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0篇
  2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31.
以肥调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生物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揭示以肥调水作用的内在实质,充分发挥水肥的协同作用,我们于1995~1996年进行了大田和深桶栽培冬小麦氮、磷二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施肥试验。采用中子法和石膏块法监测土壤水分,于灌浆初期用美国产LI—6200型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光合、蒸腾速率,同时挖取土柱测定根系。研究表明合理施肥可显著增加冬小麦根量,提高根系活力,扩大作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和动力;提高光合、蒸腾速率和蒸腾蒸散比(T/ET),降低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增加有效穗数和经济产量。从而使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得以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32.
调亏灌溉对棉花根冠生长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进行调亏灌溉(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RDI)对棉花根、冠生长的影响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4个水分调亏阶段:苗期(I)、蕾期(II)、花铃期(III)和吐絮期(IV);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度: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土壤相对含水率(占田间持水率的百分数)控制上、下限分别为60%~65%FC(Field capacity)、50%~55%FC和40%~45%FC;另设全生育期保持适宜土壤水分处理作为对照(CK),土壤相对含水率控制下限分别为60%FC(苗期)、60%FC(蕾期)、70%FC(花铃期)和60%FC(吐絮期)。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试验结果表明,RDI对植株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不同水分调亏阶段和不同水分调亏度而异。水分调亏不改变棉花根系生长的原有总体趋势,但对根系生长速率具有促进作用。棉花各生育阶段的中度水分调亏(50%~60%FC)在调亏期间对根系生长有明显促进效应或维持较高的根质量,复水后有不同程度的根系补偿生长效应或延缓根系衰亡作用,后期仍保持较高的根冠比(R/S),因而是协调棉花根/冠关系的适宜水分调亏处理。RDI可以有效调控棉花根/冠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33.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就调亏灌溉(RDI)对作物根、冠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冬小麦设置5个水分调亏阶段,每个调亏阶段设置3个水分调亏程度,另设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为对照(CK)。分别在水分调亏期间和复水后测定各处理根系参数和地上干物质质量。结果表明,RDI对植株根冠生长发育的影响因不同水分调亏阶段和不同水分调亏度而有所不同。在水分调亏期间冬小麦根系生长受到强烈抑制,但复水后根系具有"补偿生长效应"或"超补偿生长效应"。冬前适度水分调亏(调亏度55%FC~65%FC)对根系生长具有正效应;返青—拔节阶段不同程度水分调亏复水后均有"补偿生长效应"或"超补偿生长效应",而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随水分调亏度加重呈增强趋势。冬小麦水分调亏均增大根冠比(R/S),且随水分调亏度加重,R/S明显增大。因此,RDI可以作为冬小麦根冠生长调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4.
根据连续三年多点试验资料,明确了冬小麦的产量,产值和纯收益均与灌溉定额呈二次曲线型关系,耗水量与产量的关系亦呈二次曲线型;分析了不同肥力条件下的水分利用效率的显著差异性;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冬小麦节水高产高效灌溉定额和模式。  相似文献   
35.
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土壤水分对氮素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有防雨设施的试验田里,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处理,应用15N示踪技术研究土壤水分对氮素有效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对肥料氮素的利用率随土壤水分提高而提高;土壤供应的有效性氮素(A值)在土壤水分由田间持水量的50%提高到60%时出现"跃迁",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的60%以后,A值差异不显著,表明土壤氮素有效性对土壤水分存在一个阈值反映.节水、节肥高效的土壤水分下限应控制在土壤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  相似文献   
36.
基于茎直径变化的作物水分状况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利用茎直径变化监测作物水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基于茎直径变化的作物水分状况监测指标体系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茎直径变化与作物水势关系的定性研究阶段;考虑环境变化和植株正常生长的茎直径变化—作物水势之间动态量化阶段。此方法通过对作物体内水分的动态监测,并与计算机应用相配合,可以用于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指导适时灌溉。  相似文献   
37.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蒸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为试验材料,采用防雨棚下桶栽土培方法,研究调亏灌溉(RDI)对作物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蒸散的影响。桶栽试验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冬小麦设返青-拔节(I)、拔节-抽穗(Ⅱ)、抽穗-灌浆(Ⅲ)3个水分调亏阶段;每个调亏阶段设置轻度调亏(L)、中度调亏(M)和重度调亏(S)3个水分调亏程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分别为60%~65%FC,50%~55%FC和40%~45%FC;另设全生育期充分供水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5%FC)为对照(CK)。结果表明,RDI对冬小麦水分蒸散的影响存在"阶段与时段差异性"。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可降低植株蒸腾速率,抑制植株"奢侈蒸腾"现象,显著减少水分散失;作物耗水量随水分调亏度加重而降低,二者呈极显著二次曲线关系;在拔节期及其以前水分调亏最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宜的水分调亏度为50%~55%FC。  相似文献   
38.
1988~1990年的连续试验研究表明,采用灌水和追肥在时间和数量上的合理组合,能达到以水促肥,以肥调水,提高水、肥生产效率的目的。试验研究提出了在不同水资源条件下节水增产灌溉的简单模式,为黄淮平原节水灌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9.
调亏灌溉对夏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移动式防雨棚下,采用子母盆栽土培法和池栽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夏玉米(Zeamay L.)为材料进行了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显著抑制蒸腾速率(Tr),而光合速率(Pn)下降不明显,复水后Pn又具有超补偿效应,光合产物具有超补偿积累,且有利于向籽粒运转与分配;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玉米节水高产的调亏灌溉指标是:调亏时段为三叶-心-拔节(七叶一心),调亏度为45%FC(Field water capacity,FC)~65%FC,历时21d;或拔节一抽穗调亏,调亏度为60%FC~65%FC,历时21d;平均比对照增产25.24%,节水15.4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5.05%。根据3因子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综合试验资料,分别建立了经济产量(Y)及水分利用效率(WUE)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40.
棉花调亏灌溉的生理响应及其优化农艺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移动式防雨棚下,采用盆栽土培法和测坑微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调亏灌溉对棉花不同生育阶段蒸腾速率(Tr)、光合速率(Pn)、光合产物积累与分配、经济产量(Y)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盆栽试验采用二因素(水分调亏阶段和调节亏水度)随机区组设计,测坑微区试验采用三因素(水分调亏度、施肥水平和植株密度)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结果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使得Tr明显下降,而Pn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产物具有超补偿积累,且有利于向经济产品(籽棉)运转与分配。棉花调亏灌溉(RDI)的适宜指标是:苗期轻、中度调亏,0~40cm土层湿度下限为50%FC~60%FC(田间持水量);蕾期轻度调亏,0~40cm土层湿度控制下限为60%FC;花铃期不宜调亏,0~40cm土层湿度应不低于75%FC;吐絮期可中度调亏,0~40cm土层湿度可控制在50%FC~55%F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