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58篇
  3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1.
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叶面施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以不同品质类型的2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品种和叶面喷施不同营养元素(硼、锌、锰、铁、磷、钾、氮)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和追肥相同的条件下,品种间产量和品质差异显著。喷施不同营养元素处理的千粒重均比对照有所提高,喷施营养元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其中叶面喷施硼肥产量最高。叶面喷施营养元素对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面包评分有显著影响,对籽粒蛋白质含量影响不显著,但对不同蛋白组分有显著影响。叶面喷施铁和锌分别提高了籽粒中铁和锌的含量,但喷锰并未增加籽粒中锰的含量。  相似文献   
92.
返青至孕穗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与转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冬小麦合理控水与氮素高效利用的关系,以中麦8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应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返青至孕穗期的土壤水分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转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小麦吸收的氮素中,土壤氮占61.45%~65.33%,肥料氮占34.67%~38.55%。中度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70%)的籽粒氮素积累量最高,氮肥生产效率最高;低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55%)的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最低,肥料氮的土壤残留量最高,营养器官转运氮对籽粒氮的贡献率最高,籽粒氮素积累量最低;高土壤水分处理(相对含水量85%)的开花前营养器官积累的氮素向籽粒的转运效率最低,氮素收获指数最小。由此得出,返青至孕穗期土壤水分亏缺和过多均不利于小麦高产和氮素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93.
为探究不同土壤条件与不同化控剂结合对小麦产量及品质的调控效应,通过盆栽方式,研究农麦5号在黑土(A1)和潮土(A2)条件下,在拔节初期喷施清水(B1)、矮壮素(B2)和吨田宝(B3)对其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在相同化控处理下均表现为A1>A2,其中潮土条件下籽粒产量和总蛋白质产量分别较黑土低56.0%和55.1%,小麦的总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均为A2>A1。小麦籽粒产量和穗粒数在黑土条件B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株高和穗长在B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在潮土条件下使用化学调控剂处理中,小麦籽粒总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B1处理,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均表现为B2>B3>B1,且差异显著。因此,不同土壤条件配合使用适宜化控剂可以有效促进小麦优质高产,即在黑土条件下配合使用化学调控剂可以显著提升小麦产量;在潮土条件下配合使用化学调控剂可以显著提升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94.
小麦高产创建冬春管理技术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研究和生产实践,并根据当前小麦生产实际,提出小麦高产创建冬春管理技术参考,主要内容为:落实播后镇压,保证苗全苗壮;提倡适时冬灌,确保安全越冬;早春适时镇压保墒增温促早发;用好春季关键肥水,建立丰产群体结构;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做好一喷三防;预防干热风、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95.
针对今年小麦生产特点,提出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适时进行早春镇压;适当喷施植物生长延缓剂;合理运筹肥水,构建高产群体;注意倒春寒,及时补救;清沟理墒,防御渍害;加强监测预警,防除病虫草害;一喷三防,保根护叶。全面阐述了应对冬小麦春季管理的各项技术措施,供农业科技人员和广大种麦农民参考。  相似文献   
96.
灌水时期和施用硫锌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材料,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时期以及施用硫肥和锌肥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后期灌水,有利于抑制旗叶叶绿素的降解,提高了旗叶叶片含氮量,延长了旗叶的功能期,以开花期灌水最显著;施硫肥和锌肥也能减缓旗叶的衰老。籽粒产量、容重、千粒重和穗粒数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增加,以开花期灌水产量最高,各灌水处理间差异显著,总穗数以春生5叶期灌水处理最高;硫肥和锌肥处理对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没有显著影响。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蛋白组分,除醇溶蛋白外,均随灌水时期的推迟而降低,以春生2叶期灌水含量最高;施硫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总蛋白质含量和谷蛋白含量,锌肥作用差异不显著。在干旱条件下,春生5叶期灌水有利于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97.
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研究追施氮肥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白粒小麦、黑粒小麦、绿粒小麦各两个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里进行不同追氮时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春5叶追氮在提高小麦的子粒蛋白及组分含量方面要优于春2叶追氮。绿粒小麦、黑粒小麦的子粒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本试验所选的白粒小麦,且通过追氮时期的后移可以拉大这种差距。追氮时期对加工品质的影响不存在品种差异,各品种春5叶追氮处理的结果均高于春2叶。追氮时期对不同粒色类型小麦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影响较小,但它会影响黑粒小麦的沉降值和湿面筋含量,所以氮肥运筹对黑粒小麦加工品质的改善有一定意义。和春2叶追氮相比,春5叶追氮更有利于提高小麦的产量,绿粒小麦和白粒小麦的产量及相关指标受追氮时期的影响相对较大,黑粒小麦受追氮时期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8.
作物残茬对农田土壤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通过对不同留茬高度对地表风速的影响以及留残茬(保护性耕作主要方式)、旋耕和常规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土壤风蚀的影响进行比较研究,得出如下结果:留茬高度对地表风速的影响程度不明显,仅与地面有无留茬有关,留茬20cm左右即可有效降低地表风速,减少田间扬沙,抵抗土壤风蚀,是比较适宜的留茬高度;留茬(保护性耕作)、旋耕和常规翻耕3种耕作方式对田间扬沙情况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在60cm高度以内,留茬比常规翻耕减少田间扬沙量34.9%,比旋耕方式减少61.5%,因此,留茬(保护性耕作)是一种有效防止农田土壤风蚀的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99.
我国主要春小麦不同区域高产创建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春小麦在我国播种面积180万hm2左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宁夏、青海等地。总产约700万t,平均3 800kg/hm2左右。规范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对各地春小麦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分别就东北春麦区、西北春麦区、北部春麦区、新疆冬春麦区和青藏春冬麦区的春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规范进行了介绍,供各春小麦种植区的技术人员和农民群众参考。  相似文献   
100.
灌水时期和比例对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自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研究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比例对强筋小麦济麦20和中筋小麦中麦8两个品种产量性状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比例为1∶3的处理(B1:春2叶灌300m3.hm-2+春5叶灌900m3.hm-2)和3∶1的处理(B4:春5叶灌900m3.hm-2+开花期灌300m3.hm-2)有利于减少旗叶中脯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