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7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3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小三毛金藻为一种单细胞藻类,细胞呈椭圆形、卵形、球形等,易变形,两条游泳鞭毛,中间一条短的类似鞭毛的固着丝体,具有附着作用。这是一种有害藻,能分泌毒素。在我国分布广泛,大连、银川、乌梁素海、山西南部的咸水湖中、天津的塘沽及陕西皆有报道。  相似文献   
22.
对雷公藤叶愈伤组织进行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营养条件对雷公藤愈伤细胞生长及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细胞在White培养基上增殖最快,而在MS培养基上生长最慢;White和MS培养基中悬浮细胞在第6天时雷公藤甲素质量分数最高,分别为7.14 mg/g和4.77 mg/g,而N6培养基中雷公藤甲素最大产量为6.34 mg/g,出现在第9天;3组细胞培养悬浮液中的雷公藤甲素峰值产量分布规律为White(28.13μg/mL)〉N6(21.27μg/mL)〉MS(16.27μg/mL),同时培养基的pH随细胞的生长有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23.
利用水浸提的方式对人工栽培雷公藤的生化物质进行提取,通过杉木种子发芽实验进行生物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栽培雷公藤的水浸提物在高浓度下能够抑制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但是在中、低浓度下对杉木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有可能为雷公藤与杉木合理混交密度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不同外值体、培养基类型和pH值对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雷公藤愈伤组织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内酯醇在愈伤组织中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雷公藤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外植体为组培苗的嫩叶,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pH值范围为5.8-6.1。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中期(第4周)和末期(第8周), SOD和POD活性最高, 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低;在生长稳定期, SOD和POD活性较低,而MDA含量和PAL活性则较高。对于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中的雷公藤内酯醇含量,根愈伤与叶愈伤相近,均明显高于茎愈伤;愈伤组织在生长周期的后期(第6-8周)内酯醇的积累更高。  相似文献   
25.
南方铁杉种群结构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变化"的方法,对武夷山南方铁杉种群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地1、样地2与样地4中的南方铁杉种群均处于小树及中树时期,而生长在样地3和样地5中的南方铁杉种群的幼树与老树分别占据主导地位。运用C、K、M*/x-、I和Ca5种指标测定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结果一致表明5块样地中南方铁杉种群均呈现出聚集分布,但不同样地南方铁杉聚集分布的成因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南方铁杉种群存活曲线、死亡曲线和死亡率曲线,结果表明南方铁杉有一个死亡最低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26.
闽江口湿地土壤——植物体系有机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闽江口湿地5类典型群落土壤植物体系有机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类群落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最大值均出现在土壤亚层,沿土壤剖面整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其它群落相比,秋茄群落土壤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5类湿地植物各部份的有机碳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根、枝及叶中的含量最高值分别为香蒲根系、秋茄枝干及香蒲叶片;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芦苇群落土壤有机碳仅与全氮含量表现出明显相关性,短叶茳芏群落土壤有机碳仅与全磷含量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其它群落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均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7.
福州市空气负离子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美国进口的空气离子测定仪,对福州市空气负离子浓度的空间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实测与研究,并以单极系数和空气离子评价指数为标准对其空气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从福州市中心向郊区空气负离子浓度逐渐增大,单极系数逐渐减小;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林地区,一般情况下阔叶林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于针叶林地。  相似文献   
28.
运用树种叶面积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重要值、优势度指数等量化地描述福州市5个区的绿地树种结构特征及其生长与适应性。结果显示,从植被物种可用资源的角度看,福州市的绿地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无论绿地总体面积还是树种数量都达不到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29.
对植物化感作用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化感与可持续农林生产、生态系统的关系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化感作用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0.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对福建农林大学校园环境质量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评价因子的均值显示校园总体质量一般.不同专业、性别和居住位置的学生对各评价因子的评价存在一定的差异,某些主观因素会对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产生影响.对28个评价因子进行旋转分析得到10个主因子,依次为环境意象因子、景观可视因子、环境安全因子、人文环境因子、生活交通因子、环境卫生因子、建筑因子、物理环境因子、交通便利性因子及校门可达性因子,它们是影响被调查者对环境评价的主要因子.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福建农林大学校园总体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E3级,即"一般",今后福建农林大学环境质量在总体上还有待提高,尤其应重点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