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0篇
  2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番茄茎直径MDS的通径分析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春夏季温室番茄为实验材料,研究充分灌溉条件下的茎直径变化指标日最大收缩量(MDS)与气象因子(水面蒸发量Ew、日最高气温Tmax、日均气温Tm、日均空气饱和差DVPDm、正午空气饱和差DVPDmd、日总辐射Rs和日辐射峰值Rmax)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max、DVPDm和Ew与MDS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Rmax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其次为DVPDm,二者与MDS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但Ew与MDS的相关性未达显著水平,表明Rmax和DVPDm为决策变量,对温室番茄茎直径变化起直接作用。而Tmax、Tm、DVPDmd、Rs与MDS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但各自总作用又都为正,表明它们主要通过Rmax和DVPDm对番茄茎直径变化起间接作用。据此建立了MDS与Rmax和DVPDm的模拟方程,经检验此方程达显著水平,预测值能够准确地反映出MDS实测数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
麦棉套作小麦边际效应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大田试验,对麦棉套作小麦边际效应和生态效应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套作小麦边行在株高、单株分蘖、单株叶面积、干物质积累、灌浆速度、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方面都强于内行和单作小麦。3-1式套作小麦边行产量比单作小麦内行高61%;4-2式套作小麦产量比单作小麦内行高75%。套作小麦南边行产量比北边行高7.6%。套作小麦内行与单作小麦相比,在叶面积、干物质、穗粒数方面强于单作;在产量、有效穗、分蘖方面与单作大致相当;在灌浆速度、千粒重方面弱于单作小麦。与麦行相比,预留行温度较高,湿度较低,光照充足。拔节后预留行地表温度比麦行高2~5℃。  相似文献   
53.
不同时期干旱对强筋小麦产量与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强筋小麦高产、优质栽培的灌溉管理提供参考,2006年10月~2007年5月在作物需水量试验场防雨棚下测坑中进行了不同时期干旱对强筋小麦郑麦98产量和品质特性影响的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了适宜水分、播种~拔节期干旱、拔节~抽穗期干旱、拔节~灌浆期干旱和抽穗~成熟期干旱5个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对强筋小麦产量性状和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适宜水分处理相比,随着干旱时期的后移,小麦产量呈降低的趋势,其中,播种~拔节期干旱减产最少,仅为5.97%,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2.12 kg/m3;抽穗~成熟期干旱千粒重最低,为32.28 g,减产最多,达17.86%;与后期(抽穗~成熟期)干旱处理相比,拔节~抽穗期干旱处理使籽粒粗蛋白质、氨基酸和湿面筋含量分别降低1.34、1.30和3.17个百分点,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减少30.68%和33.93%,弱化度增加18.99%,其籽粒品质最差;适宜水分处理的蛋白质产量最高,为1 114.3 kg/ha,其他品质性状居中;后期(抽穗~成熟期)干旱处理的品质最好,但其蛋白质产量最低,为965.3 kg/ha,比适宜水分处理减少13.37%.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与蛋白质、氨基酸、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微弱负相关.  相似文献   
54.
小麦节水高产的土壤水分调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明阐述了小麦节水高产的土壤水分调控理论依据,系统研究了影响土壤水分调控标准的主要因素的相互作用与特点,总结提出了调控标准与范围以及农水措施相结合的栽培技术,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达到1.61kg/m3,对指导当前节水农业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5.
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对棉花茎直径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桶栽棉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讨充分灌水条件下(T0)和一个干旱周期中(TI)的茎直径变化量(RV)、最大收缩量(MDS)及每日生长量(DI)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受到土壤水分减少的影响,TI处理棉花的茎杆逐渐收缩得不到恢复,其RV曲线下降和T0处理RV曲线的差异逐渐变大,并且同是TI处理的植株其RV下降幅度也不同;二种条件下棉株的MDS和DI均呈负相关;水分胁迫的加剧导致棉花叶片气孔导度变小。经回归分析二处理MDS和气象因子中的有效辐射有较好的相关性,表明有效辐射是导致茎变化的主因。据此提出土壤相对含水量60%为RV产生差异的临界值,土壤相对含水量40%是棉花茎秆内可被用做蒸腾的水分被完全耗尽的临界值;同时提出标准茎变化的概念及其全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56.
为探明棉花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在豫东平原棉田进行了土壤水分状况和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平原棉花生育期间土壤含水率存在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蕾期后期、花铃期后期和吐絮期中期,即棉花移栽后的21~27 d、69~75 d和102~108 d.从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土壤储水量逐步增加到较高的水平,但在花铃期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同时控制盛絮期的耗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WUE).通过2000~2002年间棉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和盛絮期的田间耗水量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得出其影响产量的系数分别为0.24、1.48、-0.12和-0.33.研究认为,棉花田间灌溉的时期对产量的效应顺序为花铃期>蕾期>吐絮期>盛絮期.  相似文献   
57.
辣椒植株茎直径微变化与作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土培和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辣椒为材料进行了植株茎直径微变化与作物体内水分状况关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株茎膨胀、收缩与作物体内的水分状况有密切的关系,茎直径变化量能灵敏、实时、准确的反映植株体内的水分状况。与其他水分诊断方法相比,茎直径微变化法具有简便、稳定、无损、连续监测和自动记录的特点。  相似文献   
58.
隔沟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垄栽模式下隔沟调亏灌溉对冬小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产量形成过程的影响及其机理,在移动式防雨棚测坑内进行了试验。试验设置5个处理,即T1(常规畦灌):全生育期计划湿润层土壤含水率控制在65%~75%田间持水率(FC); T2(隔沟交替灌溉,AFI):全生育期1/2交替灌,当土壤含水率下降至(55%~65%) FC区间内,即灌水至95%FC; T3、T4、T5为隔沟调亏灌溉处理:分别在返青-拔节期、拔节-抽穗期、抽穗-灌浆期将土壤含水率控制在(55%~65%) FC,其余生育阶段按T2处理控制土壤含水率。测定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特性指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产量构成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常规畦灌方式下冬小麦旗叶具有最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但隔沟交替灌溉处理和隔沟调亏灌溉方式下的各个处理表现出较高的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其中T3在开花期和灌浆期的日均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均为各处理中的最大值。各处理的籽粒产量由大到小依次为:T1、T2、T3、T4、T5,与T1相比,T2与T3分别减产1. 98%(P 0. 05)和5. 68%(P 0. 05),但分别节水10. 01%(P 0. 01)和16. 91%(P 0. 01),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9. 04%(P 0. 05)和15. 82%(P 0. 01)。本试验条件下,隔沟调亏灌溉方式在返青-拔节期施加适当的水分调亏((55%~65%) FC)是兼顾节水、稳产的最佳处理。  相似文献   
59.
茎直径变化诊断棉花水分亏缺程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利用DD型直径生长测量仪测定筒栽棉花茎直径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环境因素对茎直径变化的影响,以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茎直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反映茎直径变化特征的2个主要参数(日最大收缩量MDC和日增长量DI)均能诊断作物水分亏缺状况,但MDC值受环境因素(净辐射和空气饱和差)的影响较大;DI值在同一土壤水分条件下比较稳定,比较适宜作为衡量作物水分亏缺程度的指示指标。  相似文献   
60.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生理机制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子母盆栽土培法,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进行了调亏灌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显著抑制蒸腾速率,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速率又具有超补偿效应,光合产物具有超补偿积累,且有利于向籽粒运转与分配;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冬小麦调亏灌溉的适宜时段为三叶—返青,调亏度为40%~60%田间持水率(θF),历时约55 d;平均比对照增产0.88%~8.25%,节水12.80~18.55%,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