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2篇
综合类   26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最近,重庆沙坪坝区土主镇3个村原来的11名村官因犯贪污罪,分别被判处4年到10年有期徒刑。为了修建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沙坪坝区政府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对明珠山村等村进行征地。  相似文献   
32.
舒田  童倩倩  孙长青  赵泽英  彭志良  崔亮 《农技服务》2013,(12):1326-1327,1329
基于数字示范果园与高效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利用Riegl VZ-400三维激光扫描仪对贵州关岭县火龙果标准示范园进行实景扫描,并结合RISAN PRO系统配套软件对扫描点云数据、影像数据进行拼接处理,从而实现火龙果园的三维可视化,为虚拟果园管理和园区规划提供直观参考和布局。  相似文献   
33.
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降雨室内模拟连阴雨天气,对18个大豆材料进行高湿诱导霉变处理,通过籽粒霉变程度分级,比较不同材料间的霉变敏感性差异,同时考察霉变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大豆材料对籽粒田间霉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黑色和棕色种皮大豆较黄色种皮大豆的霉变抗性更强。霉变使各大豆材料产量显著下降,产量损失在23.14%~96.55%之间,产量损失率与霉变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产量损失率(Y)与霉变指数(X)的回归拟合方程为Y=1.34X+24.51,R=0.98。霉变还影响大豆品质,籽粒蛋白质、脂肪的相对含量随霉变程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而蛋白质、脂肪和可溶性糖的绝对含量均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降低。此外,霉变使籽粒百粒重降低,并随霉变程度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大豆收获期籽粒田间霉变会对大豆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抗性的大豆种质资源为抗霉变大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4.
根据祖厉河干流代表水文站会宁、郭城驿、靖远1955—2012年的降水、输沙量资料,分析了祖厉河输沙量变化规律,以及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祖厉河输沙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955—2012年祖厉河输沙量显著减少并仍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很小,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2000年以来人类活动对输沙量减少的影响呈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35.
试验对5个甘薯鲜食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薯块品质、抗病性等指标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烟薯25、辽薯30的产量高,鲜食风味好,抗病性较强,适宜在辽宁地区推广栽种。辽薯20、辽薯31两个品种为紫薯,抗病性高,具有食疗保健作用,经济效益好,宜在辽宁地区适度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6.
明串珠菌是一类进行异型发酵的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乳酸菌,是众多传统发酵制品中的优势菌群,可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等领域。本文从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出发,概述明串珠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介绍了有关明串珠菌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进而对其应用情况进行概括,旨在为今后明串珠菌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和生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目的】基于缺氧-炎症-内皮增殖理论,探讨腹水综合征肉鸡肺组织的发病机理,并研究复方中药的防治机制。【方法】选取150羽8日龄健康AA肉鸡,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常规饲养;肉鸡腹水综合征模型组采用低温、高能饲料、高钠饮水多因素法造模;在模型组基础上,高、中、低剂量复方中药组于每日饮水中按体重分别添加2.0、1.0、0.5 g/kg复方中药。观察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白细胞计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Sprouty相关EVH1域含蛋白质1(Sprouty-related, EVH1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SPRED1)、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单位2(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regulatory subunit 2,PIK3R2)基因及miRNA-126-3p的表达量;采用ELISA法检...  相似文献   
38.
以辽宁省主推马铃薯品种辽薯6号为试验材料,采取膜下滴灌种植模式,在底施氮磷钾(15∶15∶15)复合肥750 kg/hm~2的基础上,设置5个追施氮水平(N_1:0 kg/hm~2;N_2:60 kg/hm~2;N_3:105 kg/hm~2;N_4:180 kg/hm~2;N_5:225 kg/hm~2),以滴施方式追施,研究施氮量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叶、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以N_5处理最高。块茎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分配比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以N_3处理最高。马铃薯的干物质转运量、转移率、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产量均以N_3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产量为46.5 t/hm~2,分别较N_1、N_2、N_4、N_5处理提高92.9%、78.2%、9.7%、18.6%。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的干物质积累量、积累速率、转运量、转移率与平均薯块质量、单株薯块质量和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N_3处理通过对马铃薯叶、茎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及分配比例的调控,提高了叶和茎干物质向块茎的转运量和转移率,进而增加了平均薯块质量、单株结薯质量和产量。综上,追施氮量以105 kg/hm~2最佳。  相似文献   
39.
我国玉米品种以杂交种为主,去雄作为杂交玉米制种生产的重要环节,目前主要依靠人工作业,去雄装备依赖进口。随着种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和农村土地流转的推进,面对国外种子公司的激烈竞争、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及生产成本的增加,去雄机械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玉米种业的发展。机械化去雄具有机动性强、生产效率高和作业成本低等特点,是制种玉米去雄作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为此,针对国内外制种玉米去雄技术及装备进行了综述,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0.
嫁接时间10年生以上的大树高接换种可分两季完成,秋季可改接部分1—3年生的小枝,冬季对大枝进行重短截更新,翌年春季回缩改接大(粗)枝,通过抹芽定梢、摘心、捋枝等措施培养壮枝,以备改接。其他枝可适当保留,维持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