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4篇
林业   1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12篇
  34篇
综合类   185篇
农作物   168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用RT-PCR方法从小麦品种豫教2号的籽粒中克隆出淀粉合酶Ⅱ基因(Starch synthaseⅡ,SSⅡ)部分cDNA片段(600bp)(GenBank No.EF221761),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上已报道的SSⅡ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以pCMBIA130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由35S启动子调控的SSⅡ基因的反义表达载体pCMBIA1301SSIIA;另外,还以pFGC5941质粒为基础,构建了SSⅡ基因的RNAi载体pFGC5941SSIIsa,这些载体的构建为研究此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2.
早熟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早熟油菜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差异,以期为双季稻区早熟油菜合理施肥提供依据。以早熟常规油菜"1358"为试验材料,应用15N示踪方法,通过盆栽试验研究早熟油菜不同生育时期对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早熟油菜不同生育期植株氮素总积累量整体偏低,施用基肥、苗肥和薹肥后影响器官的N素分配,其N素代谢及分配中心在不同时期相一致。在油菜的整个生育期中,叶片的氮素累积量高于茎秆和根,植株各器官中N素总量随着生育进程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生殖器官的N素积累量则呈逐增趋势,初花期的氮素累积量最高,3个处理初花期的氮素累积量分别为1.34,0.82,1.35 mg/株;基肥和薹期追施对早熟油菜后期生长和籽粒灌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3.
四种油菜测产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简单、快速、准确的油菜测产方法,本文比较了4种油菜测产法:常规法、取样法、单位面积角果数法和催熟收获法。结果表明,常规测产法是通过少数样本资料换算而来,所得理论产量结果普遍高于实际产量,且平均差异最大;取样测产法操作简便,与实际产量差异最小;单位面积角果数测产法与实际产量差异较小,操作简便,但是需要通过取样获得不同品种的单位面积角果数与实际产量回归方程;催熟收获测产法准确度高,前提是准确测定菜籽含水量和含杂率,这种方法适合南方冬油菜大面积催熟后机械收获测产,也适合于过熟机械收获测产。  相似文献   
64.
油菜机械化生产中农艺与农机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菜生产中农艺措施与农机操作脱节、用工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探索使农艺措施与农机操作紧密结合的油菜机械化生产模式,经过8年的研究与实践,提出“机播机收,适度管理”的生产模式,开发出3种符合农艺要求的农业机械,选育出适应农业机械作业的油菜早熟品种,研发了油菜催熟剂、油菜专用控释肥,并制定农艺规...  相似文献   
65.
官梅  李栒  官春云 《作物学报》2010,36(6):968-978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甘蓝型油菜高油酸(71.71%)和低油酸(55.6%)材料进行分析,探索油酸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检测到差异表达基因562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94个,下调表达基因368个。以基因芯片中油菜上调基因NM_100489和下调基因NM_130183为材料,用实时荧光定量方法验证基因芯片的结果,二者完全相符。根据基因芯片的实验结果,采用Go注释系统和数据库查询对56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表明,主要为各种酶类、结合功能、转录调控、代谢等,还有的功能未知或与糖代谢及脂肪酸合成相关,其中丙酮酸激酶、果糖二磷酸、酰基传递/酰基ACP硫脂酶、作用于酯键的水解酶、Δ9硬脂酰-乙酰载体蛋白去饱和酶(ADS1)、Δ9酰基-油脂减饱和酶2(ADS2)、ω-3脂肪酸减饱和酶(fad3)等被鉴定为差异表达基因。  相似文献   
66.
六个甘蓝型油菜油酸脱氢酶(FAD2)假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为材料,采用PCR方法克隆并分析了56个FAD2基因克隆和47个FAD2基因cDNA克隆,从中发现6个新的FAD2基因拷贝。它们与公布的甘蓝型油菜FAD2基因(AY577313)具有87%以上的同源性,没有内含子,在开放阅读框中存在1~12个终止密码子,其中有2个拷贝具有转录功能。将这6个FAD2基因拷贝在酿酒酵母中进行体内表达实验,通过气相色谱检测脂肪酸组成证明其不具备油酸脱氢酶功能,与对照相比,也没有改变酵母体内脂肪酸组成。由此推测这6个FAD2基因拷贝为假基因。  相似文献   
67.
油菜生育期氮肥素的吸收、分配及转运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Hoagland完全营养液的砂培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了两个冬油菜品种不同生育期吸收的氮素在体内的分配、转运及损失情况。结果表明(两个品种平均值),83.5%苗期吸收的氮素和67.3%蕾薹期吸收的氮素分布在叶片中;79.1%开花期吸收的氮素分布在叶片和茎中,其中叶片中分布的氮占42.8%;而角果发育期吸收的氮素有42.4%直接分配到角果中,此时角果已成为氮素直接分配的比例最大的器官。苗期、蕾薹期、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吸收的氮素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转运比例分别为34.4%、44.3%、41.2%和31.7%,单株转运量分别为203.2、325.8、218.0和82.0 mg。在籽粒全氮中转运氮占65.1%,其中蕾薹期吸收后转运的氮素所占比例最大,为25.8%,其次是开花期和苗期,分别为16.9%和15.9%,角果发育期比例最小,为6.4%。以上4个生育期吸收的氮素损失比例分别为24.0%、10.5%、11.7%和7.3%,单株损失量分别为141.6、79.2、43.2和16.2 mg。  相似文献   
68.
施肥水平对冬油菜产量与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施肥量对冬油菜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氮、磷、钾、硼肥施用水平下大田冬油菜生长、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施肥能促进冬油菜生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收获期油菜氮、磷、钾、硼养分的积累总量提高,同时,冬油菜的产量、养分积累量、肥料利用率的增加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69.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和栽培密度对油菜植株体内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及其与籽粒产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油菜可溶性糖总量、游离氨基酸总量以及油菜籽粒产量影响较大,油菜可溶性糖总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与油菜籽粒产量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平;高施肥量和适宜的种植密度对油菜可溶性糖总量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具有极显著的促进效应,从总体上看,油菜产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直线上升;随种植密度的变化趋势,除了高施肥量处理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变化外,其他处理都是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缓慢上升,以高施肥量+22.5万/hm2处理最好。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碳素累积转运差异,为揭示氮高效品种协调籽粒碳氮代谢矛盾、促进油分形成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土培试验,以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在正常供氮和氮胁迫条件下,研究不同生育期(抽薹期、开花期、角果发育期和收获期)碳素累积与器官分布的差异,并用~(13)C标记技术测定营养器官碳素向生殖器官的再分配比例与再分配量,分析碳素累积转运对籽粒产量形成与油分累积的影响。【结果】氮高效品种的籽粒油分含量略高于氮低效品种,但2种供氮水平下品种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而油分产量氮高效品种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与氮胁迫处理相比,正常供氮处理的油分含量略有降低,但油分产量显著增加。植株碳素累积量各生育期都表现为氮高效品种略高于氮低效品种,但品种间差异也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同一品种不同供氮水平处理之间的碳素累积量差异较大,正常供氮处理显著高于氮胁迫处理。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器官碳素分配比例存在差异,氮高效品种抽薹期和开花期叶片和根的碳素分配比例以及角果发育期和收获期角果与籽粒的碳素分配比例均大于氮低效品种,而全生育期茎中碳分配比例以及角果发育期和收获期根中的碳素分配比例却小于氮低效品种。与氮胁迫处理相比,正常供氮处理的抽薹期和开花期叶中碳素分配增多、根中碳素分配减少,收获期籽粒的碳素分配也是正常供氮处理高于氮胁迫处理。随着生殖生长进程,营养器官碳素向生殖器官的再分配比例和量逐渐增加,品种间差异也逐渐加大。开花期向花的再分配比例和量,氮胁迫条件下氮高效品种低于氮低效品种,正常供氮条件下则相反,但2种氮水平下的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角果发育期向角果的再分配比例和量以及收获期向籽粒的再分配比例和量,2个氮水平均表现为氮高效品种高于氮低效品种,但只有正常供氮条件下差异显著;收获期向角果皮的再分配比例和量,氮胁迫条件下氮高效品种低于氮低效品种,正常供氮条件下则相反,但只有氮胁迫条件下差异显著。油菜收获时50%以上抽薹期累积碳素已离开营养器官,抽薹期累积的碳素减少比例与向生殖器官转运再分配的碳素比例具有相同的处理间变化趋势,但由于碳水化合物的呼吸消耗,碳素减少比例远大于碳素转运再分配比例。【结论】不同氮效率油菜品种各生育期碳素累积量并没有明显差异,但是氮高效品种生长后期有更多的营养器官碳素向生殖器官尤其是向籽粒转运,这是氮高效品种籽粒形成过程中争取更多碳源,缓解碳氮代谢矛盾,促进油分形成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