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0篇
农学   59篇
基础科学   1篇
  10篇
综合类   89篇
农作物   42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小麦新品种豫农416特征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豫农416是河南农业大学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广适、多抗小麦新品种,2年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4.58%,生产试验比对照周麦18增产7.4%,适宜在河南及周边省份相近生态区推广种植。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该品种的主要特性,提出了创高产的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2.
为探讨反义trxs基因在转基因抗穗发芽小麦中的作用机制,以转反义trxs基因和非转基因小麦开花后5~30 d的籽粒为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分析了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小麦在籽粒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籽粒发育过程中,转基因与非转基因小麦存在明显的基因表达差异,差异可归纳为转基因增强型、转基因减弱型、转基因特异型和沉默型4种类型,而且特异型表达明显高于增强型和减弱型;差异条带数随种子成熟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多,到花后第25天达到最高(77条),然后略有下降,且在胚乳中的差异明显高于胚中的。  相似文献   
73.
综述了植物MADS-box基因家族的分布、结构和分类、工作模式、基因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论述了MADS-box基因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4.
以生长10d的小麦幼苗为材料,通过测定热胁迫处理前后叶片相对电导率(REC)的变化鉴定其耐热挂。结果表明,15个供试小麦品种中,周麦16、豫麦49—198等6个品种为耐热品种,豫麦70、周麦19等8个品种为热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75.
为了培育抗旱小麦新材料,在构建含大肠杆菌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otsA)和海藻糖-6磷酸磷酸酯酶基因(otsB)融合基因TPSP的表达载体pBS-ATPSP的基础上,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小麦品种豫麦34和豫麦18进行了遗传转化。两个品种共处理2495朵小花,获得T0代种子1611粒。两个品种分别获得T1代小麦植株857和659株,经PCR鉴定转基因植株分别为11株和7株。通过半定量RT—PCR技术对4个T2代转基因株系中融合基因TPSP的表达分析显示,3个株系中TPSP基因受水分胁迫而诱导表达,其中2个株系在温室进行的干旱胁迫鉴定中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76.
李永春  王静英  尹钧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3):6077-6078,6080
随着植物遗传转化的迅速发展,转基因作物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已成为公众关心的焦点。就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和食品安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7.
郑麦9023春化基因VRN-1的组成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郑麦9023叶片为材料,利用序列特异性PCR扩增技术克隆了春化基因VRN-1,并通过0~2℃冰箱模拟春化处理0、10、20和30 d,对该基因在一叶期至九叶期叶片中的表达进行了分析。PCR分析表明,VRN-1基因在郑麦9023的A和D基因组中均为隐性,在B基因组中为显性,基因等位类型为vrnA1VrnB1vrnD1。在克隆VRN-A1、VRN-B1和VRN-D1基因序列的基础上,设计了3个等位基因的特异引物,并利用该特异引物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未经春化处理的条件下,一叶期VRN-A1和VRN-D1均未检测到表达,而VRN-B1已有较低水平的表达;从三叶期开始,3个等位基因都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一直持续至开花期。在春化处理10、20和30 d条件下,VRN-1的3个等位基因在一叶期就出现较高水平的表达,并保持至开花期。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适播期下种植密度对超高产小麦豫麦49-198干物质积累、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豫麦49-198,设置3个种植密度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种植,测定其干物质和品质性状。[结果]结果表明,在就试种植密度范围内,花前干物质积累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以中等种植密度的最大,其顺序为中密度>高密度>低密度;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产量的贡献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增大;籽粒产量为中等种植密度的产量最高,低密度次之,高密度较低;籽粒品质随种植密度增加,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和纤维含量下降,淀粉含量和籽粒硬度呈增加趋势。[结论]在适播条件下,适宜种植密度有利于实现小麦高产与优质,加强花后麦田管理对大群体下小麦增产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9.
干旱胁迫下植物的信号转导及基因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植物在干旱胁迫下的反应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ABA、H2O2和NO在植物响应干旱胁迫反应中可能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在干旱胁迫下,植物由“渗透感受器”感受外界胁迫信号。通过第二信使及其下游蛋白激酶级联传导反应,调控了一系列基因的表达。根据干旱信号转导过程中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是否依赖ABA,存在依赖ABA和非依赖ABA两途径。综述了植物干旱胁迫信号的感知、传递及其诱导的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植物抗旱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0.
中国小麦转基因研究的现状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小麦转基因育种研究发展迅速,并成为常规育种的有效补充。分析了各类转基因方法在小麦遗传转化中的应用情况,综述了中国小麦转基因分子育种的发展及现状,主要包括小麦抗病虫、品质改良以及耐非生物逆境胁迫等方面的转基因研究,并分析了目前小麦转基因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