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7篇
  6篇
综合类   58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71.
【目的】土壤有机碳物理一化学联合分组方法很好地联系了有机碳的多种稳定机制,成为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旨在利用该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黄壤性水稻土有机氮组分特征的影响,为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南方黄壤性水稻土18年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土壤有机氮组分含量及分配比例的变化。试验处理包括不施肥对照(CK)、单施化肥(NPK)、单施有机肥(M)、无机肥配施低量有机肥(0.5MNPK)和无机肥配施高量有机肥(MNPK)。【结果】单施化肥处理(NPK)水稻土总有机氮及各组分有机氮含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无显著变化,施用有机肥处理(M、0.5MNPK、MNPK)则显著提高了土壤总有机氮、游离态粗颗粒、物理保护、化学保护及生物化学保护有机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7%~51%、23%~39%、128%~274%、29%~42%和13%~28%,以有机无机肥配施最为显著,但降低了游离态细颗粒有机氮含量。在各个氮组分中游离态颗粒有机氮占总有机氮比例最高(46%~50%)物理保护有机氮比例最低(2%~6%)。与不施肥(CK)及单施化肥处理(NPK)相比,有机肥处理(M、0.5MNPK、MNPK)提高了土壤物理保护有机氮的分配比例。【结论】长期施肥土壤各组分有机氮及总有机氮两两之间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只有游离细颗粒有机氮与物理保护有机氮呈负相关关系。长期施用有机肥,极大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促进游离细颗粒有机氮的包裹,进而提高物理保护有机氮的相对比例,土壤有机氮的物理保护作用相对增强。因此,有机无机肥配施是提高稻田土壤有机氮含量的最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2.
从题目选择、实验引导、创造情境、实例列举及科研进展PPT汇报等角度探索研究性学习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更好地辅助课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相似文献   
173.
为了比较不同有机无机肥配施下百香果氨基酸含量及营养价值,本研究设置6种不同施肥处理研究百香果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特征,并以FAO/WHO氨基酸参考模式为评价标准,评价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施肥对各种氨基酸含量影响显著;各类氨基酸含量一致表现为:2MNPK≈1.5MNPK>MNPK>0.5MNPK>M>CK;蛋氨酸和缬氨酸是主要限制氨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出现过剩,2MNPK处理氨基酸营养价值最丰富;在提取的2个主成分因子中,其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8.25%,2MNPK和1.5MNPK施肥处理氨基酸品质得分最高;综合各处理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营养价值,发现在这6种施肥处理中,2MNPK和1.5MNPK处理是较好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4.
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有机碳与土壤肥力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成为当今土壤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土壤有机碳是具有某一特性的一类化合物的混合物,存在高度异质性,所以选用合理的方法有效区分不同碳组分是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的关键。首先回顾了土壤有机碳的传统分组方法 (包括物理分组、化学分组和生物分组),进而介绍了Stewart等人近年提出的土壤有机碳物理-化学联合分组方法,最后对土壤有机碳分组方法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