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1篇
  8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2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1 毫秒
71.
高密条件下化学调控对夏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河北省高产夏玉米倒伏问题,以先玉335(XY335)和金海5号(JH5)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6.75万,8.25万,9.75万株/hm2这3个密度梯度,研究了化学调控对玉米植株农艺性状、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力学性状、化学组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调控能显著降低植株高度、穗位、重心高度,缩短节间长度,增加节间粗度、降低长粗比值,显著增加茎秆可溶性糖含量、粗纤维含量和含钾量,同时基部节间硬度、抗折力和植株抗拉力值也显著提高,最终明显降低倒伏率。化控处理明显提高了高密条件下夏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72.
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夏玉米抗倒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郑单958、丰玉4两个紧凑型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高密度条件下行距配置对夏玉米抗倒能力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株高随行距的增大而增加;基部节间茎粗随行距的增大而减小。随行距的缩小,茎秆硬度、抗拉力和抗折力显著增加,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伏能力;通过缩小行距可使产量构成因素实现最佳配置,从而获得较高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条件下河北省夏玉米最佳行距为50 cm。  相似文献   
73.
种植密度对夏玉米群体库源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选用3个不同生育期的夏玉米品种,研究了不同密度处理下的库源变化,及库、源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揭示在有限的光热资源条件下的源库特征,找出产量的限制因子,为河北省夏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群体叶源量和源生产能力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吐丝30 d后高密度(9.0万株/hm2)处理的群体叶源量下降较快.增加种植密度是增源的有效措施,减缓吐丝30 d后叶源衰老速度,增加源生产能力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基础.随密度的增加,单株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但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最大潜在库容量增加,高密度(9.0万株/hm2)条件下比其他处理分别高出16.7%~103%,4.7%~87%,8.4%~73%,增加种植密度是获得最大潜在库容量的有效措施.提高单株结实粒数,增加粒重是高密度群体获得高产的保证.库源比随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高密度条件下,源和库均影响产量的形成,但库是限制产量的主要因子.增加种植密度、扩库强源是河北省夏玉米获得高产的重要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74.
甜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综合大量国内外研究文献,详细介绍了甜玉米籽粒的营养品质特点(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以及主要营养成分在籽粒中的积累动态。同时还就甜玉米来后营养品质的变化,基因型、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等因素对甜玉米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不同花位间玉米花丝生长发育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熟夏玉米品种掖单12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花位间花丝的生长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丝的发生首先开始于果穗中下部,其次是基部和中部,顶部花丝出现最晚。花丝的伸长过程呈典型的“S”型曲线,生长速率为单峰曲线。吐丝后第3天生长速率最大。中下部花丝最先抽出苞叶,其次是基部和中部,顶部最晚。衰亡过程也开始于中下部,基部和中部其次,顶部最晚。花丝的生长发育和花丝的数量与花丝生长发育期间的温度、光照条件密切相关。日平均温度较高、光照好的年份花丝发育早、数量多;温度低、光照时间短的年份则花丝发育迟缓,最顶部花丝甚至不发育,花丝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76.
玉米花丝生长发育及受精结实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玉米生产过程中,花丝的受精结实能力是决定玉米子粒产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花丝已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将花丝的发育动态、解剖结构以及影响花丝受精结实的原因进行了综述,以期对大田玉米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要求,把《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栽培学各论》(一)和(二)以及《作物栽培学实验》等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统筹,总论中包括各种作物共同的生育规律和总体生产发展概况,各论中突出富有不同作物特色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在所有作物中突出主要作物,在栽培技术上突出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采取了整合师资力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配套措施,以促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8.
玉米单粒机播技术是采用专门的单粒播种机播种,实现"一穴一粒,一粒一苗"。该技术在国外早已普遍采用。由于具有节省种子、出苗均匀整齐等优点,能为玉米高产打下良好基础,该技术正在迅速被广大农民接受,今后必将成为我国玉米主产区的一项主导技术。  相似文献   
79.
氮素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郑单958玉米为材料,研究了氮素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形成与氮素利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氮素运筹能显著提高夏玉米果穗的穗粒数、粒重、容重以及整个生育时期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经济产量增加16.4%。施氮量与夏玉米秸秆、子粒的氮素累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但在相同施氮量下,分期施用对其无显著影响。施氮量超过N 300 kg/hm2,且于花粒期施氮,营养器官氮素转运量显著降低,营养器官和子粒的含氮量及累积量升高,出现了氮素奢侈吸收现象,导致氮素的表观利用率、农艺效率、生理效率、干物质和子粒生产效率显著降低。转运氮贡献率与施氮量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在本试验条件下,最佳施肥量为N 300 kg/hm2,采用种肥配合大喇叭口期一次追施为宜。  相似文献   
80.
土壤耕作方式对夏玉米抗茎倒伏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河北省高产夏玉米倒伏问题,选用不同抗倒性品种XY335、XD20和JD28,设置旋耕直播、免耕直播、旋耕直播+培土和免耕直播+培土4个处理,并分析了不同耕作措施下玉米茎秆形态特征、机械强度和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旋耕处理能明显降低株高、穗位、重心和基部节间长粗比,显著增强茎秆抗拉力和基部节间机械强度,倒伏率最低,但穗粒数较少,粒质量与产量较低;免耕直播处理JD28、XY335和XD20的倒伏率分别为0,11.2%,10.6%,抗倒伏能力仅次于旋耕,穗粒数、粒质量及产量最高;拔节期培土明显增加株高、穗位、重心和基部节间长粗比,降低茎秆抗拉力和基部节间机械强度,其中,免耕直播+培土下XY335和XD20的倒伏率分别为89.6%和8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