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24篇
  1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15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目的】机械粒收是玉米生产的发展方向,收获质量是影响其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中国玉米机械粒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在西北和东北等春播玉米区推广应用面积较大,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正在积极开展试验示范。本研究通过分析黄淮海夏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方法】2013—2015年累计选用了23个玉米品种,在黄淮海典型代表区河南新乡开展试验研究。2013年和2015年在收获期分别进行2次机械收获,2014年1次机械收获。收获当天测定各个品种的收获前籽粒含水率,并调查测产。机械收获后从机仓随机取一定量籽粒样品,立即测定收获后籽粒含水率,然后手工分拣样品,测定籽粒破碎率和杂质率;收获后,在田间选取3个代表性样区,调查落穗损失和落粒损失。【结果】2013—2015年,籽粒破碎率共调查131个样点,结果显示,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率在20.80%—41.08%,籽粒破碎率变幅为4.98%—41.36%,籽粒破碎率随着籽粒含水率的提高明显升高;破碎率低于8%的有38个样点,占比29.01%,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收获的玉米籽粒能够满足破碎率8%以下的要求。机收杂质率共调查134个样点,杂质率0.37%—5.28%,杂质率低于3%的样点有107个,占比79.85%,杂质率也随着籽粒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加;2013—2014年,籽粒含水率低于28.27%时,杂质率能够低于3%的国家标准;2015年收获时籽粒含水率虽然较高,但杂质率均在3%以下。田间损失率共调查108个样点,变幅为0.18%—2.85%(落穗率和落粒率),均能满足国家标准,损失率不是影响机械收获质量的限制因素。在本试验条件下,籽粒含水率低于26.92%时,破碎率和杂质率分别低于8%和3%,田间损失率也符合国家标准,能够满足机械粒收质量要求。研究还发现,籽粒含水率相近的不同品种之间,机械收获的破碎率和杂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品种固有的理化特性对机械收获质量也有影响。【结论】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是影响机械粒收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相同籽粒含水率条件下,品种之间收获质量表现出显著差异。由于年际间热量等条件的不同,收获时的籽粒含水率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动,但通过选择适宜品种、科学安排播种和收获时间,以河南新乡为代表的黄淮海夏玉米区完全能够保证玉米机械粒收质量。  相似文献   
62.
针对转基因小麦成熟胚转化体系转化效率低,从提高成熟胚愈伤组织质量入手,调节小麦的基因型、成熟胚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以及愈伤组织大小几个因素,提高成熟胚转化体系的转化效率;通过农杆菌介导,将目的基因转入到受体小麦成熟胚诱导的愈伤中,利用gus检测的方法检验转化效率;继代360d、自然生长5mm大小的受体小麦品种扬麦10,在菌液浓度OD600为0.8,侵染40min下,gus基因表达率达50%左右,接近幼胚的gus基因表达率。通过对体系的几个因素的调节,提高了农杆菌介导成熟胚转化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63.
植物激素对小麦穗粒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植物激素与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穗花发育关系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对小麦不同发育时期幼穗分化发育的影响,旨在探究争取小麦穗大粒多的内在机制,进而为育种工作及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4.
为了系统分析玉米茎秆和根系的协同抗倒性,试验选用6个抗倒性不同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了6.0、7.5和9.0×104株/hm2 3个种植密度,以田间茎秆的拉倒力和拉倒角度为抗倒性评价指标,与基部第三节间和根系的形态特征和物质积累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基部节间性状与根系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节间长、粗、单位长度鲜重、干重和各组分含量、根幅、支持根粗、根条数、根粗和根干重均与抗倒性评价指标显著正相关,其中节间粗(拉倒力:r=0.561**,拉倒角度:r=0.521**)、单位长度鲜重(拉倒力:r=0.520**)和干重(拉倒角度:r=0.562**)的相关性最大。节间粗和单位长度物质积累量与根干重和支持根粗等根系性状显著正相关,协同作用于植株的抗倒性。当种植密度增大,节间粗、单位长度物质积累量、结构根深、支持根粗、总根条数、根粗和根干重显著减小或减少,导致植株的拉倒力和角度显著减小,倒伏率显著增大。‘粒收1’‘创玉107’‘MC278’和‘京农科728’的节间粗(1.76、1.72、1.71和1.70 cm)、单位长度鲜重(2.9、2...  相似文献   
65.
以典型的果穗顶端籽粒败育类型杂交种为材料,对果稳中部及上部籽粒在发育早期超氧化物酸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中部正常发育的籽粒相比,顶部败育籽粒POD活性较高而SOD,CAT活性较低。进一步分析籽粒丙二醛(MDA)和相对电导率的变化可知,败育籽粒在发育早期生物膜结构被破坏。这种膜质破坏可能与其较高的乙烯释放量有关。  相似文献   
66.
夏玉米籽粒发育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郑单958为试材,采用大田种植及室内测定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夏玉米籽粒以及穗轴发育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从果穗不同部位的籽粒长度、重量、干物质累积速度和体积方面看,中部籽粒的发育状况明显优于顶部籽粒.果穗不同部位籽粒和穗轴中可溶性糖分、淀粉、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虽然不同,但12DAA是分水岭,三项指标均在12DAA后出现变化.本研究对认识夏玉米籽粒发育规律和指导夏玉米高产优质栽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玉米雌雄穗开花间隔与产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2个热带玉米群体Pool 16、 Pool 18的不同世代种质为材料, 分别种植在开花期充足灌水、中度水分胁迫和严重水分胁迫3种水分梯度条件下, 研究玉米的雌雄穗开花间隔(ASI)与产量及其其它性状间的关系. 研究表明, 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强, 产量与ASI间的相关性增强. 在严重胁迫条件下, 二者的相关系数r=-0.529**; 在胁迫条件下,  相似文献   
68.
《作物栽培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适应教学改革和学分制的要求,把《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具有不同功能的《作物栽培学总论》、《作物栽培学各论》(一)和(二)以及《作物栽培学实验》等相对独立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加强统筹,总论中包括各种作物共同的生育规律和总体生产发展概况,各论中突出富有不同作物特色的生育规律和栽培技术;在所有作物中突出主要作物,在栽培技术上突出高产和优质栽培技术。与课程改革相适应,采取了整合师资力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等配套措施,以促进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9.
在土壤不同干旱程度下研究了60 mmo.lL-1的CaC l2浸种对萝卜幼苗叶片水分状况、光合作用及呼吸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aC l2浸种可以使萝卜幼苗离体叶片的保水能力在自然气干时增强;轻度和重度土壤干旱时,无论是CaC l2浸种还是蒸馏水浸种(对照),萝卜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水势、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呼吸强度都减小,但CaC l2浸种的下降幅度均比对照小。  相似文献   
70.
充足灌水条件下不同年代玉米品种根系性状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6个玉米主推品种白鹤、吉单101、中单2号、掖单13、郑单958和先玉335为材料, 在充足灌水条件下研究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的根系性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不同年代玉米品种各根系性状间存在差异, 随着品种的更替, 根系平均入土角度呈现减小的趋势, 根系分布更为紧凑。根系性状(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条数、根系干重等)随品种年代的更替表现为“先增后减”的趋势, 1950s~1970s平展型品种趋向于构建逐渐强大根系系统, 以提高根系吸收能力;1980s紧凑型品种趋向于减少高层节根, 以减少“冗余器官”的干物质消耗。与早期品种相比, 近代品种的紧凑型根系不仅增强了对土壤深层水分、养分的吸收, 也促进了干物质向子粒的高效转移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