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1篇
  10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对小麦面粉膨胀势进行初步定位,可以为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和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克隆提供理论依据。以小麦‘花培3号’和‘漯麦4号’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通过一年两点试验,研究了面粉膨胀势的遗传方式,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分析。结果发现,面粉膨胀势由微效多基因控制,为数量性状。QTL定位结果表明,在北京点定位到2个与面粉膨胀势相关QTLs,位于4A染色体上。这两个位点均来自母本‘花培3号’等位基因的增效作用,其效应值分别为0.4298和0.5948。河南点只检测到1个与面粉膨胀势相关QTL,也位于4A染色体上。该位点来自母本‘花培3号’等位基因的减效作用,其效应值为0.3024。3个QTLs位于4A染色体上的不同标记区间,共解释面粉膨胀势37.92%的表型变异。两地没有检测到共同的QTL。尽管北京点的两个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1.29%和21.48%,但不是稳定的QTL,可能在小麦面粉膨胀势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上应用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32.
小麦面粉谷蛋白溶涨指数的遗传方式及QTL定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小麦花培3号和漯麦4号的双单倍体(DH)群体为材料,通过1年(2009)2点(河南郑州和北京)试验,研究了面粉谷蛋白溶涨指数的遗传方式,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面粉谷蛋白溶涨指数由微效多基因控制,属于数量性状。QTL定位结果表明,在河南点定位到1个与谷蛋白溶涨指数相关的QTL,位于7A染色体上,该位点由来自母本花培3号的等位基因起增效作用,其效应值为0.111 7;北京点也检测到1个与谷蛋白溶涨指数相关的QTL,位于1B染色体上,该位点由来自母本花培3号的等位基因起减效作用,其效应值为0.158 9。两地没有检测到相同的QTL。2个QTL共能解释面粉谷蛋白溶涨指数13.47%的表型变异。这为小麦品质遗传改良和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丰产小麦品种‘农大211’的灌浆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农大211’籽粒的灌浆特性和丰产性的关系,给高产栽培和普通小麦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以‘农大3334’、‘中优9507’、‘京411’、‘农大3747’等3种不同粒重类型的品种(系)为对照,对丰产小麦品种‘农大211’在北京地区灌浆过程中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和灌浆参数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灌浆过程中5个品种(系)的籽粒体积均呈现抛物线曲线;从最大体积和花后30天体积来看,‘农大211’接近‘农大3334’。‘农大211’的籽粒体积显著高于‘中优9507’、‘农大3747’和‘京411’,它们的籽粒鲜重增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抛物线曲线;‘农大211’的鲜重在花后3天到24天呈直线增长趋势,先后赶超了‘京411’、‘农大3747’和‘中优9507’,最后接近‘农大3334’。籽粒干重的动态变化均呈现拉扁的S曲线;‘农大3334’在花后21天、‘农大211’在花后24天、‘中优9507’在花后27天的干重极显著高于相应的时间的‘京411’和‘农大3747’,说明这3个大粒型品种(系)在灌浆后期保持了较强的灌浆能力,致使其干物质积累达到较高水平,从而最终粒重高于‘京411’和‘农大3747’。‘农大211’的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天数(d)均高于‘中优9507’、‘农大3747’和‘京411’,但低于‘农大3334’;而且灌浆3个阶段的灌浆速率R1、R2和R3与大粒型品种‘农大3334’、‘中优9507’相仿,快于中小粒型品种‘农大3747’和‘京411’。总之,‘农大211’籽粒的籽粒体积、鲜重和干重的动态变化过程以及灌浆过程、参数与大粒型品系‘农大3334’接近,但其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较高,因而其单产高于‘农大3334’。  相似文献   
34.
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中国农业大学在植物育种原理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与植物学、遗传学、统计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耕作栽培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注重与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基因组编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组选择、人工智能等新学科和新技术的交叉融合,注重专业学习与思政教育的交叉融合,按“两性一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学生过课堂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学会了普遍联系、辩证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养成了创新性高阶思维习惯,获得了解决育种实践中复杂问题的能力,实现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思维品质与创新能力及专业水平与思想水平等交叉融合提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5.
小麦谷蛋白聚合体的MS-SDS-PAGE及其与面包烘烤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选用品质(微量SDS沉淀值、稳定时间)优劣不同的10个"9311168///81831-1/pernell//京411"的F6品系, 探索多层浓缩胶SDS-PAGE(MS-SDS-PAGE)的实验方法, 初步探讨可溶性谷蛋白的分子量分布状况和不溶性谷蛋白(GMP)与面包烘烤品质的关系. 结果表明, 通过SDS-磷酸缓冲液可将谷蛋白聚合体分成两部分: 分子量较小的SDS-可溶性谷蛋白  相似文献   
36.
辐射诱变是小麦产生有益突变及培育优良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为给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参考,以优质小麦"农大179"为材料,用250 Gy的60Co-γ射线进行辐射诱变,并对M2群体内的510株单株进行了快速粘度仪(RVA)参数检测.结果表明,60Co-γ射线对各粘度仪参数均产生了明显的诱变作用,高峰粘度、糊化温度、低谷粘度、最终粘度、崩解值、反弹值总体有变劣倾向,高峰时间有缩短趋势.筛选出糊化温度分别为83.9℃和86.4℃的单株2株、反弹值为14cP类似糯质小麦的变异株1株.  相似文献   
37.
为了获得小麦wx-B1a基因的特异RNAi表达载体,以小麦品种‘京花1号’开花12天的籽粒为材料,用天根公司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总RNA,以wx-B1a基因(GenBank NO:AB019623)的cDNA序列设计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克隆了wx-B1a基因部分cDNA片段.Blastn结果显示,它与GenBank上报道的Triticum aestivum wx-1 gene (GenBank NO:EU719611.1)同源.通过酶切连接将此片段分别置于拟南芥FAD2的Intronl (GenBank NO:AJ271841)的上、下游,然后将此发夹结构置于小麦HMW-GS 1Dx5启动子的下游,从而构建了小麦wx-B1a基因的特异RNAi表达载体pBAC47p-wx-Bl aIR.从而为下一步转化高产强筋小麦品种培育优质面条专用小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8.
糯性胚乳小麦的选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自然界,大多数禾谷类作物,如玉米、水稻、高梁、粟、黍子等,都存在糯性类型.但是由于普通小麦是异源六倍体作物,在它的染色体7AS、4AS和7DS 上各有一个基因,即Wx-A1、Wx-B1 和Wx-D1控制Wx蛋白(淀粉粒束缚淀粉合成酶),Wx蛋白与直链淀粉的合成有关.当三个位点基因全部缺失或不表达时不能合成直链淀粉,只有支链淀粉、自然界不存在三个Wx基因同时缺失的小麦.所以迄今为止尚未发现自然界存在的糯性小麦.小麦面粉中直链淀粉含量是决定面条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两个部分糯性"材料作亲本,并结合花粉染色、籽粒剖面染色、SDS-PAGE电泳等手段,在杂种后代中选出了若干糯性小麦品系,定名为"农大糯麦"系列.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市场逐渐向"营养型""功能型"方向转化,顺应市场需要,具有独特营养品质和保健功能的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及开发,成为农业的重要研究课题.北京作为全国科研育种的先导,率先开展了特用小麦研究工作,选育出了一批包括糯性小麦、蓝粒小麦、紫粒小麦等特用小麦新品种.其中,糯性小麦品种为国内首次选育,淀粉性状非常特殊,支链淀粉含量几乎达到100%,糯麦粉一方面可以代替糯米、黄米开发我国传统的糯性食品,还可以通过配粉延长面包等烘烤食品的货架寿命,改善面条、馒头等蒸煮食品的食用品质,解决速冻面食开裂问题,对食品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蓝粒和紫粒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已接近普通小麦品种,其氨基酸、铁、磷、钾、钙和硒的含量明显高于普通小麦,脂溶性的维生素(如A、E、D、K类)含量丰富,特别是含有普通小麦没有的碘,因此黑小麦作为纯天然黑色食疗型产品具有很高的市场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0.
富硒强筋紫粒小麦品种——农大3753的培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色特用小麦(Triticum aestivum)新品种农大3753是由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选育的,由组合京冬8号/黑小麦76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系谱号为:97冬加(2)-0-1-1-3-3-0。2006年通过北京市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冬性,籽粒紫色,产量高,富含微量元素,强筋,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俱佳。本文详细介绍了农大3753的特点、选育过程和栽培措施,并初步分析了该品种株高低于双亲、加工品质优于双亲的原因,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以及小麦新品种的培育开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