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66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9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大豆种质资源对SMV3号株系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研究对348份大豆种质资源,包括“七五”、“八五”鉴定出的抗源,各地推广品种及国外引进品种,人工汁液摩擦法接种SMV3号株系进行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113份资源表现为高抗SMV3,占32.47%,113份表现为中抗,占32.47%,122份感病,占35.06%。抗源主要来自于东北春作大豆区和黄淮海夏作大豆区,本实验南方大豆产区资源抗性较弱。高抗资源主要来源于辽宁、山东、山西、北京以及美国和韩国。不同品种接种后的症状类型不同,表明症状反应是品种与株系互作的结果。国外引进资源接种后顶枯症状较多,表明症状反应和品种的地理来源有一定关系。本文还分析了美国一些抗源对SMV3的抗性反应及抗性基因的关系。  相似文献   
42.
大豆耐盐基因的PCR标记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大豆耐盐品种和盐敏感品种及“耐盐品种×盐敏感品种”组合的F2群体为试验材料,筛选和鉴定与大豆耐盐性基因紧密连锁的PCR标记,旨在建立快速准确的大豆耐盐性鉴定方法。利用BSA法,对耐(敏)盐品种池和一个组合F2的耐(敏)盐池进行了鉴定,获得一个共显性标记。经F2分析,在盐敏感个体中仅扩增出约600bp的特异片段;在耐盐性个体中扩增出约700bp的特异片段或2个特异片段(700bp/600bp),经过连锁值测定,表明该标记与大豆耐盐基因位点紧密连锁。此外,该标记在其它2个组合F2群体及12个耐盐品种和13个盐敏感品种中得到验证,表明此标记可用于大豆耐盐种质鉴定及大豆耐盐遗传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使大豆耐盐性室内鉴定成为可能。为此,大豆耐盐性基因的分子标记及其获得方法和应用已申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43.
中国大豆品种资源搜集潜力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4.
<正>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选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到国外学习或进修。当时的农业部科技司对外交流处资助农业科技人员以访问学者身份出国进修,做大豆研究最早派出的有盖钧镒和孙寰。我是1984年初到Illinois大学作访问学者的,选择Illinois大学是因为著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学家Richard L.Bernard博士在该校,实际上Bernard教授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ARS USDA)的  相似文献   
45.
<正>张子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大豆育种家,他主持选育了早丰号系列大豆品种,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育成的一批耐肥抗倒的高产品种,后来从早丰1号中系选了不少品种,如桦丰1号、早丰1-17等。他主持选育了系列抗大豆食心虫品种,如吉林1号、吉林3号、吉林16等,其中吉林3号不仅  相似文献   
46.
本文概述了我国大豆品种资源搜集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进行补充征集的潜力,指出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地区的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及安徽为补充搜集的重点地区,阐明了该地域作为重点搜集区的理由,提出了搜集的方法和预期结果。  相似文献   
47.
本文分析了中国大豆遗传资源花色、茸毛色、叶形和植株高度的地理分布趋势。东北春大豆以白花灰毛占多数,黄河中下游地区白花与紫花,灰毛与棕毛比例相近,长江中下游则紫花棕毛居多数。各地的大豆品种均以椭圆叶和卵圆叶占绝对优势。东北春大豆植株较高大,黄淮地区的大豆植株从中等到高,长江流域夏大豆植株较高,而春豆和秋豆植株矮或较矮。上述性状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48.
对2337份青皮大豆品种的若干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百粒重为3.6—43.5克。多数品种是12.0—24.0克;粒形多为椭圆形。植株直立型的品种占69.3%;有限结荚类型占60.1%;株高以中等高度比例较大,为31.3%,叶形以椭圆和卵圆形为主,分别为49.9%和47.9%。子叶色以黄色为绝大多数,占84%;茸毛色以棕、花色以紫为主,均占总数三分之二左右。各地区品种的某些性状差别明显,这与当地气候条件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9.
利用SSR方法鉴定大豆品种纯度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本研究以遗75—14,中黄14,中品662和中品661共4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连锁群上的SSR引物对其随机选择个体进行分析,以确定分析品种纯度所需的引物数,为大豆品种资源的保存及品种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11对SSR引物对遗75—14,中黄14,中品662各10个单株的检测,发现中品662纯度最高,遗75~14次之,而中黄14的纯度最低。用SSR引物对中品661和中品662每10个单株混合样品分析并经单株检测验证,其纯度分别为99.0%和98.3%,研究结果表明,10个植株混合时,即使有一个单株为杂合位点也能被检测出来,并发现用3—5对位于不同连锁群的SSR引物可以对随机或混合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50.
盐胁迫对大豆幼苗子叶各细胞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豆幼苗子叶各细胞器的SOD活性以细胞溶质为最高,约占80%;线粒体次之,为11%;叶绿体部分最少,9.0%左右。各细胞器的SOD对盐胁迫反应敏感程度不同,依次为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溶质。品种间,各细胞器之间以及对照和处理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10ds/m和15ds/m差异不显著。电泳酶谱的扫描结果表明,在盐胁迫条件下SOD_a(Mn SOD)最为稳定,SODb_1b_2b_3、SODc_1c_2c_3(Cu—Zn—SOD)将随盐胁迫增强依次从叶绿体到线粒体,从SODc_3、SODc_2到SODc_1、SODb_3逐渐减弱或消失。耐盐品种和敏感品种的主要差异集中在叶绿体SOD酶谱上,推断SODc_1c_2c_3与大豆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