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4篇
林业   42篇
农学   56篇
基础科学   36篇
  65篇
综合类   420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24篇
畜牧兽医   152篇
园艺   10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早熟‘苏翠1号’梨为例,通过连续六年在徐州地区的栽培技术研究,从园址选择与品种搭配、定植技术、肥水管理技术、花果管理技术、秸秆覆盖技术、整形修剪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进行总结,重点介绍了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早熟梨在徐州地区优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2.
高凤娟  张婷 《科技视界》2023,(36):20-22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也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眼睛感知世界,欣赏美丽的景色,阅读文字,观看电影等等。然而,每个人的视觉都有所不同,并且我们的视觉健康受到许多眼部疾病的威胁,这些都与我们的基因密切相关。通过解密基因密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视觉奥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在这篇科普文中,我们将一起揭开基因密码中隐藏的视觉奥秘。  相似文献   
33.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该倡议得到埃及各界的充分重视和高度评价,认为其与埃及国家复兴计划相辅相成,互补性非常显著.在整个非洲大陆,埃及水产养殖产量虽独占鳌头,但生产效率及产能仍然落后,面对日益衰退的天然渔业资源以及不断增长的食物需求等系列重要挑战,埃及迫切需要整合各方资源,以期实现水产养殖业的...  相似文献   
34.
余正军  张婷 《高原农业》2023,(1):96-102+108
近年来,随着人们需求的转变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居民出游方式逐渐由传统的跟团游向自助游转变。西藏每年都会接待大量的自助游游客,但有关自助游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以西藏自助游行为研究对象,利用大数据软件在携程网上获取2013~2020年旅藏自助游游客的旅行笔记内容,并运用ROSTCM6.0软件进行文本分析。本文在总结出旅藏自助游游客的时间与空间活动特征的基础上,针对网络游记的自助游旅游行为特征语义网络进行分析,深入探究发现:西藏自助游存在自助游基础设施薄弱、信息系统不健全、市场监管力度不大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建立自驾游信息系统服务平台、完善自助游保障体系、政府加大监督、规范旅游市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5.
为初步了解硅藻土对储粮害虫的防治效果以及与害虫磷化氢抗性发生发展的关系, 本研究采用直接拌粮法(设置剂量梯度为0?0.2?0.4?0.6 g/kg和 0.8 g/kg)测定硅藻土对赤拟谷盗?杂拟谷盗?锈赤扁谷盗?谷蠹?玉米象的防治效果, 以及磷化氢抗性杂拟谷盗(抗性倍数为 2.3~144.7)对硅藻土的敏感性差异; 除此之外, 本研究还分析了0.4 g/kg硅藻土在 4 种粮食(小麦?玉米?大豆?稻谷)中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一定剂量(0.2~0.8 g/kg)的硅藻土均能够在一定时间内有效杀死上述 5种储粮害虫, 不同储粮害虫对硅藻土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 其中杂拟谷盗对硅藻土的耐受性最强, 玉米象对硅藻土最为敏感?除个别品系外, 不同磷化氢抗性品系的杂拟谷盗对硅藻土的敏感性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且与磷化氢抗性无关; 硅藻土在不同粮食中对害虫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 7 d后, 死亡率为 13%~98%), 其中在大豆中对赤拟谷盗的杀虫效果最强, 在玉米中对其作用效果不明显?因此本研究得出结论:硅藻土对主要储粮害虫均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且对抗磷化氢的杂拟谷盗具有良好的致死效果?因此, 硅藻土具备成为储粮害虫防治及其磷化氢抗性治理药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36.
以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材料,研究大棚栽培对果实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发育期内的生长速度、单果质量增加幅度高于露地栽培,但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大棚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差异显著,主要以果糖和蔗糖含量所占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其中苏翠1号果糖含量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9.36%(P0.05),翠冠梨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显著高17.63%(P0.05)。大棚栽培对砂梨果实酸组分含量影响不尽相同,除莽草酸外,果实有机酸含量及酸组分含量均有显著差异。翠冠和苏翠1号糖酸比大棚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显著高34.47%、44.55%(P0.05),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为大棚栽培露地栽培,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综合来看,砂梨大棚栽培较为适宜在徐淮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37.
为探索避雨栽培对早熟砂梨果实糖积累和营养生长的影响,以早熟砂梨苏翠1号和翠冠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比较分析果实生长发育期避雨栽培与露地栽培果实糖含量的变化,以及新梢长度、新梢粗度、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和叶片含水量等营养生理变化。结果表明:(1)避雨栽培环境光照强度较露地栽培低,2种栽培模式光照强度日平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避雨设施营造的栽培环境对果实品质的形成有影响,果实生长发育期果糖与葡萄糖含量较高,进入后期蔗糖积累量上升,葡萄糖含量有所下降,进入后期果糖和蔗糖积累占比较高,避雨栽培下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积累量较露地栽培高21.73%、17.97%。(2) 2个早熟梨品种果实有机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低,主要对苹果酸、柠檬酸、奎宁酸含量的影响较大,其中苏翠1号和翠冠果实苹果酸含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35.08%、21.05%,避雨栽培对莽草酸含量影响不明显。(3)避雨栽培对早熟梨新梢长度、粗度和叶干质量无显著影响(P>0.05),对叶鲜质量和叶片含水量影响较大,苏翠1号和翠冠叶鲜质量避雨栽培较露地栽培分别低8.22%、10.15%,2个品种叶片含水量避雨栽培均显著(P<0.05)低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38.
不同调控措施对烤烟质体色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1,他引:42  
研究了不打顶(T1)、打顶(T2)、打顶 追施K2SO4(T3)、打顶 涂抹生长素1次(T4)、打顶 追施K2SO4 涂抹生长素1次(T5)、打顶 追施K2SO4 涂抹生长素2次(T6)6种调控措施对大田期烤烟叶片质体色素含量及其调制后降解产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延长,烤烟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逐渐降低,打顶30d后2种色素含量均以T6最高,T1最低.调制后各处理叶绿素降解产物新植二烯含量(μg.g-1)的高低顺序为:T6(1 129.35)>T5(1 094.06)>T4(1 017.73)>T3(1 011.85)>T2(961.81)>T1(771.15);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总量高低顺序(μg.g-1)为:T6(124.94)>T5(118.02)>T4(114.05)>T3(98.30)>T1(98.15)>T2(94.04).T6在打顶30 d后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且调制后能够充分降解,其挥发性致香物质总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39.
为了查明阿尔泰山两河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物种组成成分,以及探讨影响该地区树附生地衣群落分布格局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以附生地衣覆盖度为指标,应用除趋势对应分析(DCA)对样点进行分组,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分析附生地衣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树附生地衣共有49种隶属于15科30属。2)根据DCA分析将该地区树附生地衣划分为3个样点组,样点组1共有地衣22种,总盖度为2.639%,物种多样性指数为1.603;样点组2共有地衣27种,地衣总盖度为3.717%,物种多样性最大为1.972;样点组3:共有地衣12种,地衣总覆盖度为1.036%,物种多样性最小量为0.871。3)CCA排序结果表明:低海拔区,人为干扰强度高,地衣多样性较低;中海拔区,森林郁闭度高,湿度适中,干扰较少,地衣多样性较高;高海拔区,森林郁闭度较低,树种较少,光强度较强,干扰较少,主要以壳状地衣为主,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40.
黄淮麦区263份小麦种质材料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加速小麦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本研究以来自黄淮麦区4个省的263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对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如下:263份供试材料被聚为6个类群。各类群中均分布有各省小麦种质材料,但地域间的划分并不明显;同一省份的材料在各类群也均有分布,因此小麦种质地理来源上的差异并不绝对代表其遗传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