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0篇
  2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土壤水分与氮素追施比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淮豫东平原商丘试验区进行了三年冬小麦土壤水分与N素追施比率的关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的土壤水分和追N比率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不同土壤水分条件要求与之相适宜的追N比率。在旱作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降雨200~260mm),适宜的追N比率为25%或0(全部底施);中等以上供水条件(全生育期浇水二次以上)以50%的追N比率为宜。只有如此才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充分发挥水肥的效益  相似文献   
22.
23.
基于茎直径变化监测番茄水分状况的机理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该研究以春季温室番茄为试验材料,以筒栽和小区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了番茄茎直径变化的机理与规律、外界环境因素对茎直径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消除气象因子对实测日最大收缩量(MDS)数值干扰等问题,目的在于为基于茎直径变化监测作物水分状况、实现自动灌溉的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试验结果表明,番茄茎直径变化落后于叶水势变化,二者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番茄茎直径收缩过程是由韧皮部及木质部收缩同步构成,而恢复过程则是不同步的,木质部恢复较快。番茄盛果期蒸腾强度大于花果期蒸腾强度,蒸腾强度越大一天中最小茎直径出现的时间越晚,而其茎直径开始恢复的临界气孔导度值越小。番茄MDS的变化趋势和日均辐射的变化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由土壤水分决定。当土壤相对含水率由田间持水率降至50%时,MDS随土壤水分的下降而变大,天气晴好时MDS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土壤水分的差异;而当土壤相对含水率小于50%后,MDS随土壤水分的下降而变小。通过统计分析,由实测MDS与参照MDS相比的相对日最大收缩量(RMDS)指标基本上可以消除气象因子对监测结果的影响,稳定的反映土壤水分状况。  相似文献   
24.
近年来,我们在实施“大麦开发利用研究”课题中,对大麦茬移栽营养钵育苗棉花、大麦套种营养钵育苗棉花、大麦茬复播夏棉和大麦垄点种夏棉进行了小面积试验及大面积示范。发现大麦棉花两熟夏收一季麦,秋收一季棉,一年两熟粮棉双高产。经推广应用后,不少农户很快实现了脱贫致富,这一耕制改革的尝试,为棉田开发利用大麦提供了新鲜经验,引起各级领导的重视,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25.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就调亏灌溉(RDI)对作物根、冠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冬小麦设置5个水分调亏阶段,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程度,另设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结果表明,RDI对植株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不同水分调亏阶段和不同水分调亏度而有所不同。在水分调亏期间冬小麦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但复水后根系具有"补偿生长效应"或"超补偿生长效应"。冬前适度水分调亏(调亏度55%FC~65%FC)对根系生长具有正效应;返青—拔节阶段不同程度水分调亏复水后均有"补偿生长效应"或"超补偿生长效应",而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随水分调亏度加重呈增强趋势。冬小麦水分调亏均增大根冠比(R/S),且随水分调亏度加重,R/S明显增大。因此,RDI可以作为冬小麦根冠生长调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6.
调亏灌溉对棉花根冠生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进行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棉花根、冠生长的影响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水分调亏阶段:苗期(I)、蕾期(II)、花铃期(III)和吐絮期(IV);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度: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土壤相对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控制上、下限分别为60%~65%FC(Field capacity)、50%~55%FC和40%~45%FC;另设全生育期保持适宜土壤水分处理作为对照(CK),土壤相对含水率控制下限分别为60%FC(苗期)、60%FC(蕾期)、70%FC(花铃期)和60%FC(吐絮期)。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试验结果表明,RDI对植株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不同水分调亏阶段和不同水分调亏度而异。水分调亏不改变棉花根系生长的原有总体趋势,但对根系生长速率具有促进作用。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中度水分调亏(50%~60%FC)在调亏期间对根系生长有明显促进效应或维持较高的根质量,复水后有不同程度的根系补偿生长效应或延缓根系衰亡作用,后期仍保持较高的根冠比(R/S),因而是协调棉花根/冠关系的适宜水分调亏处理。RDI可以有效调控棉花根/冠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27.
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在移动式防雨棚下,采用子母盆栽土培法,以美棉99B为试验材料进行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缩写RDI)试验研究,旨在了解RDI对作物不同生育阶段生长发育特性、经济产量(Y)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以及经济产品品质的影响,寻求适宜的调亏生育阶段(时期)和调节亏水度,为建立棉花RDI指标与模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二因素(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随机区组设计。结果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具有根系下扎的诱导效应,抑制植株营养体冗余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有利于光合产物向子棉运转与分配,提高经济产量;能够改善部分品质指标。棉花RDI的适宜指标是:苗期轻、中度调亏,0~40 cm土层湿度控制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60%FC(Field capacity)或50%FC;蕾期轻度调亏,0~40 cm土层湿度控制下限为60%FC;花铃期不宜调亏,应保证充足供水,0~40 cm土层湿度应不低于75%FC;吐絮期可中度调亏,0~40 cm土层湿度可控制在50%~55% FC。  相似文献   
28.
以夏玉米(zea may L. cv.)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进行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根、冠生长的影响研究,旨在寻求适宜的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为建立节水高产、优质高效作物RDI模式提供技术参数。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水分调亏阶段:三叶~拔节(Ⅰ),拔节~抽穗(Ⅱ),抽穗~灌浆(Ⅲ),灌浆~成熟(Ⅳ);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度: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土壤相对含水率分别为60%~65%FC(Field capacity)、50%~55%FC和40%~45%FC;设全生育期保持适宜土壤水分(75%~80%FC)作为对照(CK)。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结果表明,玉米生长中、后期水分调亏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和减缓根系衰亡的"双重效应",反映出玉米根系在生育后期比生育前期对水分适应能力强的特性。玉米根冠比(R/S)受水分影响最大的阶段是三叶-拔节期,受水分影响最小的阶段是灌浆期;拔节-抽穗期水分调亏期间能显著增大R/S,复水后分配到冠层与根系的物质比较平衡,维持较为适宜的R/S,表明此阶段为通过RDI调控玉米R/S的适宜阶段。玉米三叶-拔节期水分调亏改善了穗部性状,表明在作物营养生长阶段的适度水分调亏有利于作物生殖生长。RDI可以有效调控根/冠生长关系,提高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29.
番茄茎直径变差法诊断水分状况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温室条件下,盆栽和小区试验相结合,进行了用番茄株茎直径变差法诊断其水分状况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株茎膨胀及收缩与作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茎直径变化量(ΔSd)能灵敏、实时、准确地反映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与其它水分诊断方法相比,茎直径变差法具有简便、稳定、无损、连续监测和自动记录的优点。  相似文献   
30.
不同土壤水分处理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通过对防雨棚下测坑中种植的夏玉米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指标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状况对夏玉米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理指标有着明显的日变化特征,不同处理气孔导度(G s)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光合速率(P n)和蒸腾速率(T r),在高水分条件下(T-80,土壤水分控制下限占田间持水量的80%,下同)T r峰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P n,而T-60处理、T-50处理的T r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P n,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G s、T r、P n的峰值有提前出现的趋势;不同处理细胞液浓度(CSC)的峰值及叶水势(LW P)的低谷均在14∶00左右出现。P n、T r、G s和LW P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而CSC则下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LWUE(P n/T r)随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大,其峰值在10∶00左右出现,T-70处理的LWUE最高,T-50处理的最低。此外,通过对各处理的产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分析得出,夏玉米节水高产的适宜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指标为田间持水量的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