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5篇
  8篇
综合类   83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2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了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茗科1号工夫红茶游离氨基酸总量为38.43 mg/g,金牡丹工夫红茶为37.20 mg/g。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组分为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其中茗科1号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73.02±3.63)%,金牡丹工夫红茶茶氨酸比例为(66.82±7.94)%。茗科1号和金牡丹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组分含量总体差异较小,与铁观音工夫红茶均有较大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丙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和赖氨酸可以作为金牡丹工夫红茶区分茗科1号、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半胱氨酸、天冬氨酸及酪氨酸可以作为茗科1号工夫红茶区分金牡丹、铁观音工夫红茶的氨基酸特征组分。  相似文献   
22.
不同设施栽培基质对生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菜为供试作物,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不同复合基质对生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为设施农业土壤质量退化和连作障碍问题寻求解决方案。结果表明:二元复合栽培基质试验中,硅藻土和蛭石以2∶1配比基质栽培的生菜生长情况最好,与对照(单用蛭石)相比增幅达224.65%,株高、叶数、叶绿素SPAD值均表现最好,并能够显著降低生菜硝酸盐含量(189.53mg/kg);多种材料复合的栽培基质能够降低生菜硝酸盐含量,不同配方处理生菜硝酸盐含量均显著低于连作大棚土壤栽培,其中以蛭石∶硅藻土∶咖啡渣∶秸秆∶生物炭=1∶2∶1∶3∶2配方表现最好,可实现在保证生菜生物量最大的同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23.
盆栽和地栽牡丹年周期内元素间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盆栽和地栽方式的差异,以牡丹品种洛阳红为试材,测定了盆栽和地栽方式下不同生长期牡丹叶、新茎、老茎三部位的氮、磷、钾、钙、镁、铁、锰、铜、锌元素含量,并分析了同一部位年周期内各元素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元素含量在同一器官呈现一定的相关性。盆栽和地栽牡丹的叶片中相关元素对最多,其中氮与磷、铜,磷与锌,钙与铁,铜与锌的含量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其次为新茎,相关性一致的元素对有磷与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磷与钙(显著负相关)。但盆栽牡丹钾与钙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在地栽牡丹新茎中钾与钙呈显著正相关,出现了差异。在老茎中,盆栽牡丹和地栽牡丹元素之间的相关性也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4.
为探明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在腐殖化过程中,不同培养时间下利用玉米秸秆得到的培养产物(HLS)的碱提取物——类胡敏酸(HAL)的结构特征是否具有与土壤胡敏酸相似的特异性,通过固体培养的方式模拟秸秆堆肥,在玉米秸秆中添加里氏木霉进行为期30 d的腐殖化培养,并以灭菌后不添加微生物的处理作为对照,在培养的0、15、30 d采样观察研究。通过元素组成、红外光谱及差热的技术手段对里氏木霉利用玉米秸秆形成的类胡敏酸(HAL)进行分析,与土壤的胡敏酸(HA)比较观察其特异性。对比CK,在模拟腐殖化的过程中,接种里氏木霉可以显著改变其HAL的结构特征,其芳香性/脂族性的比例变化符合多酚学说。里氏木霉可以在30 d内将HAL的元素结构集中在O/C=0.528、H/C=1.322左右,与土壤HA的O/C值、H/C值差异缩减了71.08%、49.25%,使其更加接近土壤HA的结构特征。总体来看,里氏木霉在分解矿化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玉米秸秆向腐殖质的转化,其形成的HAL的结构变化支持了多酚学说。里氏木霉培养下的HAL可随着腐殖化培养时间的增加,与土壤HA的结构特征差异持续缩小,逐渐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25.
本试验旨在评价酒糟、醋糟等非常规饲料资源的饲用价值,为酒糟醋糟资源应用于肉牛养殖提供数据参考。试验选用山西不同地区酒糟、醋糟试样5个,试样编号分别为白酒糟、啤酒糟、醋糟1、醋糟2、醋糟3,发酵原料分别为白酒糟(高粱)、啤酒糟(大麦+大米)、醋糟1(高粱+大麦)、醋糟2(大麦+玉米)、醋糟3(高粱+玉米)。通过实验室常规方法测定样品常规营养成分以及利用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评价其饲用价值,同时建立体外法与尼龙袋法测定干物质降解率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5个样品的干物质(DM)含量为23.25% ~ 42.96%,粗蛋白质(CP)含量分别为啤酒糟(31.84%)>白酒糟(14.58%)>醋糟3(14.40%)>醋糟1(12.21%)>醋糟2(8.46%)。醋糟1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均为最高,其次为醋糟2、醋糟3,白酒糟NDF含量最低。啤酒糟的72 h产气量(GP72)显著高于白酒糟(P < 0.05)。体外产气法和尼龙袋法测定的酒糟72 h干物质降解率(IVDMD72、DMD72)显著高于醋糟(P < 0.05)。5个试样的IVDMD72与DMD成正相关,随着降解时间增加其相关性逐渐增加。综上,酒糟的CP含量较高(14.58% ~ 31.84%),醋糟NDF、ADF含量相对较高(59.59% ~ 64.91%,38.78% ~ 54.78%)。结合GP、IVDMD及DMD结果,酒糟消化性能优于醋糟。以IVDMD建立估算DMD的回归公式为DMD72=-19.215+1.645IVDMD72(R2=0.912,P < 0.05)|以IVDMD建立估算DM有效降解率(ED)的回归公式为ED=-12.448+1.045IVDMD72(R2=0.929,P < 0.01)。 [关键词] 醋糟|酒糟|体外产气法|尼龙袋法  相似文献   
26.
以20个观赏海棠品种的1年生嫁接苗为试材,对其苗高和地径年生长过程进行测定,采用Logistic方程对这2个指标的生长过程进行拟合,研究了各无性系苗期的不同生长过程对相应育苗措施的要求,以期为海棠的生产实践及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观赏海棠无性系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均符合‘S’曲线,呈现出慢-快-慢的生长节律,拟合效果十分显著(R2≥0.97),根据其生长节律可将其生长过程划分为生长前期、速生期和生长后期3个时期。20个观赏海棠品种无性系的苗高速生始期为4月21日至6月17日,速生结束期为6月16日至10月4日,速生期持续时间变幅42~138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平均比率为58.78%。地径速生始期为4月1日至5月19日,速生结束期为7月2日至9月28日,速生期持续时间变幅72~148d,速生期生长量占总生长量的平均比率为59.79%。根据20个海棠无性系苗高和地径进入速生期的快慢,将其划分为前期生长型、中期生长型和后期生长型3种类型,且85%的海棠属于前期生长型和中期生长型。不同观赏海棠品种进入速生期的时间点和速生期的长短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其速生期的生长量和苗高、地径的总生长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29和0.899),因此速生期的生长量是影响观赏海棠无性系当年的总生长量的主要因素,在速生期内应根据苗木的生长状况及需肥规律进行及时的水肥管理,从而保证苗木的生产质量。该研究中多数海棠品种皆属于前期生长型或中期生长型,因此在春季和夏季应及时做好水肥管理,以促进苗木在速生期内快速生长,同时也有利于延长生长期,提高生长量。  相似文献   
27.
在分析国家压力管道元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原有直埋夹套管试验设备局限性的基础上,采用PLC可编程控制对原有砂箱试验装置进行了改造,克服了原有砂箱设备笨重、工作效率低等缺点。为实现试验系统的自动化,采用PLC的EM253位置控制拓展模块输出高速脉冲来精确控制伺服电机的速度和位置,试验拉力通过EM231模拟量模块输出,确保总体抗压强度及工作管轴向移动性能试验结果可靠,并实现了自锁、互锁功能。  相似文献   
28.
钾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高亲和性钾转运蛋白(HAK)能加强植物在缺钾胁迫时钾的吸收和转运。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小麦 TaHAK1基因在缺钾胁迫条件下显著上调表达,并筛选得到可能调控 TaHAK1基因表达的上游转录因子基因 TaHIPP32,但这两个基因在缺钾胁迫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对 TaHIPP32基因进行了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分析,然后利用双荧光素酶验证 TaHIPP32 TaHAK1基因的互作,并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百农207为试验材料,利用大麦条纹花叶病毒诱导基因沉默(BSMV-VIGS)技术分析缺钾胁迫处理下 TaHIPP32基因沉默对小麦植株的影响。系统发育和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 TaHIPP32基因与水稻 OsHIPP33基因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其编码的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双荧光素酶试验表明,TaHIPP32蛋白能够与 TaHAK1基因启动子互作。通过BSMV-VIGS技术瞬时沉默 TaHIPP32基因,发现该基因沉默后,小麦植株对缺钾胁迫更为敏感,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干重显著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著提高;缺钾胁迫处理下,沉默 TaHIPP32基因的植株中, TaHAK1 TaHIPP32基因的表达均被抑制,且植株体内钾元素从地下部到地上部的转移系数显著降低,说明 TaHIPP32基因通过调节 TaHAK1基因的表达来影响植株体内钾元素的转运。  相似文献   
29.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下土壤氮组分变化与氮素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在等量化肥配施等量有机肥的情况下,研究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土壤氮素组成、小麦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酸解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其中商品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的全氮、碱解氮、酸水解氮、非酸水解氮、微生物量氮和氨基酸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8.33%、11.23%、7.17%、19.91%、23.53%和9.00%;化肥配施猪粪处理的酸解铵态氮含量增加幅度最大,为6.18%。猪粪、商品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投入总氮的当季利用率可以达到化肥处理的水平,相对而言,秸秆与化肥配合施用后对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影响较小,氮素利用率较低,为23.95%。氮素利用率与土壤全氮、碱解氮、酸解氮、酸解铵态氮、氨基酸态氮、微生物量氮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非酸水解氮与氮素各组分以及氮素利用率均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综上所述,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虽然没有提高氮素利用率,但可改善土壤氮组分和土壤氮素养分状况。  相似文献   
30.
禽腺病毒主要采用疫苗免疫与卵黄抗体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控.通过总结禽腺病毒的分类、传播、病原性、致病性、诊断和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我国兽药企业的禽腺病毒疫苗及卵黄抗体研发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为禽腺病毒疫苗及卵黄抗体的临床应用及研发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