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30篇
  23篇
综合类   8篇
农作物   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为了寻求节水高效的麦棉套作栽培模式,2000~2002年进行了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土壤水分周年变化适应了粮棉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土壤水分的要求,改善了土壤水分的田间区域分布。1垄播小麦在蒸腾速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都明显优于传统平播,灌浆期有利于光合产物向产品器官的积累和分配,提高了不同叶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并最终表现为穗长和穗粒数明显增加,产量和土壤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提高7.3%和10.4%。2沟植棉花前期生长旺盛,根量明显提高,单株果枝数和铃重显著增加。还对垄播沟植麦棉套作栽培模式的综合效益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62.
采用温室内桶栽土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与底肥施用对番茄复水前后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其干物质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灌水下限越低,复水后光合速率增加越多,显示出良好的补偿生长效应;同一灌水下限条件下,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值均出现在高肥处理,复水前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大于复水后;番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以高水中肥处理最高,单株果实数以低水高肥处理最多,单果质量与果实平均直径以高水高肥处理最大;高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蛋白质量较高,中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可溶性糖量较高,低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含可滴定酸与Vc量较高;番茄根、茎、叶干物质最大值均出现在高灌水下限处理中,而最小值均在低水低肥处理,当番茄根冠比为0.15时产量最高。高水中肥条件下番茄产量最高,中低灌水下限条件下番茄品质最优,通过复合肥施用和分生育期不同灌水下限运筹可以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3.
棉花对水分胁迫及复水的生理生态响应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水分胁迫是田间条件下存在最广泛的一种作物生长逆境,了解作物对该逆境的响应,是对作物进行合理调控、实现农业节水的前提.过去研究大多集中在胁迫期间的作物响应,而对胁迫后复水作物在生理、形态上的响应认识有限.本文通过在棉花苗期和蕾期实施不同程度的水分胁迫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棉花生长发育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作物优化用水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茎直径微变化诊断作物水分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株茎直径的收缩和膨胀与作物体内水分状况密切相关,茎直径变化测量参数能实时、灵敏地反映作物水分亏缺程度。与其它水分诊断方法相比,基于茎直径微变化监测的方法具有简便、稳定、无损、连续监测和自动记录的优点。通过对作物体内水分的动态监测,并与计算机应用相配合,可以用于温室和大田条件下指导适时灌溉。  相似文献   
65.
冬小麦—夏玉米节水高效吨粮水肥耦合及其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6年在商丘试验区进行了“冬小麦-夏玉米节水高效吨粮水肥耦合及其配套技术”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探讨了吨粮田建设的生态环境指标,提出了节水高效吨粮田综合技术,即以水肥耦合及其优化运筹为关键技术,通过品种搭配、灌水技术和土壤-植物系统水分调控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实现节水节肥、高产高效、合理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目标。经1万亩示范应用,平均年亩产1041kg;水分利用效率(WUE)2.07kg/m3,比一般田高1.0kg/m3;N化肥利用率44.9%,比一般田高13个百分点;亩产值增加72.5%,亩盈利提高1134%,劳动生产率提高31.13%;综合技术在经济效果中的作用占45.36%。  相似文献   
66.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取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系统研究了冬小麦一夏玉米一年二作制中上、下两茬作物的水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存在一个阈值。低于阈值下限水平,氮(N)、磷(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明显。增加N、P投入和适宜限量供水是提高水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所建数学模型的计算机模拟,提出了不同决策目标下的水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67.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取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系统研究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二作制中上,下两茬作物的水肥耦合效应。结果表明,水肥耦合存在一个阈值。低于阈值下限水平,氮,磷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68.
黄滩豫东平原冬小麦节水高产水肥耦合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控制试验条件下,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冬小麦产量的N、P和水三因素的综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肥配合存在阈值反应,这个阈值是:N90 ̄240kg/hm^2,P2O5 56.25 ̄221.25kg/hm^2,灌溉定额1500 ̄3750m^3/hm^2。低于阈值下限水平,N、P无明显增产效应,水分利用效率低,高于阈值上限,水肥互作效应呈减小趋势;在阈值范围内,水肥互作增产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9.
根据植株茎直径变化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16  
植株茎直径膨胀和收缩与作物体内水分状况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根据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大量国内外文献,综述了茎直径变化法诊断作物水分状况的研究进展,阐明了从植株茎直径变化诊断作物水分状况方法的优势,指出了此项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其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0.
不同水分状况下棉花茎直径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利用DD型直径生长测量仪持续监测筒栽棉花茎秆直径的动态变化,对茎直径在不同天气的日变化规律、水分胁迫条件下不同生长阶段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茎直径变化测量参数能较好地反映棉花水分状况,但茎直径变化受外界环境因素和作物自身发育特性共同影响,在不同生长阶段,宜采用不同参数作为水分诊断指标。在茎生长阶段,茎直径最大值随时间的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棉花水分亏缺程度,而不同水分处理间的日最大收缩量差异不显著;在茎成熟阶段,日最大收缩量对水分亏缺的反应非常敏感,是适宜的水分诊断指标。对影响茎直径变化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后得出,土壤水分、辐射和空气饱和差影响最大,相对湿度次之,气温和风速的影响很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棉花茎直径日最大收缩量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可为利用茎直径变化评价作物缺水状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