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0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121篇
基础科学   48篇
  70篇
综合类   568篇
农作物   86篇
水产渔业   43篇
畜牧兽医   327篇
园艺   174篇
植物保护   4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4年   2篇
  1962年   3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三黄鸡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的三黄鸡150只,随机分成基础日粮组、基础日粮+0.06% 阿莫西林组、基础日粮+0.7 g/kg中草药制剂组、基础日粮+1.0 g/kg中草药制剂组、基础日粮+1.3 g/kg中草药制剂组共5个组,采用舍内笼养,试验期为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基础日粮+1.0 g/kg中草药制剂组的三黄鸡平均日增重增加了 11.94%,血液中总蛋白提高了15.3%,与添加阿莫西林组相比提高了13.5%,差异显著(P < 0.05)。中草药制剂添加饲喂,可以有效促进三黄鸡免疫器官的发育和血液中非特异性抗体的分泌,尤其是基础日粮+1.0 g/kg中草药制剂试验组三黄鸡的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P <0.05)|同时血液中IgG和IgM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1.03% 和17.39%(P < 0.05)|与抗生素组相比血液中IgG和IgM含量分别提高了16.05% 和18.42%(P < 0.05)。由此可见,在三黄鸡仔鸡基础日粮中添加适当剂量的中草药制剂能改善其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 [关键词] 三黄鸡|血液指标|免疫功能|中草药制剂  相似文献   
992.
1.伤风感冒取大蒜一瓣捣烂,放入开水中浸泡半天,取汁洗鼻;用一枝黄花,紫花地丁,金银花各5克,煎汁喂服,连服2剂,或用桑根皮20克水煎服即可治愈。2.胃肠炎大蒜茎用火烧成炭末,碾细备用。幼兔每次服1.5~2克,成年兔每次服3~4克,每日3次,连服2天即可治愈。  相似文献   
993.
用 7种杀虫剂防治苜蓿草地螟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 ,15 %阿·毒乳油 12 0 0倍液、4 .5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15 0 0倍液、0 .1%中农 1号 (斑蟊素 )水剂 80 0倍液、0 .3%苦参素 4号水剂 80 0倍液对苜蓿草地螟具有极其显著的防治效果 ,施药 15 d的防效均达 10 0 % ,药剂持效期长 ,保产效果达 75 .0 %~ 80 .9% ;2 5 %吡·氧乳油2 0 0 0倍液、2 0 %阿·单乳油 2 0 0 0倍液和生物农药 Bt A可湿性粉剂 10 0 0倍液防效也在 71.1%以上 ,保产效果在32 .4 %~ 5 6 .0 %。  相似文献   
994.
在南宁市和都安县龙眼产区设点,调查研究石硖龙眼9月下旬至10月底秋梢不同抽生期对结果母枝生长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石硖结果母枝放梢期适宜范围较大,除当年气候条件能直接影响石硖龙眼成花和坐果外,结果母株的粗度和叶面积大小等营养状况也是影响成花和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5.
小集水区试验中三角堰量水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种不同缺口角度的不完全收缩薄壁三角堰的出流特性进行了室内实验,得出了实验条条件下的流量系数经验公式和θ=90°堰的低水头(h<6cm)流量系数公式.通过理论分析和实测资料验证,指出了不能直接采用堰流公式得出小集水区的暴雨径流流量,并分析了野外观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996.
试验表明:大力士饲用甜高粱和先锋高丹草在盐碱地种植,至霜降前仍处于拔节期,其分蘖数、株高及产草量均极显著地高于当地草高粱(对照)。大力士饲用甜高粱年割一茬,每1hm2产鲜草77003.9kg,分别比先锋高丹草和当地草高粱提高16.7%和86.4%,比年割二茬的大力士饲用甜高粱提高2%,且叶量多,鲜草茎叶比1∶0.69,有望成为当地适栽区域(海拔1600m以下)的重要饲草作物。  相似文献   
997.
护刃器自由锻锤模锻工艺的研究曾宪文任先玉李季云护刃器是联合收割机上的重要零件,在国内与国际市场上需要量很大。单联护刃器锻件形状较为复杂,尺寸精度要求较高,且成形难度较大,其锻件图如图1所示。在没有模锻设备的条件下,利用自由锻锤固定模进行模锻单联护刃器...  相似文献   
998.
本文扼要地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高效施钾技术的研究结果,从土壤供钾水平、作物种植方式、营养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土壤物理性状等方面阐明了平衡施用钾肥对作物生产和作物抵抗外界胁迫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99.
地下河系统水土资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南方地下河分布广泛,仅湘、川(渝)、黔、桂、滇、鄂等地就有流量>50L/s的地下河2444条。每一条地下河都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因此,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开发利用地下河系统是解决南方岩溶区水土资源利用中长期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的关键。初步分析了地下河系统的水土资源基本特征。山地多,耕地少,山高坡陡,土壤瘠薄,利用方式原始粗糙。降雨在不同的地下河系统中具有显著的时空不均一性,在同一系统的不同部位也存在着差异;地下河对暴雨响应灵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河系统水土资源的基本格局以及相互关系。地下河系统具有独特的的水土分离格局,即"土在楼上,水在楼下"。土地资源的不同利用常常造成地下河的农药、化肥和细菌污染,引发雨后旱情。而地下河系统特殊的水资源特征叠加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剧土地资源质的降低和量的流失,及土地资源的淹没。现状和成功的事例表明,地下河系统水土资源应该并且是可以合理利用而达到水、土、林、人的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00.
改革开放以来,武威地区的畜牧业生产获得了长足发展,突出的表现是实现畜禽数量、产量和产值收入三个方面大幅度增长。到2000年底,全区牛、羊、猪、鸡存栏分别达到34.01万头、139.75万只、73.22万头和277.97万只,分别比1978年增长1.1倍、0.4倍、0.8倍和3.6倍;出栏分别达到6.62万头、53.59万只、70.55万头和255.34万只,分别增长10.2倍、5.0倍、2.5倍和16.1倍。肉类、蛋、奶、毛总量分别达到6.84万吨、0.83万吨、0.87万吨和0.27万吨,分别增长18.1倍,4.2倍、12.1倍和1.5倍。畜牧业产值达到4.40亿元(1990年不变价),增长11.2倍,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4.4%,比1978年净增12个百分点,农牧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485元,增长近20倍,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7%。这一历史性的跨越表明,全区已基本解决了畜产品供给总量的问题,初步实现了畜产品由全面短缺到供求基本平衡、部分产品相对过剩的过渡,也为今后发展质量型畜牧业提供了基础性的总量保障。然而,与数量增加形成明显反差的是,目前全区畜产品生产的质量状况难尽人意,突出地表现在:一是畜禽品种结构不尽合理。耗粮型品种多,节粮型品种少;常规品种多,名优特产品种少;劣质品种多,优质品种少。二是畜牧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淡薄。生产中良种良法不配套,滥用催长素和添加剂,有害物质、药物残留超标,甚至存在为求产量而牺牲质量的问题;销售中优劣不分,以次充好,掺杂使假屡禁不止,市场竞争无序。三是产后处理、加工滞后。产品不分等级,不采取质量弥补、品质保鲜措施,胴体肉上市,“原字号”当字,产品附加值低,利益流失严重。既使加工也是初粗加工,重复产品多,新特产品少,利润大、销路好的花色品种稀缺,知名品牌匮乏,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四是质量管理基础工作不力,监管体系不健全,监测手段落后,监管措施不到位,影响了畜产品质量的提高。落后的畜产品质量状况已无法适应现在及未来人们由主食吃饱到副食吃好的消费变化和对畜产品多样化、高质量的需求。因此,把提高质量定位在与数量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确立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发展目标,走质量型畜牧业发展的路子,方能适应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