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5篇
农学   14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16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依据研究结果、相关研究、市场、政策等因素,进一步明确了新疆棉花品种结构调整的方向内容、目标及关键性状指标,为新疆棉花品种品质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提出了新疆棉花生产品质定位目标,澄清新疆棉花不宜生产高支纱原棉的品质定位问题,更好的指导新疆棉花生产布局,发挥新疆植棉优势。  相似文献   
33.
对新疆棉区纤维生态品质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棉区生态品质进行了评价。在新疆三大棉区中,东疆棉区综合品质最好,但纤维过粗;南北疆棉区棉纤维品质呈多态性分布,南疆的库尔勒棉区综合品质最优,但马克隆值略有偏高;北疆棉区以精河县棉区综合品质最优,但也存在马克隆值偏高的问题,精河、乌苏是北疆高品质棉区。  相似文献   
34.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抗虫棉的研制成功与大规模产业化在保障我国植棉业的稳步发展、促进棉纺工业的快速增长、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作者回顾了国产转基因抗虫棉从单价、双价到融合研究的重要历程,介绍了国产抗虫棉产业化的突出成绩,并对抗虫棉的深化研究、育种技术等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35.
中生棉2号在天津市植棉区的种植表现为生育期118 d左右,株高113.1 cm,霜前花率94.3%,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纤维品质达到国家审定品种Ⅱ型品种标准。介绍了中生棉2号的选育过程、农艺性状、抗虫抗病性、纤维品质和产量表现,并简述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6.
新疆棉花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自育高品质中长绒棉品种(新陆中9号提高系)9-1696为母本,与主栽品种中棉所35为父本配置单交组合,筛选出12对SSR引物在F2群体和B1群体进行纤维长度、整齐度、比强度和伸长率4个纤维品质性状的QTL分析,采用区间作图法(LOD>2.0),在F2群体中检测到6个与纤维品质性状连锁的QTL位点。其中,检测到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伸长率各1个QTL位点,比强度检测到3个QTL。在B1群体中检测到2个QTL,分别与比强度和纤维长度连锁。  相似文献   
37.
转Bt基因抗虫棉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生产应用,虽然取得了巨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棉铃虫的抗性风险也逐渐增加,因此,通过发掘不同杀虫机理的Bt基因,不仅可以提高杀虫效率,而且有效的避免或延迟昆虫的抗性。依据棉花遗传密码子偏好性,对来源于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新型Bt基因cry2Ah-like进行了密码子优化改造,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烟草。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方法,证明了转基因烟草中外源基因在RNA和蛋白水平上均稳定表达,并且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生物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饲喂转基因烟草叶片4 d后,棉铃虫幼虫校正死亡率达86.59%,达到高抗水平,进一步证明密码子优化后的cry2Ah-M基因能够高效表达且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是有效防治棉铃虫的新型基因。  相似文献   
38.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是新疆杂交棉的创新栽培模式。该模式是以杂交棉良种为基础,培育壮苗为前提,田间配套管理为措施,病虫害综合防治为保证,常规水肥管理和全程化学调控等为手段实现棉花高产优质的一种栽培模式。为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从棉株冠层结构合理,生育进程加快;种植效益升高,杂种优势凸显;株行距配置合适,光能利用率较高等方面总结了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模式的优势;从品种选择、规范种植和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进行机采杂交棉宽行稀植栽培的条件;并对其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同时提出了进一步应用该栽培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耐旱耐盐碱等抗逆性状新型棉花材料的培育是当前棉花遗传改良的研究热点.综述了干旱和盐碱对棉花的影响,棉花对干旱、盐碱胁迫的形态适应性及生理调节机制,耐旱、耐盐碱基因的克隆及其分子机制,转基因耐旱、耐盐碱棉花材料的抗逆性及应用研究进展,旨在为棉花的耐旱、耐盐碱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0.
新疆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现状及其快速分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新疆不同地区造成棉花萎蔫,维管束变褐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发生现状,本研究对新疆47个主要植棉区有萎蔫症状且维管束变褐的棉花病株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其快速分离鉴定方法进行了改进。结果表明:南疆20个地点,得到358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81.8%,枯萎病菌占18.2%;北疆27个地点,得到495个纯化菌株,黄萎病菌占93.9%,枯萎病菌占6.1%。南北疆均以黄萎病为主,枯萎病南疆重于北疆。维管束病害的快速分离方法每分离一个样品只需2 min,污染率仅为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