度为0.2 mmol·L-1,p415浓度为0.8 mmol·L-1时,两者的防治效果达到50%以上,抗菌肽p390的防治效果优于p415。  相似文献   
57.
水稻稻瘟病防治策略和21世纪研究展望   总被引:66,自引:1,他引:65  
 我国水稻稻瘟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防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取得了明显的进展。面向21世纪,我国水稻稻瘟病研究将进一步深化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对稻瘟病菌变异机制、水稻品种抗瘟性"丧失"机理、持久抗瘟性及生物技术在稻瘟病研究中的应用等重点领域的研究,从而促进防治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体系,达到持续控制稻瘟病灾变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生防菌株MT-06对草莓炭疽病的防效及定殖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株MT-06是从草莓炭疽病标样上分离获得的对草莓炭疽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黄蓝状菌(Talaromyces flavus)菌株,草莓繁苗期田间试验表明:菌株MT-06的10倍稀释、100倍稀释菌液的防效分别为78.3%和71.3%,高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防效(63.9%);测定了菌株MT-06在草莓苗上的定殖力,结果表明:菌株MT-06在草莓匍匐茎上的定殖力最强,达100%.  相似文献   
59.
稻曲病菌分生孢子实时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稻曲病菌核糖体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特异性,设计了2对引物及相应TaqMan探针用于建立稻曲病菌实时PCR定量检测技术。结果表明,uvr292rf/uvr397rr/uvrp333组合建立的体系可特异性检测出稻曲病菌,扩增基线平整,指数扩增期明显,重现性好,最低可检出24 fg的稻曲病菌基因组DNA模板量;以梯度稀释分生孢子液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建立孢子数量常用对数值与Ct值的线性关系,理论上最低可检测出0.67个分生孢子。对3个时间点的田间孢子捕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月份间稻曲病菌孢子数量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0.
基于稻曲球结构分析稻曲菌的侵染部位和侵染时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田间采集的稻曲病病粒进行解剖分析,结果显示厚垣孢子层未形成的稻曲病病粒可分离出完整雌雄蕊;典型的稻曲球均可解剖出完整子房,且子房绿色未见明显膨大。雄性不育的水稻品系受稻曲病为害产生典型症状,其解剖结果与正常水稻品系相同。由此推测稻曲菌侵染水稻雌蕊发生在水稻开花之前,并直接从子房获得营养形成稻曲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