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制备了乙醇、乙醚、乙酸乙酯和蒸馏水4种臭牡丹提取物,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包括抑菌圈直径(十字交叉法)、最小抑菌浓度(MIC)的测定。并以小麦赤霉为指示菌,观察了pH值为5~8范围内臭牡丹根提取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乙酸乙酯、乙醚,8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最差。4种溶剂提取物对小麦赤霉的抑制效果几乎都优于其他的菌种,而对玉米大斑的抑制效果最差,可能是其抑菌机理不同,导致对不同菌的抑菌能力产生差异。乙酸乙酯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20、25mg/ml;80%乙醇提取液对水稻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0mg/ml,而对小麦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为35mg/ml;蒸馏水提取液对小麦纹枯和小麦赤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0mg/ml,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6、20mg/ml;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小麦纹枯、水稻纹枯和玉米大斑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10、20、20、30mg/ml。总的看来,臭牡丹根提取物对这几种常见植物致病菌的MIC均在35mg/ml以下。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80%乙醇提取物和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中性条件下,抑菌效果较好,然后,随着pH值增加或减小而变差;乙醚提取物在酸性条件下,对小麦赤霉的抑制作用大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而蒸馏水的则与乙醚相反,表明其抑菌活性受pH值的影响较大。[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5种蔬菜中风味物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种蔬菜为原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风味物质,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风味物质成分,通过对萃取温度和时间的选择来优化其试验条件。从萝卜(Raphanus sativus)、豇豆(Vigna unguiculata)、白菜(Brassica chinensis)、榨菜(Brassica juncea var. tumida)、芜菁(Brassica juncea var. megarrhiza)中分别检测到19、21、15、7、9种风味物质。结果表明,不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的风味物质成分,包括酯类、萜烯类、醚类、酮类和酸类等。萝卜、豇豆、芜菁中的主要风味物质分别为4-(甲硫基)-3-丁烯基异硫氰酸酯、乙酸叶醇酯、异硫氰酸苯乙酯,分别占61. 14%、55. 00%、56. 45%;白菜、榨菜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异硫氰酸烯丙酯,分别占75. 97%、62. 00%。研究结果可为评价蔬菜的风味提供参考,为蔬菜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对动物骨的加工利用还比较落后,每年都有大量的动物骨被白白浪费或加工成附加值很低的产品,如加工成饲料添加剂等.随着我国禽肉类加工产量逐年上升,如何加工利用禽骨头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对鸡骨营养价值及加工利用的概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抑菌效果,对6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低杀菌浓度(MBC)和生长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油樟油的MIC在12.5~3.13μL/ mL,MBC在25~3.13 μL/ mL,生长量在72 h内细菌生长仍受到抑制。抑制大肠杆菌效果最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仙茅中仙茅苷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均匀设计法优选仙茅的提取工艺,选用U*10(108)进行均匀设计试验,以仙茅苷提取率为指标,考察粒度、乙醇浓度、固液比、浸泡时间及回流时间对仙茅苷提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的工艺条件为:粒度10~20目,乙醇浓度为0%,液固比13倍,浸泡时间0h,回流时间1h.表明试验结果可为仙茅生产工艺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林娜  尹礼国  陈超众  魏琴  李华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84-15886
[目的]研究臭牡丹根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对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菌饼法研究臭牡丹根的抑菌能力一[结果]臭牡丹根的4种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玉米大斑病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蒸馏水提取物对小麦纹枯病菌和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乙醚提取液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都MIC都为10mg/ml。臭牡丹根提取物在pH值5~8的范围内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结论]臭牡丹根对4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抑菌活性受pH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林娜  尹礼国  陈云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16-10817,10819
[目的]优化超声波提取硬头黄竹(Bambusa rigida)叶黄酮的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不同溶剂、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在超声波功率为600W时,各因素对黄酮提取量的影响顺序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85%,提取温度为75℃,提取时间90min、料液比1:30,在该条件下黄酮提取量为11.78mg/g。[结论]该研究得到了硬头黄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竹叶黄酮工业化生产工艺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三种方法制备的岩桂叶精油(浸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乙醚浸提、超临界CO_2萃取从岩桂叶中提取得含黄樟油素的精油(浸膏),产品得率分别为2.09%、3.14%和3.75%,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得其黄樟油素GC含量依次为94.9%、36.1%和15.9%.采用气相色谱 - 质谱联用法对气相色谱法进行了确证,测得水蒸气蒸馏法制备的精油中分子质量在30 ~ 550u范围的物质,除黄樟油素外,还含有α - 柠檬烯、芳樟醇、2 - 甲基 - 3 - (2 - 丙烯基)苯酚.实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是制备岩桂叶精油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子试验与正交试验,对酿酒葡萄皮渣花色苷乙醇溶液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 g∶30 mL,提取溶剂的乙醇浓度和pH值分别为60%、1.0,提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80℃、80 min,花色苷提取率为0.168 4%,产品得率为2.57%,产品花色苷含量为6.55%。产品呈紫褐色,易溶于pH值为1.0的60%乙醇溶液,溶于该溶液后呈紫红色,色泽鲜艳,可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到纯度更高的产品,开发为食品着色剂和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曲霉、酵母菌和乳酸菌固态发酵对冻干无花果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利用无花果开发功能性食品或配料提供依据和数据参考。【方法】利用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黑曲霉(A.niger)、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红酵母NY5(Rhodotorula glutinis NY5)和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分别对冻干无花果(Ficus carica L.)进行7 d固态发酵,分别测定不同菌株发酵0、1、3、5、7 d后提取物中总多酚、总黄酮含量及体外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能力和还原能力,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测定提取物中多酚和黄酮类物质的成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米曲霉、黑曲霉、酿酒酵母、红酵母NY5和乳球菌发酵均可增加提取物中总多酚和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并增强其抗氧化作用。在所有受试菌株中,乳球菌组和黑曲霉组增加多酚含量的能力强于其他菌株。与发酵前相比,经乳球菌发酵的样品的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分别提高37.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