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74篇
农作物   1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本文对影响果胶酶及亚麻脱胶效果的主要外界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pH、浴比、化学助剂均对果胶酶及脱胶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以塘水为脱胶水源,最适脱胶条件为:沤麻温度30~35℃、浴比1:20~25、pH7.0~7.5;化学助剂以2%的尿素为最佳,沤麻24h后加入,能够显著提高果胶酶的浓度,加快沤麻速度。  相似文献   
12.
林檎生物学特性及开发利用前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林檎的生物学特性,叶的化学成分及在不同时期其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综述了林檎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苎麻属野生植物农艺性状、纤维物理性能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苎麻属野生植物农艺性状、纤维物理性能及其二者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苎麻属植物各农艺性状值表现均不及栽培苎麻,尤以茎粗、鲜皮厚度、鲜皮重和原麻重表现较甚,分别较对照减幅为42.37%~77.97%、20.00 %~70.00%、54.92% ~98.77%和67.90%~98.83%;野生植物中密球苎麻、水苎麻和疏毛水苎麻的纤维细度较高,分别较栽培苎麻高出27.89%、23.81%和6.73%,表明野生苎麻中存在高细度优良基因;纤维细度除与原麻长度呈较小正相关性外,与其它农艺性状指标达不同程度负相关;说明苎麻属野生种质在提高栽培苎麻产量上应用价值不大,但在提供选育优良纤维基因,改善纤维品质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湖南浓香型烟叶质体色素在生育后期不同阶段和不同叶位间的差异,对云烟87在打顶期、打顶后10 d、打顶后20 d三个时期和上部、中部及下部叶三个叶位间的色素含量变化及叶绿素含量与SPAD值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时期不同叶位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都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除打顶期上部叶和中部叶差异不显著外,不同叶位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同一叶位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变化为,打顶期后下部叶逐步明显减少,中部叶先明显减少后少量增加,上部叶则先增加后降低。不同叶位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变化在同一时期都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且叶位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比值和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比值在相同时期都表现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但前者在打顶期后呈逐渐降低趋势,后者则先增加后明显减少。上部叶、中部叶及下部叶的叶绿素含量均与相应SPAD值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苎麻近缘植物营养成分和更好开发利用其饲用价值,对苎麻近缘植物的粗蛋白、氨基酸及粗纤维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青叶苎麻、悬铃叶苎麻、海岛苎麻和大叶苎麻氨基酸含量较为丰富, TAA和EAA含量均优于对照苎麻,以青叶苎麻优势表现较为明显,增幅显著。苎麻7种近缘种(变种)的EAA /TAA均超过了40%, EAA /NEAA均在69%以上。青叶苎麻、海岛苎麻粗蛋白含量均高于20%,纤维含量低于18%,符合植物蛋白质饲料要求,鉴于此,可作为动物优异蛋白饲料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黑曲霉产单宁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对黑曲霉产单宁酶的影响,进行了黑曲霉No.1菌株产单宁酶的试验。该菌株的发酵滤液,以没食子酸丙酯为底物的酶活力达316u/mL,亲产适培养基为:1.5%单宁,3%豆饼粉,0.5%大米粉为主的液体培养基,较适培养条件:250mL三角瓶装液量100mL,起始pH6,28℃摇床上振荡培养72h。  相似文献   
17.
抗胃酸型微生态制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治疗生猪腹泻的疗效,采用包埋法制作了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制剂微粒,该活菌制剂微粒可在酸性环境中产生表面正电荷屏障,维持微粒内部PH值的稳定。在生猪肠道内,微粒能溶解释放活菌,用以治疗仔猪黄、白痢和断奶猪应激性腹泻,效果优于抗生  相似文献   
18.
植物源除草剂助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油及衍生物类助剂作为农药助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与植物亲和性好,生物降解性强,药害少,对环境安全且能提高杂草防效等优越性,将是除草剂助剂未来开发发展重点.本文介绍了植物源除草剂助剂研究应用现状,除草增效作用机理,对环境及非靶标生物的影响,并对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培养基中附加物质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红艳为试材,采用均匀设计法考察培养基中不同含量的活性炭、蔗糖和单核苷酸对辣椒花药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辣椒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胚状体诱导率的影响大小均为:蔗糖含量>活性炭含量>单核苷酸含量.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优条件是1.5 g/L活性炭、65 g/L蔗糖和30 ms/L单核苷酸的组合;诱导胚状体的最优条件为1.5 g/L活性炭,30 s/L蔗糖和30 mg/L单核苷酸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培养基和激素对辣椒花药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试验前期筛选出的易产生愈伤组织和胚状体的8个不同基因型辣椒进行花药培养,对基本培养基成分、激素种类和浓度、材料基因型等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NTH培养基为适宜于辣椒花药培养的最佳培养基,MS和B5培养基次之.2)以NTH为基本培养基培养红艳花药,0.5 mg/L NAA +1.0 mg/L KT + 0.3 mg/L BA +1.0 mg/L 2,4-D是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最适宜的激素组合;0.3 mg/L NAA +1.0 mg/L KT + 0.1 mg/L BA是花药胚状体诱导培养最适宜的激素组合.3)在相同条件下,不同基因型辣椒花药培养后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产胚率均不同,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0% ~ 23.5%,胚状体诱导率最高为2%,最低为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