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1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39篇
林业   452篇
农学   287篇
基础科学   281篇
  209篇
综合类   1975篇
农作物   276篇
水产渔业   156篇
畜牧兽医   1365篇
园艺   335篇
植物保护   100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52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207篇
  2011年   259篇
  2010年   271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83篇
  2006年   270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99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5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储油罐地震反应分析对于这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流体流动的速度势理论,壳体变形理论,应用有限单元法,着重分析了高径比比较小的地面支承储油罐(包括具有刚性浮顶的储油罐)的固有频率和在水平地面加速度作用下的动力反应。结果表明,即使高径比比较小,其柔性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塑盘旱育与肥床旱育手栽秧本田期生育特性的观察,发现塑盘旱育秧低位分蘖缺位少,发生率高,成穗分蘖中大分蘖占的比率高,有利于大穗的形成,但栽插基本苗不能过高。武粳15品种在每孔播2苗,667m2栽2.5万株苗(即667m2栽1.2万~1.3万穴),并于5叶期移栽,比较容易获得稳定高产。  相似文献   
993.
针对藠头(Allium chinense)种植劳动强度大、人工成本高等问题,该研究设计了一种由排种盘、取种勺、取投种凸轮、种箱、安装板等组成的勺夹式藠头排种器。对该排种器工作原理和取种、携种、投种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离散元仿真模型,对取种过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最优种勺结构。以大叶藠为对象,以取种合格率和漏取率为试验指标,进行种勺直径、种勺深度、取种起始角、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和取种速度5因素显著性筛选试验,并以种勺直径、取种起始角、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为试验因素进行回归正交试验;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法和Box-Behnken中心试验法建立取种合格率和漏取率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优化,获得最优参数组合为种勺直径27mm、取种起始角30°和种面高度与种箱高度之比92.5%。在最优参数组合下进行台架试验,得到取种合格率91.17%,漏取率6.17%。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前进速度0.1~0.2 m/s的条件下,该排种器平均播种合格率、平均重播率和漏播率分别为63.10%、12.76%和24.14%。研究结果可为藠头播种机械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国内西葫芦品种有矮生和半矮生两类, 半矮生品种是目前保护地主要栽培类型。试验分别以2个半矮生"东葫4号"和"冬玉"及2个矮生品种"长青王3号"和"早青"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棚西葫芦群体冠层、源 库特征的影响, 以揭示大棚西葫芦高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 从低密度到高密度, 半矮生西葫芦品种冠层指标的变化高于矮生品种, 叶面积指数(LAI)、源供应能力、库容量的变化呈二次曲线, 透光率的变化与LAI趋势相反, 源库比随密度由低到高呈线性变化, 最适源库比下产量最高。低密度下, LAI较低, 漏光损失大, 源供应能力、库容量、源库比都较低, 库容量小是其产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中密度下, 不同生育期LAI较高, 半矮生品种最大为4.4, 矮生品种最大为3.3, 冠层底部的透光率较小, 半矮生品种平均为12.4%, 矮生品种为13.2%, 源足、库大且接近最大值, 半矮生品种与矮生品种最大源供应能力分别为1 169.8 g·m-2、736.9 g·m-2, 最大库容量分别为422.4 g·m-2、333.0 g·m-2, 源库比接近最适值(半矮生与矮生品种分别为2.62、1.96)是其产量高的主要原因; 高密度下, 结果前期LAI上升最快, 达到峰值后群体底部透光率更低, 结果后期下部叶片早衰, LAI下降较快, 漏光损失大, 源的供应能力成为高密度下限制产量的主导因素。半矮生品种较矮生品种产量高, 其冠层有较高较稳的源供应能力是主要因素(半矮生品种的最大源供应能力是矮生品种的1.6倍), 保护地生产应选用半矮生品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明确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Populus davidiana)0~100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及其垂直分配特征,为评价其碳汇功能提供依据。【方法】以河北辽河源自然保护区山杨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为研究对象,采集了27个土壤剖面(0~100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土壤体积质量、土壤有机碳含量进行测定,计算土壤有机碳密度,并对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土壤的体积质量为1.07~1.69g/cm3,且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逐渐增加趋势。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种林龄山杨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为1.53~17.59g/kg。0~10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为15.31t/hm2,相同林龄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平均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3种林龄整个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全N、全P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pH呈正相关;中龄林、近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全K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土壤含水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辽河源自然保护区不同林龄山杨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近熟林中龄林成熟林,10~20cm土层为近熟林成熟林中龄林,20~100cm土层则表现为成熟林中龄林近熟林。  相似文献   
996.
国内外亚麻种质资源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八五"九五"期间收集的464份国内外亚麻种质资源进行农艺性状、产量性状、抗逆性鉴定及综合评价.筛选出早熟资源261份、原茎产量高资源314份、纤维产量高资源268份、种子产量高资源137份、抗逆性强资源60份,可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和种质创新等利用.  相似文献   
997.
以8个黄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 L.)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下种子萌发期发芽表现及其幼苗期生理特征。结果表明:萌发期超级五角耐盐性最强,Y116耐盐性中等,扬大K5、南平黄秋葵、台湾五福、黄羊角、Y112、红五角耐盐性较差。幼苗期随盐胁迫的加重,丙二醛(MDA)含量、N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步增加,K+含量逐渐减少,K+/Na+比值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不同材料变化幅度不同。MDA、K+含量、K+/Na+比值等指标较好地反映了材料间的耐盐性,可以作为黄秋葵幼苗期耐盐评价的鉴定指标,SOD和POD酶活性的变化可以作为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8.
康庆华 《中国麻业》2004,26(3):110-113
本试验对亚麻双胚实生苗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同时进行了亚麻染色体加倍技术的深化研究,确定了现蕾期用0.05%秋水仙碱24小时处理单倍体亚麻苗的最佳时期,并获得了多份加倍材料。本文阐述了双胚亚麻无融合生殖的意义和在育种中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纤维亚麻新品种黑亚13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亚13号是2002年3月6日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的纤维亚麻新品种。原茎、长麻、全麻、种子产量分别为5348.9、949.0、1395.8、646.4kg/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4.1%、24.2%、28.5%和18.6%。长麻率21.3%,比对照高1.6个百分点。纤维强度26.4kg。该品种为高纤、优质纤维亚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00.
除草剂对亚麻幼苗生化指标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都尔、精稳杀得、绿黄隆、二甲四氯处理的亚麻幼苗生化指标的测定,明确了这四种除草剂对亚麻幼苗的蛋白质、核酸、DNA及其酶的活性的影响。与此同时通过IAA、GA含量的测定明确这四种除草剂对亚麻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