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2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50篇
农作物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科技型新型经营主体是马铃薯现代绿色产业的根基。文章从新时代对中国特色马铃薯现代绿色产业的新需求出发,归纳了科技型新型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的类型,即"专家+新型经营主体"自营流转型规模经营、"专家+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业主带动型规模经营、"专家+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全产业链辐射型规模经营,阐述了技能型科技人才对新型经营主体及马铃薯产业的技术引领作用,即开拓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思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基层技术服务、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协助整合产业资源等,以促进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2.
西南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种植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是西南地区马铃薯生产发展趋势,在调查研究和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西南地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制度、种植模式、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建议,为西南地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应用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3.
以重穗型冬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材料,研究了正常播期(10月10至12日)和适度晚播(10月24至26日)条件下,高(300万株 hm-2)、中(225万株 hm-2)、低(150万株 hm-2)密度对其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期条件下,各密度处理开花期和成熟期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均随播种密度降低而增加,适当晚播和中、低密度有利于单茎干物质和氮素积累,尤其是穗部积累量的提高。正常播期和低密度以及晚播和中等密度处理开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量和花前贮藏物质对籽粒重的贡献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正常播期和中、低密度处理以及晚播和中、高密度处理显著提高籽粒淀粉和蛋白质的含量与产量以及籽粒产量,使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兰考矮早八兼顾高产和优质的正常播期和晚播的适宜播种密度分别为150~225万株 hm-2和225~300万株 hm-2。  相似文献   
74.
75.
小麦冻害类型、诊断特征及其预防对策与补救措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主要介绍了中国黄淮冬麦区和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冻害的类型与诊断特征,提出培育和选用抗寒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根据品种春化特性,合理安排播期和播量;提高整地和播种质量,培育壮苗越冬;灌水防霜冻;科学追施速效氮肥,增施磷钾肥,做好越冬覆盖等小麦冻害的防御对策。在此基础上力求根据不同受冻苗情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6.
于2004~2005年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冬小麦植株C-N的积累、运转规律及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晚播(10月22日播种)可以提高冬小麦成熟期单茎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量,提高开花前营养器官贮存干物质和氮素的转运量以及转运干物质和氮素对籽粒重和籽粒氮素积累的贡献率.适当晚播的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蛋白质含量有所增加,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显著提高.由此可见,高产小麦适当晚播有利于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7.
采用盆栽和池栽试验,研究了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对不同小麦品种N、P、K素吸收、运输和分配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土壤渍水逆境显著影响小麦根系对N、P、K素的吸收,降低根系、茎鞘、功能叶片和全株N、P、K素相对含量和绝对含量,而对N、P、K素在地上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影响较小。由于土壤渍水逆境影响了小麦根系正常吸收N、P、K素营养,严重影响小麦功能叶片正常光合性能,最终使小麦单穗结实粒数、粒重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8.
为了研究硫肥和氮肥配合施用对弱筋小麦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不同肥与硫氮肥配合施用处理,研究其对弱筋小麦品种豫麦50产量和淀粉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硫肥和氮肥对小麦产量有正效应,施硫显著提高了小麦成穗数,施氮显著提高了穗粒数和小穗结实率;施硫提高了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提高了淀粉直/支比,氮肥对淀粉品质的效应与硫肥相反;硫肥、氮肥及其互作对淀粉品质性状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72%、51.31%、35.98%,硫、氮配施对淀粉品质仍有正效应.处理组合中,在施氮量240 kg/ha条件下,施硫量为100 kg/ha处理的产量最高,施硫量为20 kg/ha处理的直链淀粉含量最低,施硫量为60 kg/ha处理的淀粉直/支比最低,分别为8 378.96 kg/ha、11.71%和0.2059.表明达到最高产量和最佳淀粉品质的硫氮配施量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9.
四川马铃薯具有多熟种植周年生产的优点和季节性干旱与弱光胁迫的气候特征。本文集成创新了以“根据种植区域和季节选择适宜品种类型、优质脱毒种薯、播前催芽、优化施肥、增施保水剂、合理灌水、喷施外源调控剂”等为主要内容的紫色马铃薯抗旱耐弱光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并在四川省不同生态区域开展新技术示范应用,对促进紫色马铃薯提质增效生产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0.
四川省甘薯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已选育出川紫薯、南紫薯、绵紫薯系列紫色甘薯新品种。本文针对四川紫色甘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成创新了以“优质脱毒种薯、双膜壮苗、垄作保墒、早栽平插、净作密植、增施钾肥”等为主要内容的鲜食型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为促进紫色甘薯优质高效栽培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