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15篇
  3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1.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根系性状的差异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 选用包括常规籼稻、常规粳稻、广亲和品种、三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两系法杂交稻在内的92个水稻品种(组合), 研究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每株不定根数、每株根干重、每株不定根总长度、每条不定根长、最长根长、每条不定根粗、每条不定根重、单位长度不定根重、单位干重根系活性、每株根系活性、根系吸收总面  相似文献   
12.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20世纪30~90年代育成的88个籼稻代表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产量进行聚类分析,研究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库容量及其构成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的单位面积库容量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同时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量等指标.也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高产品种抽穗期的单位叶面积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和单位氮素库容量等库容形成效率指标显著高于中、低产品种;抽穗期植株含氮率的变化趋势与抽穗期单位叶面积、单位干物质、单位氮素所形成的库容量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3.
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于2001和2002年分别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88、122个具代表性的籼稻品种(品系)为供试材料,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的产量进行聚类,研究不同产量类型籼稻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抽穗期植株含氮率高,抽穗前、后的氮素吸收量大,抽穗后吸收的氮素比例大,成熟期运转到穗部的氮素比例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高是高产品种氮素吸收利用的基本特征。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9个氮素吸收和利用的性状中,对产量有显著影响的为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随着抽穗前吸氮量、抽穗后吸氮量和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增加,供试籼稻品种的产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重(包括根系)、根系性状和根系活性、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单穗重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各类品种根系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单穗重的差异很大(两年分别相差493%和764%),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单穗重,2001年分别为0.99、1.56、2.00、2.54、3.16、4.08 g,2002年分别为0.82、1.38、1.80、2.38、3.04、4.29 g。大穗型品种每株不定根总长、每株根干重、每株根系总吸收面积显著大于小穗型品种。大穗型品种每穗根数、每穗根重、每穗根长、每穗根系总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每穗根系活性显著优于小穗型品种。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显著影响单穗重的主要根系性状是每穗根长、每穗根重、抽穗期冠根比、每穗根系总活力,决定系数为0.620~0.639。随着每穗根长、每穗根重、抽穗期冠根比、每穗根系总活力提高单穗重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江苏省常州市规模机插秧服务的几组数据,证明了规模服务的效益。农机适度规模服务融合机具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机具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不同库容量常规籼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常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干物质量(包括根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按库容量从低到高依次分为A、B、C、D、E、F 6类,研究了各类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基本特点。结果表明: 1)供试品种间库容量的差异很大,库容量最大的品种是最小品种的426倍(2001)和818倍(2002)。A、B、C、D、E、F类品种的平均库容量,2001年分别为42637、64253、77096、90373、106432、121390 g/m2,2002年分别为35936、57411、76498、96243、120011、145559 g/m2; 2)大库容类型品种生物产量、抽穗前干物质生产量、结实期干物质生产量显著大于小库容类型品种; 3)大库容类型品种成熟期分配到根系、茎鞘叶中的干物质比例较小,分配到穗中的干物质比例较大,经济系数较高;4)大库容类型品种抽穗期单位干物质库容量较大,结实期单位干物质库容量较小;5)从品种演变角度来看,生物产量对库容量的影响大于经济系数,抽穗期干物质生产量、抽穗期干物质形成库容的效率对库容量的作用大于结实期同类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籼稻品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2001、2002年在群体水培条件下分别以88、122个国内外的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测定植株的干物重、全氮含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对供试品种成熟期的氮素累积量进行聚类,分析不同氮素累积量类型品种间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供试品种成熟期氮素累积量差异很大,可聚类为A、B、C、D、E、F等6类,类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②氮素累积量为A、B、C、D、E、F类的品种,随着氮素累积量的增加,产量水平明显提高;③氮素累积量大的品种,表现为单位面积库容量大、每穗颖花数多、千粒重高、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大、生物产量高,穗数较多、单位叶面积籽粒产量较高,但其结实率和经济系数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经过科学家8年的研究,一种可以解决由除草剂残留引起药害问题的专业产品——除草安全剂奈安终于问世。有关专家称,该产品的应用,将引发我国农业生产上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9.
于2008年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人工手插和机插2种水稻种植方式下CH4和N2O排放进行田间观测,研究稻麦轮作条件下机插水稻CH4和N2O的排放特征及其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水稻生长季CH4排放通量人工手插水稻和机插水稻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N2O仅在水稻搁田期间有明显排放,机插和人工手插水稻CH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4.68、4.39 mg.m-2.h-1,N2O平均排放通量为92.80、111.33μg.m-.2h-1。与人工手插水稻相比,机插水稻增加CH4排放总量14%,减少N2O排放总量11%,使稻季排放CH4和N2O所产生的全球增温潜势(GWP)和"单位产量的GWP"分别提高8%和10%。在稻麦轮作条件下采用机插水稻种植方式,水稻生长期间排放的CH4和N2O所形成的温室效应有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江苏油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江苏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现状、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