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5篇
综合类   64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粱-苏丹草杂交种耐盐性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土培、砂培等方法,利用高粱-苏丹草杂交种,研究耐盐性杂种优势.结果表明,在盐(NaCl)胁迫下,杂种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成活率、生长速率等均优于亲本,存在明显的杂种优势,但杂种间有差异.而相对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则存在负向优势.研究中还发现,种子萌发期比苗期耐盐性强.  相似文献   
52.
饲用高粱为适应性最广泛的一年生饲料作物.其植株粗壮高大,茎叶青绿多汁,可以放牧或刈割后青饲,也可以做成青贮饲料或加工成干草。其主要营养成分如可消化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生物产量等都相当于玉米,且有较好的适口性。单株选择是作物基本的育种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成效快捷,是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环节。在饲用高粱的单株选择中.根据育种方法和选择世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3.
饲用高粱为适应性最广泛的一年生饲料作物.其植株粗壮高大,茎叶青绿多汁,可以放牧或刈割后青饲,也可以做成青贮饲料或加工成干草。其主要营养成分如可消化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及生物产量等都相当于玉米,且有较好的适口性。单株选择是作物基本的育种方法之一.操作简单。成效快捷,是作物育种和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环节。在饲用高粱的单株选择中.根据育种方法和选择世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4.
罗峰  高建明  裴忠有  孙守钧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403-22404,22422
[目的]研究施肥对甜高粱茎秆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期克服甜高粱的连作障碍。[方法]以甜高粱品种甜杂2号为材料,研究施肥对重茬甜高粱茎秆锤度和粗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长期连作使甜高粱茎秆饲用品质降低。甜高粱重茬种植时,施用重茬肥600ks/hm^2加450kg/hm^2N肥、450ks/hm^2P肥、150kg/hm^2K肥时,甜高梁茎秆的锤度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其饲用品质最佳;非重茬时,施用P肥450kg,/hm^2加重茬肥600kg/hm^2时,其品质最好。[结论]该研究为克服甜高粱连作障碍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
高粱株型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高粱叶夹角、株高、穗长、平均茎节长度、叶长及叶宽6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夹角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70.15%;株高遗传符合B_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4.26%;穗长遗传符合B_6模型,即等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8.67%;平均茎节长度遗传符合A_1模型,即加性-显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8.69%;叶长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92%;叶宽遗传符合B_6模型,即等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1.60%。叶夹角和株高是构成高粱株型的主要性状,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在早期时进行选择,容易获得具有理想株型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56.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秸秆饲用品质的影响,采用夏玉米品种‘郑单958’、‘先玉335’,设置4个种植密度、2种种植方式(等行距、宽窄行),分析评价在不同种植密度及种植方式下2个玉米品种秸秆饲用品质。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种植密度对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对粗蛋白含量影响显著。综合比较,在设置的4个密度条件下,2个试验品种在105 000株/hm2种植密度下具有相对较低的纤维含量和较高的粗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甜高粱杂交种F_1代的杂种优势。[方法]以2个不育系为母本,8个恢复系为父本,配置16个杂交组合,分析杂交种F_1代各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甜高粱杂交种F_1代的株高具有超亲优势和正向的中亲优势,大部分组合茎粗具有超亲和正向中亲优势;生物产量表现出较高的正向超亲优势,其正优势达到93.75%;锤度表现出正向或负向的中亲优势,其中正向的占56.25%,负向的占43.75%。株高与低亲值、高亲值、中亲值均呈显著正相关,茎粗与高亲值和中亲值呈显著正相关,生物产量与低亲值、中亲值和高亲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锤度与双亲关系不密切,出汁率与高亲值呈显著正相关。A_2×R_1、A_2×R_7、A_2×R_3组合株高、生物产量和锤度的杂种优势分别达到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甜高粱的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影响甜高粱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剖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影响甜高粱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环境因子,选取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系)为材料,在天津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辽宁省4个省市自治区开展试验,分析主要目标性状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并构建目标性状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株高、茎粗和茎节数以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长以基因型×环境互作和基因型效应为主;影响穗重以环境效应为主;影响锤度和粗蛋白含量是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环境互作三者平均作用的结果。锤度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粗蛋白含量与昼夜温差和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关系,与降水量等8个其他因子均达极显著正相关。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日均温度、昼夜温差、土壤pH以及速效磷含量是影响穗重的主要因子,其中土壤pH效应最大且为负效应;≥10℃有效积温、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锤度的重要因子;土壤有机质含量贡献率最高,为正效应;影响粗蛋白含量的关键因子为降水量。  相似文献   
59.
不同播期对甜高粱产量和锤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天津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不同播期对几个甜高粱品种产量和锤度的影响。[方法]在盐碱土壤上,分期播种5个甜高粱品种,以确定不同播期对甜高粱产量和锤度的影响。[结果]随着播期的延后,甜杂2号、辽甜1号和绿能2号的株高显著降低,早播使甜杂2号、辽甜1号和绿能2号的鲜重显著提高,绿能1号和绿能3号的最适播期出现在5月。除绿能1号外,其余各品种的锤度均随着播期的延后而提高,且5、6月份播种的各品种的植株锤度相差不大。株高和鲜重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59;株高及鲜重与锤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锤度-株高)和-0.76(锤度-鲜重)。[结论]在北方,尤其是天津地区,甜高粱的最适播期为5月初。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