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5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黑龙江工业大麻品种的性别类型、特点及其良种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大麻种植和原料生产基地,优良品种的种子繁殖是大麻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黑龙江省大麻栽培品种的性别类型、品种特征特性,提出了适宜于本地的大麻良种繁殖的种植方式、最佳环境及良种繁育生产技术,旨在为黑龙江新品种选育和大麻良种繁育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2.
大麻新品种"龙大麻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大麻1号是以山东省优质、高纤、抗逆性强的大麻地方品种鲁麻1号为母本,黑龙江省大麻地方品种五常40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单性选择育成.所内和异地鉴定、区域和生产试验表明该品种优质、高产、熟期适中、抗病、抗倒伏能力强等优点.2010年生产试验,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达到9015.3kg/hm2、1259.2kg/hm2、1638.3kg/hm2和508.7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1.0%、15.8%、14.7%和17.5%.长麻率18.0%,比对照高1.3个百分点;全麻率23.4%,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9N.  相似文献   
63.
基于核型与RAPD标记的大麻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16个大麻地方品种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16种大麻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分为2n=20=14m+6sm、2n=20=20m、2n=20=18m+2sm、2n=20=16m+4sm、2n=20=12m+8sm等5种,同时采用RAPD技术进行研究,根据扩增结果构建反应品种间亲缘关系的UPGMA聚类图.根据分析结果,首次讨论了它们的亲缘关系、进化地位以及分类等问题.  相似文献   
64.
黑龙江省胡麻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麻种植作为黑龙江省的新兴产业,其面积、单产、总产皆呈递增趋势。本文就我省胡麻种植经验进行总结。为我省胡麻科研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简述了燕麦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提出在黑龙江省发展燕麦种植,有利于黑龙江省农村经济结构及种植业结构调整,并从选种、整地施肥、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5个方面介绍了燕麦的栽培要点。  相似文献   
66.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4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亚14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的纤维亚麻新品种,于2003年3月由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原茎、长麻、全麻及种子产量分别为6283.5,930.6,1416.5和758.5kg/hm2,分别比黑亚7号(对照)增产10.6%,19.6%,18.6%和11.9%.长麻率18.4%,比对照高1.8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属于优质、高产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7.
凤尾菇的生长发育,除了碳、氮之外,还需要其它营养物质。据报导,喷施α—萘乙酸、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硫酸锌等,能促进凤尾菇的生长,提高产量,但成本较高。我们于1983年开始,就地取材,利用蔬菜含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的特点,取其汁液作外加营养,以探求对凤尾菇生长和生物转化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在亚麻生长季节定期定点观察亚麻白粉病发生程度,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及不同播种密度和不同播期对亚麻白粉病害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明确适宜亚麻白粉病发生流行的温度为20-25℃,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其流行;在阴天、高湿条件下有利于亚麻发病与流行;播种密度越大、春季播种时期越晚,亚麻白粉病发病就越严重。  相似文献   
69.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70.
通过对大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了配施不同的氮磷钾肥对大麻原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施肥量为N 35.22 kg/hm2、P2O540.62 kg/hm2、K2O 45.97 kg/hm2,相对应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0 514.52 kg/hm2、10 501.30 kg/hm2、10 749.8 kg/hm2;推荐大麻最佳施肥量为N 34.71kg/hm2、P2O539.81 kg/hm2、K2O 44.89 kg/hm2,相对应的最佳经济产量分别为10 514.00 kg/hm2、10 500.4 kg/hm2、10 748.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