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农学   66篇
  4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96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经济有效的方法是抗病育种,而抗性资源筛选又是抗病育种的基础。采用下胚轴伤口接种法,用黑龙江省大豆疫霉菌的1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来自黑龙江、吉林、河南、内蒙古、辽宁、湖北、四川、河北、陕西、中国农业科学院的536份栽培大豆材料(其中农家品种280份、其它大豆品种256份)进行抗性鉴定,抗病的152份,占28.39,6,中间类型的135份,占25.29,6,感病的249份,占46.59/6。280份农家品种中,抗病的有89份,占农家品种的32%,这说明农家大豆品种资源抗性比例较高。种皮色或种脐色为黄色或褐色的材料中抗性种质较多。  相似文献   
72.
美国大豆遗传育种研究新进展常汝镇(中国农科院品种资源所)美国是大豆生产的主要国家,十分重视资源的引进,1993年2月美国共保存各类种质资源14254份,新种质的创造、新品种的选育有一套完整的登记制度,到目前为止,已推广的新品种338个。美国已开始实行...  相似文献   
73.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是栽培大豆(G.max)的近缘野生植物,具有蛋白质含量高,抗逆性较强等特点,是开展大豆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同时,考察野生大豆的自然分布,类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对研究大豆的起源、进化和分类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研究,日趋受到重视。美国、日本等都在大力搜集野  相似文献   
74.
1983-2010年北京市大豆育成品种的亲缘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北京市1983—2010年90个大豆品种的系谱信息,计算其亲本间及品种组合间亲缘系数(coefficient of parentage,COP)并据此聚类,旨在探讨北京市育成大豆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特点。结果表明,19个品种的父母本间存在亲缘关系,占品种总数的21.11%;90个品种间共组成4005个组合,其中63.62%存在亲缘关系,COP平均值为0.031,表明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随着时间的推移,品种间亲缘系数呈下降趋势,但从2005年至2010年亲缘系数值增大。除12个品种各自独为一类外,其余78个品种被聚成10类,从中可见不同年代的育种特征和品种的演化过程;中品661等9份种质对北京市大豆品种贡献较大,是骨干亲本。北京市品种总体的遗传背景丰富,但随年代推移,遗传多样性有逐渐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5.
基于分子和表型性状的大豆骨干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绥农14是集优质、高产、抗病、广适应性于一身的大豆优良品种,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子和表型的遗传基础解析,为有目的地选择杂交亲本拓宽遗传基础提供理论指导.利用包含有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内的50个表型性状和550个微卫星位点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分析.550个SSR位点共检测出等位变异1 494个,平均每个SSR位点的等位变异为2.716 4,平均PIC值为0.445 0,其中30个多态性高的位点可作为评价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重要位点;连锁群CI的多态性位点比例最高为0.961 5,连锁群A2的保守片断最多为11个,构建绥农14系谱亲本的指纹图谱最少需2个位点.50个表型性状共检测到等位变异255个,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为5.1个,平均PIC值为0.683 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在80.1%以上,分析每个主成分的组成发现,产量性状、生长性状,品质性状、抗逆性状、固氮性状在分析大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时均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每一类性状的主成分分析,选出重要性状作为大豆综合性状考察的主要指标.基于SSR的UPGMA聚类结果与基于农艺数据的UPGMA聚类结果的相关系数仅为0.393 0,2种聚类方法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品种间的亲缘关系,因此,在进行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时应将分子数据分析与表型性状解析相结合.  相似文献   
76.
卜慕华先生是我国著名农学家,长期在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从事研究和领导工作。20世纪50年代,他担任品种资源室主任,广泛征集小麦地方品种,对小麦品种资源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鉴定,编写了包含14644份品种的《中国小麦品种资源目录》,是我国各作物中第1部品种资源目录。农业部于1958年2月召开了全国大田作物品种会议,对全国性大规模作物品种资源征集  相似文献   
77.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归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38个分属MG000~MGVIII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 通过多点对比试验, 对来自16个试验组的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19个对照品种进行生育期组鉴定与划分。所有品种均在北京、武汉两地春播, 并选用部分代表性品种在18个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点进行补充试验。结果表明, 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的生育期组介于MG0~MGVI之间。不同区域的对照品种可归属相同的生育期组。北方春大豆区晚熟组、西北春大豆区、黄淮海夏大豆区及西南山区春大豆区的对照品种均属MGIII;长江流域春大豆区、热带亚热带夏大豆区对照品种属MGV或MGVI。热带亚热带春大豆区2个对照品种福豆301和泉豆7号所在生育期组差异较大, 分别归属MGII和MGIV。根据生育期组并考虑其他因素, 建议将黄淮海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组由目前3个组以黄河为界划分为2个组, 并对南方部分试验组进行调整。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和西北春大豆区对照品种尽管生育期组相当, 但因品种抗旱性要求不同, 建议分别设置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78.
大豆苗期固氮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固氮是大豆生长发育所需氮素的主要来源.由于根瘤菌与大豆两者基因型的不同,接种根瘤菌后大豆固氮能力也不同.以合丰25×固新野生大豆杂交组合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F11的104个株系为材料,在严格控菌条件下,用固氮菌株2178进行结瘤匹配鉴定,测定RIL群体及其亲本的固氮酶活性、结瘤数目、侧根数目、根瘤鲜重、茎干重5个指标,对所得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结合SSR分子数据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各性状均表现超亲分离,均值介于双亲之间,其偏度和峰度均较小,符合正态分布.这表明所考察性状均为数量性状遗传.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固氮性状的QTL定位,在Al、L、O、D1b、D2、C2、I连锁群,检测控制固氮的QTL有8个,解释表型变异的7.65%~15.05%,这些QTL及分子标记位点可用于大豆固氮性状的分子标记选择.  相似文献   
79.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严重危害大豆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根据抗病候选基因发掘标记可以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病材料提供标记资源。本研究通过对大豆胞囊线虫抗病候选基因rhg1的序列比对分析,发现4个插入/删除位点,针对其中3个多碱基插入/缺失位点开发了InDel标记。应用开发的3个InDel标记对33份栽培大豆进行基因型鉴定,共检测到等位变异11个,平均每个位点3.67个。其中rhg1-I1位点有等位变异5个,rhg1-I2位点有等位变异2个;rhg1-I4位点有等位变异4个。各等位变异发生频率范围为0.8%~77.3%。InDel标记与大豆胞囊线虫抗性间的关联分析表明,rhg1-I4为抗性相关标记,对抗病资源的检出效率为88.2%,对感病资源的检出效率为100%。该标记的288 bp等位变异和294 bp等位变异为抗病相关等位变异,269 bp等位变异和272 bp等位变异为感病相关等位变异。此标记与常用于标记辅助选择的Satt309配合鉴定可以提高SCN抗病资源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绥农14是目前中国推广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该品种由17个亲本经5次杂交而成,其中包括5个祖先亲本和2个国外种质。对绥农14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为大豆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分布于大豆基因组的550个SSR位点结合系谱分析的方法研究绥农14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结果】利用Treecon(Neighbour-joining方法)对绥农14系谱亲本进行聚类,发现绥农14系谱亲本随培育时期不同而聚在不同类别,与亲本来源及组合方式存在一定的关系。分析绥农14系谱中遗传物质的传递,发现在12.97%的位点上子代拥有与父母本均不相同的等位变异,品种育成年代越早这种现象越明显。47.72%的位点能够追溯到亲本来源,除绥农14接受父母本遗传物质相当外,其它4个品种均有偏亲现象,来自父本的遗传物质多于母本。经过5代的遗传重组,绥农14的遗传物质与祖先亲本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结论】绥农14及其系谱亲本的遗传关系反映了品种更新换代的特征及组合方式的变化,研究表明SSR不仅能用来分析系谱亲本间的遗传关系也可以有效地用来分析遗传物质在系谱中的传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