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19篇
  33篇
综合类   82篇
农作物   1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同施氮水平下油菜地上部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氮高效品种油菜的选育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土培试验,在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研究了3个油菜品种(742,湘油15和汇油50)的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茎叶硝酸盐含量和累积量及有机氮再利用能力等地上部生理特性与氮效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对地上部生理特性有显著的影响,施氮条件下所有地上部生理特性指标均比不施氮条件下高;在施氮条件下,油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茎叶硝酸盐含量和累积量以及有机氮再利用能力与油菜氮效率密切相关,是油菜氮素高效利用的可能机理;在不施氮条件下,油菜硝酸还原酶活性、茎叶硝酸盐累积量和有机氮再利用能力与油菜氮效率密切相关,是油菜氮素高效利用的可能机理,而油菜功能叶叶绿素含量和茎叶硝酸盐含量对氮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2.
油菜根系特性与氮效率系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砂培试验,在两种施氮水平下研究3个油菜品种根系形态特征与生理特性差异及其与氮效率系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正常供氮条件下,3个油菜品种的根系干重、一级侧根数以及总根长差异明显,根系活力、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氮胁迫条件下,根系干重、一级侧根数、总根长以及根系活力差异明显,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在正常供氮和氮胁迫条件下以上各项指标比值的变化趋势是:氮效率系数高的品种,其比值高,反之亦然,尤其是根系干重和一级侧根数的变化趋势与氮效率系数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3.
油菜生物量与氮素吸收量及生理效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油菜科学施用氮肥提供依据,对油菜生长期间干物质累积、氮素吸收量及氮素生理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菜生物量随生育期延长而持续增加,其变化动态可用S曲线方程拟合;对干物质累积方程求导得到其累积速率,不同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速率不同,最大累积速率出现在播种后126~156 d;氮素累积量从苗期到抽薹期增长较快,抽薹末期到开花末期有所下降,开花末期以后缓慢上升;随着生育期的进程植株含氮量持续下降,进入生殖生长期后生殖器官含氮量明显高于营养器官;氮素生理效率在开花期以前变化较小,开花期以后明显增加,在角果形成期达最高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研究拟南芥生态型根系对镉 (Cd) 的适应性机制,挖掘耐Cd基因,为培育修复型植物提供生理基础和理论指导。  【方法】  本研究以高Cd积累同时高耐受性的拟南芥生态型Tor-1为试验材料,测定Cd处理后根系的生理变化、氧化应激反应、抗氧化酶活性,结合转录组学和可变剪接分析,以期从分子水平上解析Tor-1根系对Cd的适应性机制。  【结果】  Cd处理后,拟南芥生态型Tor-1的主根长度和根尖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根系总体积、总表面积显著降低,总根长极显著下降,表明根系受到损伤;根系丙二醛浓度较对照有所增加,但变化不显著;脯氨酸浓度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过氧化氢酶 (CAT) 活性显著增加。基因本位论 (GO) 富集分析显示,在生物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 (DEGs) 在代谢过程和对化学物质的反应功能富集最为显著;在细胞组分中,DEGs在细胞外组分功能显著富集;在核酸功能中,DEGs在氧化应激活性和血红素结合功能显著富集。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 (KEGG) 通路表明,高比例诱导的DEGs富集于7条KEGG途径,分别为苯丙素生物合成 (4.49%)、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 (14.45%)、代谢途径 (20.57%)、硫代葡萄糖苷 (GS) 生物合成 (0.89%)、谷胱甘肽 (GSH) 代谢 (2.04%)、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及色氨酸的生物合成 (1.39%)、苯丙氨酸代谢 (1.14%)。在Cd胁迫下,Tor-1根系苯丙素合成与代谢和GSH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大部分显著上调,而GS合成相关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并发生可变剪接事件,其中内含子保留事件发生最多。  【结论】  Tor-1根系在应对Cd胁迫时虽然根系形态受到一定损伤,但可通过增加抗氧化酶 (SOD、CAT) 活性减轻镉胁迫产生的危害,并积极通过调节苯丙素合成与代谢、GSH代谢以及抑制GS合成对应的基因来减轻Cd对植物的伤害,还可通过可变剪接来积极适应Cd胁迫。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53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肥料用量一致的情况下,较高的施氮或施磷比例处理,能够提高油菜的株高、有效分枝数、角果数和每角果粒数,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分枝位、千粒重差异不显著;而施钾对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没有一致规律;收获期植株的氮素和磷素积累量分别随着氮肥或磷肥施用的增加而增加,而钾素积累量没有显示出以上规律。总之,施肥对油菜生长与养分积累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氮肥影响最大,磷肥其次,钾肥影响最小;其中,油菜生长和养分吸收表现较好的是N∶P2O5∶K2O为18.2∶9.1∶16、18.2∶9.1∶1.5、20∶5∶8.8的3个处理。  相似文献   
106.
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初始酵解条件对木质纤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质纤维是有机物料堆肥化过程最难降解的物质,影响着堆肥化进程。提高木质纤维降解,有利于促进堆肥的快速腐熟,提高堆肥质量。试验应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四因素(1/2 实施) 方案,研究酒糟型生物有机肥堆制初始条件对总碳、木质纤维降解的影响,旨在为木质纤维高效快速降解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秸糟比对总碳、半纤维素的影响作用最大;含水率对纤维素、木质素的影响作用最大。实现总碳等较好降解效果的各因子配比方案范围为: pH值6.63~7.02,接种量0.49%~0.551%、含水量65.52%~66.68%、秸糟比41.61%~44.32%。  相似文献   
107.
采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猪粪堆肥处理中重金属浓度和形态的变化以及不同添加比例的重金属钝化剂对其浓度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堆肥处理后,重金属As,Cu和Zn的浓度普遍升高;堆肥处理能促进重金属As,Cu和Zn的形态向活性降低的方向转化,因此堆肥处理可以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在3种重金属钝化剂及不同添加比例处理中,猪粪堆肥重金属As的最佳钝化剂及其添加比例为7.5%的粉煤灰,对可交换态As的钝化效果为51.4%;重金属Cu的最佳钝化剂及其添加比例为2.5%的粉煤灰,对可交换态Cu的钝化效果为29.7%;重金属Zn的最佳钝化剂及其添加比例为5.0%的钙镁磷肥,对可交换态Zn的钝化效果为50.0%.因此,堆肥处理中添加重金属钝化剂可以降低猪粪堆肥中重金属的有效性,有利于降低猪粪堆肥土地利用中重金属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8.
氮素水平和种植密度对油菜氮素吸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水平对湘杂油763氮素吸收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氮处理的产量都在2 369 kg/hm2以上,且明显高于不施氮处理,产量增加幅度都在3.89倍以上,最高产量(密度为7.5万株/hm2)达到2 696.15 kg/hm2;施氮能够显著提高油菜氮素积累量,而氮素含量提高的幅度却不明显;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氮素含量和积累量都呈减少的趋势;籽粒中氮素含量相对较高,盛花期次之,收获期最低,而氮素积累量在盛花期最大;氮肥利用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磷钾配比对‘湘杂油763’养分吸收、碳氮代谢产物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总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总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磷钾肥对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影响没有表现出一致规律.随着氮肥和磷肥施用量的增加,氮磷积累量和籽粒产量都呈增加的趋势,而磷钾肥对其影响不及氮肥有规律.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肥和钾肥利用率都呈减少的趋势,而磷肥利用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供试7种氮磷钾配比中,以处理E (N∶P2O5∶KO=1.00∶0.5∶0.5)的籽粒产量最高(2 231 kg·hm-2),其次是处理K(N∶P2O5:K2O=1.00∶0.43∶0.57),籽粒产量为2 065 kg·hm-2.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角果数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每角果粒数,千粒重对产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明洞庭湖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大区试验,研究人工直播、人工抛秧和机械插秧三种栽培方式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较人工抛秧处理和人工直播处理的稻谷产量分别增加7.84%和24.19%。机械插秧和人工抛秧处理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小于人工直播处理,每穗粒数、千粒重和结实率均大于人工直播处理。机械插秧处理的水稻净收益最高,达11779.16元/hm2,分别较人工抛秧和人工直播处理增加1697.72和3631.84元/hm2。[结论]机械插秧可以促进洞庭湖区水稻的生产效率,并能增加水稻产量和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