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54篇
农作物   3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琼香-1S是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国外优质旱稻资源选育成的优质籼型香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04年通过海南省科学技术鉴定。具有育性好、生长势旺、杂种一代米质优的特点。当光周期为13.5 h时,不育起点温度在23℃以下,比目前大面积推广应用两系杂交稻不育系培矮64S的不育  相似文献   
62.
随着海南省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市场的开拓,杂交稻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海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用保持系珍汕97B,枝B,冈B进行复合杂交,把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综合到保持系丰海B中,经5a13代的测交,择优回交,转育成感温型籼稻三系不育系丰海A。  相似文献   
63.
对我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理论及育种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选亨纯光敏型和广亲和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是当前两系杂交稻雄性不育系研究工作的重点;以生物技术塑要助手段朔造水稻理想株型,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是超级杂交稻育成的关键;应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与常规方法相合是加速育种进程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4.
[目的]为海南省青贮青饲玉米新品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内6个专用青贮玉米品种和3份饲草玉米品种进行适应性试验,研究其在海南种植的适应性和饲用价值.[结果]各参试品种生物学特征、产量和营养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新饲玉14号和桂青贮1号春、夏、秋季节种植均产量较高、营养品质较好、饲用营养价值较高,且适应性强.玉草4号适合在春季种植用作青饲.[结论]新饲玉14号、桂青贮1号和玉草4号产量较高,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于推广.  相似文献   
65.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研究中心育成的超级稻P88S/0293于2003年早季在三亚市荔枝沟试种773m^2,经海南省农业厅组织验收,产量达827.08k/667m^2,这是海南水稻栽培史上的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探讨该组合在高肥条件下的适宜栽插密度,特设本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广恢128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籼型恢复系。用6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籼型两用核不育系,13个不同细胞质不育的三系与其测配,研究杂种F1表现。结果大部分组合生育期适中,结实率高,杂种优势强,米质较优,抗性好。表明广恢128恢复谱广,一般配合力强,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具有较强的恢复力。并初步鉴定出4个优良组合。  相似文献   
67.
水稻两用核雄性不育种质材料是进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基础.通过在试验田亲本圃、杂交选育圃发现雄性不育株,然后进行不育度、不育稳定性、育性转换、起点温度、可繁性及测交恢复力鉴定,鉴定出两份不育度彻底、育性稳定、起点温度低、可繁性好的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两用核雄性不育材料早25 S、美香851 S.  相似文献   
68.
为了筛选适应海南省种植的超级稻良种,加快海南省超级稻良种引进应用步伐,2004年早造由海南省农科院水稻所从湖南、福建、广东等省引入15个新育成超级稻组合及一些表现突出的组合进行大区表表征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9.
一种新型的经济作物——瓜尔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0.
超级杂交稻两优293在海南的引种与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地处热带。高温高湿,昼夜温差小,气候灾害频发.全省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0%.且农户管理粗放.投入不足.省内平均水稻单产始终在295kg/;667m^2左右.粮食不能自给,每年均需从外省调入一定量的粮食。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为确保粮食安全及农民口粮自给,生产上迫切需要引进推广种植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