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3篇
  2篇
综合类   32篇
农作物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采用深耕秸秆还田、旋耕秸秆还田和免耕秸秆覆盖3种不同的耕作方式,研究了UV-B辐射增强20%对保护性耕作麦田微气象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能改变小麦群体的光分布,使群体透射强度增加;UV-B辐射增强在不同耕作方式下对麦田微气象都有明显的增温效应;UV-B辐射增强导致小麦群体内的湿度午前比无UV-B辐射增强的处理小,午后比无UV-B辐射增强的处理大,但差距不大,在5%之内;UV-B辐射增强还有提高地温的作用,其中对深耕秸秆还田的增温最多;UV-B辐射增强对3种耕作方式小麦群体内风速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鎏金铜蚕”的美誉见证了陕西省安康市作为蚕桑之乡的悠久历史。在安康市平利县洛河镇宏俊富硒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线河村、狮子坝村、莲花台村等周边村庄,通过栽桑养蚕,种养结合循环再利用,既富了老百姓的腰包,也护住了乡亲们的“绿水青山”。  相似文献   
23.
24.
分蘖作为饲用高粱的一项重要农艺性状,受基因和环境的共同控制,对饲用高粱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为进一步探究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机制以及分蘖对饲用高粱的形态和产量的影响,本试验以分蘖多的品种‘TS-185’和分蘖少的品种‘忻梁-52’为亲本配置杂交组合,得到F2代,对分蘖数、茎粗、茎节数以及具有形态差异的性状如主茎和分蘖的叶片数、株高、穗长、穗重、茎秆鲜重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性状在主茎和分蘖间的相对差异值,并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穗长、穗重、茎秆鲜重在主茎和分蘖之间都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分蘖数、主茎和分蘖株高相对差异、穗长相对差异、穗重相对差异4个性状为两对主基因控制加性-显性-上位性混合遗传模型,广义遗传率分别是36.43%、82.71%、63.07%和85.06%,后3个性状能够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可在育种早代进行选择。茎粗、茎节数、主茎和分蘖叶片数相对差异,茎秆鲜重相对差异在本试验中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性状,非主基因控制。本研究对饲用高粱分蘖的遗传效应和分蘖对饲用高粱形态学差异的影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正>当阳市沃野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湖北省当阳市玉阳街道和平村3组,注册成立于2021年7月。合作社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牢牢扛起粮食安全责任,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稳粮扩油号召,采取“院校+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开发冬闲田种植油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6.
通过比较活体成像系统中不同玉米芽长、曝光时间及合并像素值的荧光素酶信号强弱,优化利用活体成像系统筛选转荧光素酶玉米植株的条件。结果表明,在玉米芽长3~8 cm、喷施底物反应2 min后曝光时间5 min、像素合并值binning 8×8的条件下,能够较好地检测到植株荧光素酶信号;进一步对获得的转基因玉米植株进行活体检测,确定了信噪比值大于2.0的植株为强表达阳性植株。研究结果可为转基因植株的后代筛选提供新方法,可以淘汰大量非转基因和表达较弱的植株或株系,有效提高筛选效率。  相似文献   
27.
康晨 《农村科技》2007,(12):70-70
要实现高水平的设施农业,信息获取手段是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开发性能价格比高的设施--农业用传感器,正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8.
用农杆菌介导法将玉米低磷胁迫诱导型启动子P_(1502)-ZmPHR1与GUS报告基因的融合基因分别转入玉米478未成熟幼胚以及萌动的成熟胚中,通过检测GUS基因的瞬时表达情况来分析该启动子在玉米中的表达活性。结果表明,P_(1502)-ZmPHR1在玉米中低磷条件下被诱导表达,具有启动活性。  相似文献   
29.
4月23日—29日,由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指导、农业农村部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全国农民合作社带头人能力提升研修班(第二期)在北京举行。培训期间,就“农民合作社参与脱贫攻坚”发放了调查问卷,组织学员就该主题展开了研讨交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0.
家住安徽省来安县施官镇张储村的贾兴柱,是远近闻名的传奇人物。他初中肄业就外出打工,却因一段小小的人生插曲,实现了农民工向"农民工匠"的华丽转身。2009年,贾兴柱来到姐姐家农场帮忙料理农机。2010年,农场花1万多元购买了2台播种机。使用不久,贾兴柱发现播种机存在严重的漏种问题,并且播种不够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