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1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林业   459篇
农学   266篇
基础科学   298篇
  347篇
综合类   2396篇
农作物   368篇
水产渔业   367篇
畜牧兽医   1327篇
园艺   503篇
植物保护   11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03篇
  2022年   109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19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287篇
  2011年   303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25篇
  2007年   29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29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60年   6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印楝素可能通过干扰细胞凋亡抑制果蝇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印楝素调节昆虫生长发育的细胞毒理机制,寻找杀虫作用新靶标,以含印楝素0.5、1.0、2.0、3.0、5.0 mg/kg的培养基饲养黑腹果蝇幼虫,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通过荧光显微技术研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凋亡. 结果表明,印楝素处理可显著抑制黑腹果蝇幼虫的生长发育,处理后5 d平均虫重由对照的1.41 mg降低至1.13~0.38 mg,发育历期由对照的4.50 d延长至5.17~12.33 d,发育抑制率为19.86%~73.05%,或形成永久性幼虫不能化蛹,最终死亡;部分幼虫虽然能化蛹,但化蛹率下降至1.67%~6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00%,羽化率由对照的95.00%下降至63.33%~1.67%,平均产卵数由对照的57.33下降至29.67~4.33,出现畸形成虫,个体明显变小.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印楝素0.5 mg/kg和2.0 mg/kg处理能明显推迟果蝇胚胎细胞凋亡高峰期,缩短凋亡峰期的持续时期.  相似文献   
992.
黄花补血草组织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生黄花补血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的研究,得出: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0.1mg/L;丛生芽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6-BA 0.5mg/L+NAA 0.1mg/L;在1/2 MS+NAA 0.5mg/L培养基中培养健壮单芽4周内生根率达63%;瓶苗常规驯化后选用国产泥炭土炼苗成活率最高,为46%。  相似文献   
993.
草原红牛泌乳与产肉性能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草原红牛于1985年育成,为进一步提高其泌乳和产肉性能,采取导入杂交,开放式选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导入1/4丹麦红牛血的草原红牛母牛1—5产的泌乳量,分别比草原红牛提高了37.54%、47.89%、93.19%、94.94%和74.96%。尤以3产、4产泌乳量提高的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528.44k和1550.40kg;导入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13%、3.24%、9.52%、4.57%、7.45%和15.25%,平均每头增加产肉量21.65kg。  相似文献   
994.
南方红豆杉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南方红豆杉生长缓慢的特性,在福建省明溪县设置了林地套栽和农田设施栽培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提出其短周期药用林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利用山地种植,选择透光率为55%~60%的Ⅰ、Ⅱ类立地的残次阔叶林和杉木林冠下,或地形隐蔽、东向的山垅旱地,选用苗高25 cm以上、地径0.25 cm以上的1年生优质苗木造林;利用农田进行庇荫设施高产栽培,应选用苗高在15 cm以上、地径0.15 cm以上规格的苗木栽植,适宜栽植密度为30 cm×30 cm,遮阳透光率在50%左右.苗木栽种后须加强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及配比施用N、P、K肥.利用农田设施栽培和山地种植的南方红豆杉药用林,可分别于栽植后第2~3年和第3~4年秋冬季进行枝叶采收、截干采收和全株采收.截干采收的最佳季节为冬季,截干高度15 cm.  相似文献   
995.
落叶松木材的热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重分析仪研究了在不同升温速率、粒径下,落叶松树皮和实木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升高使热重(TG)和微商热重(DTG)曲线向高温侧移动,热解主要阶段变宽;粒径增大,DTG曲线温度增加,GDT绝对值减少;落叶松树皮GDT最大值为-0.0048,落叶松实木GDT最大值为-0.01,落叶松实木的热解转化率大于落叶松树皮的热解转化率.  相似文献   
996.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甜玉米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区域内,其备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和产量表现等.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所有品种较对照均表现为增产,生育期适合本地种植,抗性较好,其中超甜2088增产幅度最大,综合农艺性状突出,最适合在酒泉市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997.
全运会期间,运动员吃的农产品来自哪里?4月23日,济南市政府下发通知,要求济南市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标准、生物预警防控等六大体系,培植全运会农产品供应基地,以确保十一运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998.
研究了黄海北部非投喂型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养殖池塘的温度、溶氧、盐度、pH和大型生物等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特点,以及春季化冰期池塘的温度、盐度、pH的日变化规律,同时对池塘的纳潮换水、水位管理以及敌害生物的控制等技术环节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环境因子与仿刺参养殖的关系。结果表明:(1)池塘周年水温变化在-1.2~30.4℃,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溶解氧值波动于3.5—21.3mg/L,冬季高,夏季低;溶解氧与温度之间的回归关系为Do=0.018T^2-0.818T+15.805;pH值波动于7.印~8.72,冬、夏季高,春、秋季低;盐度波动于22.5~33.5,夏季偏低。(2)冬季水温下降到-1.0℃时,池塘表层开始结冰并逐渐封冰;春季在化冰时存在温度和盐度跃层,可采用将表层水排放掉的方法消除跃层。(3)池塘的大型植物主要包括缘管浒苔、刚毛藻、沟草等,大型动物主要有矛尾缎虎鱼、石鲽、花鲈、蓝点马鲛、鲮、斑鲦、鳐等鱼类,太平洋牡蛎、菲律宾蛤仔、黑荞麦蛤等贝类以及脊尾白虾、口虾蛄等。(4)在化冰期注意池塘盐度变化,化冰前池塘冰下水位应控制在120~130cm以上,化冰后池塘水深应控制在150—170cm以上。(5)在夏季高温期应注意监测溶解氧的变化,防止因藻类死亡腐败、溶解氧含量下降而导致仿刺参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999.
采用池栽和干旱棚模拟花期干旱胁迫,试验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旱害和正常植株不同时期茎流和光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外源CaCl2、ABA、6-BA、KT-30处理10 d显著抑制植株茎流强度,减少植株失水.还促进干旱影响植株的叶绿素含量(SAPD)、光化学效率(Fv/Fm)、光系统潜在活性(Fv/Fo)显著提高或者保持相对稳定,减缓干旱对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充分灌溉条件下,植物生长调节剂也使植株茎流强度下降,SAPD、Fv/Fm和Fv/Fo增加,但其作用强度弱于干旱胁迫处理.随着生育进程(处理20 d),植物生长调节剂还能增强玉米灌浆后期的植株茎流强度,使SPAD、Fv/Fm、Fv/Fo显著增加或者保持相对稳定,延缓干旱导致的植株衰老,但外源ABA具有双重作用,这与水分条件密切相关.研究还发现,Fv/Fm和Fv/Fo可作为植株衰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为准确评价参试苦荞新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生态适应性,利用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5个参试品种在宁夏南部山区的半干旱区、半干旱易旱区和干旱区的6县(区)多年多点试验数据进行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试点代表性分析及综合评价。通过主成分PCA与品种的稳定性(Dg)和试点的稳产性(De)分析,筛选出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种植的丰产性稳定性和适应性好的品种为晋苦荞2号和川荞3号,晋苦荞2号产量为1 671~2 593 kg·hm-2,比对照平均增产17.3%。川荞3号的产量为1 474~2 513 kg·hm-2,与对照相比平均增产7.5%;试点辨别力代表性以半干旱易旱区的海原县,中部干旱带的同心县及半干旱区的西吉县比较理想;试验经历了干旱年份、正常年份和丰水年份,参试品种在干旱年份较丰水年份产量减产28.0%~4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