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3篇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为了探讨芸苔素内酯和S-诱抗素对甜菜生长和抗寒性的影响,以甜菜纸筒苗为材料,用2种调节剂叶喷夜晚低温处理的甜菜幼苗,研究甜菜纸筒苗叶片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DA)、叶绿素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芸苔素内酯和S-诱抗素可以降低低温条件下叶片内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甜菜叶绿素的含量。植物调节剂处理减少了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从而减轻了低温胁迫的伤害,提高了纸筒苗育苗质量。  相似文献   
32.
氮肥利用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旨在为提高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和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文章回顾了国内外近年来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成果,从氮肥利用率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氮肥利用率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存在问题。归纳得出中国氮肥利用率较低,施肥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氮肥施用量过大、氮肥挥发及硝化反硝化损失严重、施肥时期及施用量与作物氮素吸收规律不协调、肥料品种较单一等。建议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实时监控管理等技术,合理地确定氮肥种类、用量、施用方式及时期,加强新型肥料及肥料增效剂等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并注重作物氮高效品种资源的挖掘和应用,进而从土壤、肥料、品种、管理方式等多方面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33.
农田土壤机械压实及改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土壤机械压实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分析机组轴载荷、进地次数、高湿作业等产生土壤机械压实的原因,阐述了机械压实后土壤容重、坚实度、孔隙度、含水率等物理特性的变化以及引起的机组作业阻力的增加、油耗上升、对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等负面作用,提出了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方面采用固定道作业系统、减轻机器质量、采用低压轮胎、避免土壤高湿时机耕作业、采取联合作业等和在农艺技术方面增加土壤有机质、加强作物轮作等减轻土壤压实的农机与农艺技术融合措施,改善土壤压实情况,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并获得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34.
心土层施磷对大豆生长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黑钙土心土层磷的高效利用机制,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对心土层土进行磷培肥,研究不同施磷量0 kg·hm~(-2)(T_0)、30 kg·hm~(-2)(T_1)、60 kg·hm~(-2)(T_2)、120 kg·hm~(-2)(T_3)、240 kg·hm~(-2)(T_4)对大豆生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施入量的增加,对大豆生育期的各项指标影响呈现单峰曲线变化,但峰值出现的处理略有不同。(1)施磷30~240 kg·hm~(-2)与不施磷(对照)相比能够促进大豆苗期的株高增长、干物质质量增加,即T_1T_2T_3T_4T_0;SPAD值增大,其中T_2T_3T_4T_1T_0,且T_1、T_2处理与T_0之间差异显著,但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大豆结荚期株高、SPAD值曲线峰值从T_1处理变为T_2处理,但干物质质量的峰值不变,仍为T_1处理,施磷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根瘤的影响,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根瘤数减少,而施磷量T_1~T_3的处理与T_0或T_4处理差异显著,但峰值T_1与T_2、T_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对根系指标的影响,峰值出现T_2处理,其趋势同根瘤一致;对光合参数的影响,其中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的曲线峰值出现在T_2处理,而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的曲线峰值为T_1处理,峰值的处理与T_0、T_4处理差异显著;(3)大豆成熟期施磷处理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均有所提高,表现为第1年T_1、T_2处理和第2年的T_2、T_3处理分别与T_0处理相比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得出推荐施肥量为T_2处理即磷施用量为60 kg·hm~(-2)。研究表明,心土层土壤施用磷肥可提高大豆产量,但施磷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大豆产量增加,初步得出了较为合理的推荐施肥量,对指导黑钙土大豆科学施用磷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5.
为探究甜菜幼苗对硼毒害的响应,采用水培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硼浓度(0.05、0.25、0.50、2.50、5.00 mmol·L-1 H3BO3)条件下,高硼胁迫对甜菜幼苗叶片光合性能、渗透物质调节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胁迫影响甜菜幼苗生长发育进程,硼处理第15~20 d时对幼苗影响最大。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净光合速率与叶绿素含量规律表现一致,叶绿素a/b在0.50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果糖及淀粉含量在高硼胁迫下增加,在2.50 mmol·L-1时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4.5%、78.2%。蔗糖含量显著下降,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1.8%~54.1%;当硼浓度达到0.50 mmol·L-1时,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显著增加。染色观察发现,随着硼浓度的增加,叶片中超氧阴离子与过氧化氢积累也逐渐增加,均在5.00 mmol·L-1时累积最严重。研究表明,硼毒害使甜菜叶片光合能力下降,阻碍光合产物的运输,细胞内活性氧大量积累,对细胞产生氧化胁迫,进而抑制甜菜植株生长。本试验条件下,硼浓度0.50 mmol·L-1可以作为甜菜幼苗高硼胁迫的临界值,超过该浓度,植株生长受到显著抑制。  相似文献   
36.
不同缺硼处理对甜菜苗期叶片生长及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不同缺硼胁迫处理对甜菜叶片生长发育及光合性能的影响,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甜菜品种‘H004’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试验方法,设定硼浓度0 (B1)、0.5 (B2)、5 (B3) μmol/L为缺硼处理,以硼浓度50 (B4) μmol/L为正常硼浓度对照,于胁迫后21天对甜菜幼苗叶片形态参数及光合性能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缺硼胁迫对甜菜叶片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缺硼胁迫程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明显。具体表现为:缺硼显著降低了叶片面积、叶片鲜重和干重,增加了叶片厚度、叶色值;使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2.3%~51.5%、23.3%~42.3%;光合参数在缺硼处理时较对照下降了0.6%~28.4%。相关分析表明,缺硼胁迫下叶面积与光合色素、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缺硼胁迫影响了植株叶片形态、抑制了光合色素的形成,降低叶片光合特性,进而阻碍了甜菜幼苗叶片生物量积累,导致叶片的生长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37.
调节剂对大豆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豆品种垦农5号、垦农18、垦鉴豆21、东农42为材料,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某些生理指标、产量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调节剂促进了大豆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了大豆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了大豆植株的干物质积累,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株荚数、株粒数、百粒重等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提高了大豆产量.调节剂对不同大豆品种增产幅度不同,其中垦农5号、垦农18、垦鉴豆21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8.
摘 要:土壤中除无机氮外,有机态氮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营养来源。为探明不同基因型甜菜对根际土壤有机氮吸收利用以及有机氮组分在根际的空间分布情况,分别选取对土壤有机氮吸收效率高、低的品种各1个,采用Kuchenbuch-周氏微型盆及田间网袋法,研究了甜菜苗期及大田全生育期根际土壤有机氮各组分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土壤氮矿化及各组分在根际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2周苗龄的甜菜根际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高低顺序为:酸解总氮(ATN,acidolysis total nitrogen)>氨基酸态氮(AAN,amino acid nitrogen)>氨态氮(AN,ammonia nitrogen)>氨基糖态氮(ASN,amino sugar nitrogen)。其中AAN和AN在根际形成明显的耗竭面,即距离根表越远含量越高,在距根表15 mm时达到最高值,随后的变化渐趋平稳,其分布规律可用方程Y=Y0+Aln(X)拟合;ASN含量较低,随根际距离远近变化不显著;不同基因型甜菜对根际有机氮的耗竭能力各异,有机氮吸收效率高的品种均高于低的品种。田间自然条件下,甜菜根际土壤中的ATN、AAN及AN的含量在苗期增长最快,随后缓慢上升并逐渐趋于恒定。室内及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氮处理后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低于未施氮处理,其中有机氮吸收效率高的品种根际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量高于低的品种。  相似文献   
39.
不同保水栽培方式和硼素对甜菜产质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保水栽培方式与硼素两因素处理对甜菜叶片光合性能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探讨栽培方式和硼素对甜菜产质量影响规律,以期为甜菜抗旱高产高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6年进行,通过不同栽培水分处理(CK、JG、FM、JF)和中后期叶片硼素施用(CK+B、JG+B、FM+B、JF+B)处理,对甜菜叶片SPAD值、产量以及品质进行了测定,并对SPAD值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JF保水处理能够显著提升产糖量;施硼能提升大田甜菜的含糖率、产量和产糖,JG+B提升含糖率和产量效果最佳,JF+B提高甜菜的产糖量效果最佳;施硼均提高甜菜叶片SPAD值,且SPAD值与甜菜含糖率存在最大的灰色关联度,两者具有紧密关系。综合分析得出,该生态条件下JF可作为抗旱节水的栽培模式,施硼增强了叶片光合能力、提高了产量和含糖,建议在生产中施硼与秸秆覆膜(JF+B)结合进行。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中国甜菜在硼素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文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英文文献,采用文献计量法,对发表的我国甜菜硼素营养相关论文进行梳理,并对其文献数量、研究机构、来源期刊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符合要求文献共84篇,研究机构多位于黑龙江及新疆等地,其中黑龙江大学发文量最多,占比23.81%.刊发该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