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以超级稻扬粳4038为材料,研究在不同栽培措施条件下品质表现,探索其品质调优技术。研究表明,扬粳4038在江苏沿江地区5月5~5月15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0~37.5)×104穴/hm2,施氮量300kg/hm2左右,基肥:蘖肥:穗肥为6:3:1或7:2:1有利于整精米率的提高,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进而达到高产与优质的同步提高。并讨论了扬粳4038品质调优的机理。  相似文献   
32.
高产优质晚粳稻扬粳4038生产技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2010年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为了规范扬粳4038高产栽培技术,本研究着重规范了品种适宜推广的江苏省沿江、太湖稻区扬粳4038产量指标、产量结构、生育指标及其栽培技术,为扬粳4038大面积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3.
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不同栽插密度下的群体生长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不同栽插密度(1 hm21.50×105穴、2.25×105穴、3.00×105穴、3.75×105穴)条件下超级杂交稻扬两优6号的群体生长特性,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分蘖性中等偏弱,孕穗期前叶面积指数随栽插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1 hm23.00×105穴时,其不同生育阶段叶面积指数达到饱和值;齐穗后,扬两优6号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下降,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输入量增加,但在1 hm23.00×105穴时,其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下降速度最慢,光合产物对籽粒的输入量最多;在不同密度试验条件下,以1 hm23.0×105穴的总颖花量最大、结实率最高,千粒重较稳定,产量也最高。说明,适度密植是发挥扬两优6号超高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4.
在云南高海拔冷凉自然条件下对两个粳型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品系(MR304、MR312)及其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F1、F2)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抽穗期对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的花粉育性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成熟期进行了相关经济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在苗期的耐冷性鉴定中,突变体及杂交亲本均为抗型(R);杂交后代F1中南40/MR312、滇粳优5号/MR304、Ansanbyeo/MR304为中抗型(MR),滇粳优5号/MR312为感型(S),其余均为抗型(R)。抽穗期亲本银光花粉可育率最高,为88.9%;杂交后代F1组合中只有银光/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高,为94.5%,超过对照(92.5%),组合Ansanbyeo/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低。亲本银光的结实率超过对照(70.9%),达到82.4%,突变体MR304、MR312的结实率低,分别为26.2%和5.0%;F1中两组合(银光/MR304、银光/MR312)的结实率均超过对照或亲本。该研究揭示了利用水稻披垂叶突变体产生的F1杂种优势可以增强杂交稻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的耐冷性优势;抽穗期的花粉育性大小是鉴定杂交后代(F1)植株耐冷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5.
旱直播水稻应用高吸水种衣剂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水稻直播出苗难、成苗率低、秧苗素质差、病虫危害重等技术难点,采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研究其在旱直播水稻上的应用效应。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可提高旱直播水稻出苗率、成苗率,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病虫危害,增加产量。与未包衣对照相比,包衣处理的出苗率提高13.5%,成苗率提高18.2%,恶苗病、稻蓟马、麻雀、老鼠、干尖线虫等病虫害分别减轻90.5%、94.3%、95.3%、88.2%、89.5%,株高降低,秧苗单株带蘖数、假茎粗、总根数、百苗干重明显增加,各主要生育期茎蘖数多、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量高,增产显著。应用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可解决直播水稻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促进水稻直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籼型杂交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6个不育系与18个恢复系配制108个杂交籼稻组合,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计.结果表明:①93.5%的组合其发病率介于双亲之间,与双亲发病率的中亲值呈极显著相关;69.4%的组合其发病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向离中优势.②975发病率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低,对黑条矮缩病抗性育种而言,是一个极有利用价值的两系不育系,而Ⅱ-32A则是相对较好的三系不育系;R533、R814、HR12、R13、R419等则是具有较好抗性育种利用价值的恢复系.③基因的加性效应对杂种抗病性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其中,母本的作用显著超过父本;黑条矮缩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达到59.45%,是一个遗传力较高的性状.  相似文献   
37.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高产源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系杂交籼稻汕优63为对照,系统研究了两系杂交籼稻扬两优6号高产的源库特征.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库容量大,填库能力强,光合生产能力强,物质积累量多且运转顺畅,具有源、库、流同步协渊增长的特征.扬两优6号特别具有颖花高结实和籽粒高充实的高产特征,是两系杂交籼稻结实性能的重大改良.  相似文献   
38.
直播稻种衣剂“旱育保姆”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直播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其技术难点也不断显现。探讨了直播稻种衣剂"旱育保姆"经包衣直播后,具有的优势特点,并总结了"旱育保姆"种衣剂的应用技术要点,以期为"旱育保姆"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早熟晚粳新品种扬粳403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粳4038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复杂交方式并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早熟晚粳新品种。该品种产量潜力大,稻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在江苏省沿江、太湖中与北部稻区有良好的适应性。2008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0.
在云南高海拔冷凉自然条件下对两个粳型水稻披垂叶突变体品系(MR304、MR312)及其与常规品种的杂交后代(F1、F2)进行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在抽穗期对突变体及其杂交后代的花粉育性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在成熟期进行了相关经济学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的考察。结果表明,在苗期的耐冷性鉴定中,突变体及杂交亲本均为抗型(R);杂交后代F1中南40/MR312、滇粳优5号/MR304、Ansanbyeo/MR304为中抗型(MR),滇粳优5号/MR312为感型(S),其余均为抗型(R)。抽穗期亲本银光花粉可育率最高,为88.9%;杂交后代F1组合中只有银光/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高,为94.5%,超过对照(92.5%),组合Ansanbyeo/MR304的花粉可育率最低。亲本银光的结实率超过对照(70.9%),达到82.4%,突变体MR304、MR312的结实率低,分别为26.2%和5.0%;F1中两组合(银光/MR304、银光/MR312)的结实率均超过对照或亲本。该研究揭示了利用水稻披垂叶突变体产生的F1杂种优势可以增强杂交稻在高海拔冷凉条件下的耐冷性优势;抽穗期的花粉育性大小是鉴定杂交后代(F1)植株耐冷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