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农学   53篇
  3篇
综合类   25篇
农作物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新疆棉区棉花化学打顶剂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明确品种和打顶剂种类对化学打顶效果的影响,并筛选出新疆棉区适宜的化学打顶剂,于2017年在胡杨河试验站采用裂区设计系统研究了品种和打顶处理(5种化学打顶剂、不打顶和人工打顶)对棉花株型、产量性状、早熟性和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株型、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差异显著;不同化学打顶剂和不打顶处理棉花株高、果枝数较人工打顶增加,但籽棉产量、早熟性和纤维品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打顶处理以及品种和打顶处理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籽棉产量。在两个品种中,“金棉”和氟节胺处理籽棉产量均与人工相当或高于人工打顶,而其他化学打顶剂及不打顶处理的籽棉产量品种间趋势差异较大。“金棉”和氟节胺对品种要求较低,可在新疆棉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2.
麦后直播特早熟抗虫棉新品种——中棉所74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棉所74(原代号中603)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与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以棉花研究所选育的转Bt+CpTI双价基因的抗虫棉中501为母本,以特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中间材料92—047为父本,经生化辅助育种和系统选育而成的麦后直播特早熟棉花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2008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早熟棉花品种生产试验(B组),  相似文献   
53.
棉花抗细胞凋亡基因GhDAD1的克隆、定位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陆地棉抗细胞凋亡新基因GhDAD1,为陆地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提供依据,为培育不早衰陆地棉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T-PCR以及电子克隆获得陆地棉GhDAD1的基因组序列以及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然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定位,利用real-timePCR进行表达模式分析,分析6-BA、乙烯、H2O2、SA以及NO对GhDAD1表达量的影响。【结果】棉花GhDAD1编码阅读框全长354bp,包含5个外显子,4个内含子以及232bp的5′非编码区和280bp的3′非编码区。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GhDAD1蛋白属于DAD家族,与柑桔、拟南芥GhDAD1蛋白的相似性分别为91%和88%,起始密码子区符合Kozark规则,内含子剪接位点符合GT-AG规则。FISH技术将GhDAD1定位于染色体长臂上。real-time PCR分析表明,陆地棉各组织中均表达该基因,花和种胚等幼嫩组织表达量较高,并且随着衰老的进行,表达量降低。利用6-BA、乙烯、水杨酸、一氧化碳以及双氧水处理中棉所10号,qRT-PCR分析表明,6-BA、水杨酸处理能够延缓衰老,增加GhDAD1的表达量;乙烯能够加速衰老,降低GhDAD1的表达量;H2O2对GhDAD1的表达量的影响不大;而NO不同浓度影响不一样,随着浓度的升高,GhDAD1的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陆地棉中存在抗细胞凋亡基因(GhDAD1)。  相似文献   
54.
棉花化学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化学调控是当今棉花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模式研究的热点之一,在定向调控棉花群体的生长发育,改变传统的整枝、中耕等单一调控措施以及对表现型性状的修饰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化学调控条件下棉花根系、植株农艺性状、叶片光合性能、植株体内酶活力以及棉花产量和品质的变化特征,阐明化学调控对棉花生长的定向调控作用和效果,并就化学调控技术与理论的完善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5.
短季棉杂交种中棉所68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棉所68(中夏杂04)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育种中间材料MC502系为母本,与抗虫棉品系MK428杂交育成的早熟、丰产、抗病杂交新组合.2004-2005年参加本所短季杂交棉比较试验,2006-2007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河南省短季杂交棉品种生产试验,同年获得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在河南省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证书号:农基安证字(2007)第130号.2008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棉2008014.  相似文献   
56.
平衡施肥是我国90年代作物科学施肥的体现。然而关于平衡营养对棉花的效应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比较不同强度的平衡营养对棉花产量、纤维和种子品质的影响。试验在防雨盆栽场地进行,每盆(φ25×h40cm)装洗净河砂20kg,平衡营养液采用Hoagland配方,缺钾处理将KNO_3和KH_PO_4改为NaNO_3和NaH_2PO_4。设5个处理①对照等量自来水;②50%:③100%:④-K100%和⑤200%。全生育期定期定量浇施,对照和处理共浇2300ml/盆。供试棉花品种中棉12号  相似文献   
57.
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可持续生产的新技术途径——短季棉提早套种密矮早模式TheNewTechnicalApproachtoSustainableProductionUndertheCoton-wheatDoubleCroppingSystemintheH...  相似文献   
58.
1992~1994年针对黄淮海棉区棉麦两熟套种棉花迟发晚熟进行不同配置方式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配置方式棉行光分布型不同,宽窄行配置方式棉行光分布呈宽的“凸”字型,等行配置方式棉行光分布呈偏而窄的“凸”字型。共生期间棉茬小麦正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期,丰产小麦株高从55cm增加到85cm,旗叶和旗下2叶披出宽度达到20cm,单位面积株数、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系数均达到最大并随后逐渐消减,4种配置方式全共生期棉行日总受光量仅为46.6%±13.2%,棉花受光量仅为53.9%±7.6%,光合有效辐射预留棉行为408.28±115.53μmolm-2d-1,棉花为473.59±66.85μmolm-2d-1,分别比一熟棉田减弱53.4%±13.2%和46.1%±7.6%。这些结果说明,套种棉花共生期光热资源严重不足是客观存在的,但处理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棉茬小麦选择东西行向,推广垄作和选用矮秆小麦品种,采用标准3─2式或4─2式配置方式有利于共生期预留棉行获得较多的光热资源,促进棉花早发。  相似文献   
59.
增长素浸种可以促进种子萌动,加快种子发芽速度,并可显著提高幼苗光合作用和代谢速率,因而促进叶面积的生长和同化物的积累。对硝酸还原酶的研究表明,增长素可以提高棉花对氮素的同化能力和对土壤氮肥的利用率。同时增长素可以显著地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内较高的生长素水平,并且延缓胞壁加厚过程,因而促进细胞的伸长和分裂,最终达到了促进生长目的。  相似文献   
60.
选用中棉所29、中棉所38、中棉所39三个已在生产上应用的强优势杂交棉,于5个生育期测定了与杂种优势有关的酶、激素及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旨在进一步研究杂种优势的生理生化机制,为强优势组合的选育提供参考。1材料和方法试验于2004年4月24日在本所试验地进行。供试材料为中棉所29 F1及其父本Rp4-4,母本p1-7;中棉所38 F1及其父本Rg3,双隐性核不育系母本中A-468;中棉所39 F1及其父本Rg3,母本p4。每个材料种植4行,行长8.33 m,行距0.8 m,密度为每公顷3.3万株,常规管理。于6月13、29日,7月14、29日和8月15日,取棉株主茎倒4叶测定叶片SOD、C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