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6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21.
[目的]克隆河八王[Narenga porphyrocoma(Hance) Bor]分蘖基因NpD53,并分析其序列特征,为甘蔗野生种分蘖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河八王为试验材料,提取其叶片总RNA,反转录获得cDNA,通过RACE(cDNA末端快增)技术扩增NpD53基因,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核苷酸序列及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NpD53基因(GenBank登录号MF593461)的中间序列长度760 bp、5'端序列长度1497 bp、3'端序列长度1233bp,拼接后其cDNA序列全长为2597 bp,包含1个2037 bp的开放阅读框(ORE),编码678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75.02kD,等电点6.59,亲水性平均数-0.506,表明其为亲水性蛋白,位于细胞核内(可信度94.1%).NpD53基因编码蛋白(NpD53)存在P-loop_NTPase和ClpB_D2-small超家族核心序列,含有4个非特异性位点,与其他物种的D53蛋白均具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ClpB_D2-small;其二级结构仅有4种卷曲类型,以无规则卷曲最多,占42.77%,其次是α-螺旋,占35.55%,延伸链和β-转角分别占15.34%和6.34%.NpD5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河八王与禾本科物种(高粱和山羊草)的亲缘关系较近,与海枣、油棕、芭蕉等物种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河八王分蘖基因NpD53编码蛋白与其他物种的D53蛋白具有相同的保守结构域,且具有2个Ⅰ类Clp ATP酶的非特异性位点,推测NpD53为一种分子伴侣,与河八王自身的耐热性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对甘蔗宿根矮化病病原菌(Leifsonia xyli subsp.xyli,Lxx)一推测为抗o'k因子的膜蛋白基因(Lxx18460)进行研究,为今后研究该基因在感病甘蔗体内表达打下基础.[方法]诱导表达并纯化含有推测为抗o'k因子的膜蛋白Lxx1.8460基因的pET-30a质粒菌液,委托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制备单克隆抗体;用Western blotting对细菌及感病和健康甘蔗样品总蛋白进行检测.[结果]Lxx18460基因具有特异性,只存在于甘蔗Lxx中.ELISA单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512000,能够灵敏地检测细菌总蛋白和甘蔗样品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表明,Lxx18460基因在细菌中和感病甘蔗样品中表达,在健康甘蔗样品中几乎不表达.[结论]Lxx18460基因具有特异性,是Lxx中的抗o'k因子的膜蛋白基因,能够在细菌和感病甘蔗样品体外进行表达.  相似文献   
23.
为明确不同杀菌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以便后续科学地指导病害防治,本文分别使用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0 g/L苯醚甲环唑乳油,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43%氟菌·肟菌酯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和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对甘蔗梢腐病病原菌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药剂筛选,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孢子与菌丝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扫描电镜结果表明,经不同杀菌剂处理后,病原菌孢子和菌丝均有不同程度的溃烂、畸形、干瘪甚至穿孔。其中,19%啶氧·丙环唑悬浮剂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效果较好,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260μg/mL和0.042μg/mL;而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抑菌效果较差,EC50高达2504.060μg/mL。供试药剂中,三唑类杀菌剂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复配剂抑...  相似文献   
24.
25.
<正>松花菜是花椰菜的一种类型,其花球松大、洁白,口感好,营养丰富,近几年在南方地区推广速度很快。平原地区夏季很少种植松花菜,主要因为一般早熟耐热品种生长期短、花球小、商品性差、产量低。近几年浙江、福建高山地区结合当地夏秋凉爽的气候优势,  相似文献   
26.
近年来,在广西隆安县蔗区出现疑似感染白条病的甘蔗植株.对该地区的田间可疑植株的病状进行观察并采集样本进行病原菌分离和鉴定,再通过柯赫氏法则回接验证病原菌的致病性.结果表明,隆安县蔗区遭受白条病菌侵染为害,人工接种条件下,健康甘蔗植株出现白条病典型病症.文章为今后深入研究甘蔗白条病病原菌及其与甘蔗互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由甘蔗鞭黑粉菌引起的甘蔗黑穗病是我国甘蔗生产中危害最大的病害,给甘蔗产业造成严重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化学防治是作物病害综合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开展甘蔗黑穗病高效、低毒、低残留防治药剂的筛选,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对甘蔗黑穗病的有效防治和提高甘蔗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为筛选适合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化学药剂,通过测定11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的抑菌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解析有效杀菌剂的抑菌机理,通过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大田防治试验,评价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和对产量、株高、茎径、公顷有效茎数、锤度、单茎重等甘蔗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室内生物活性测定,获得4种杀菌剂对甘蔗鞭黑粉菌单倍体生长、有性配合、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分别是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扫描电镜显示,这4种杀菌剂均对甘蔗鞭黑粉菌冬孢子和单倍体孢子细胞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使甘蔗鞭黑粉菌失活。在大田新植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42.4%唑醚·氟酰胺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1%、82.84%、81.76%、70.92%,各药剂防治区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0.84%、17.13%、15.92%、13.35%。在宿根蔗的甘蔗黑穗病防治试验中,以上杀菌剂防治效果分别为89.35%、82.21%、81.51%、70.18%,其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30.15%、24.05%、20.33%、16.58%。新植蔗和宿根蔗药剂防治区的甘蔗其他农艺性状均优于对照区。这4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可作为大田防治甘蔗黑穗病的推荐杀菌剂。  相似文献   
28.
为快速准确地估测甘蔗不同生育期株高,探讨了无人机RGB系统遥感估算株高的可行性及效果。利用无人机RGB遥感平台,获取苗期、分蘖期、伸长中、后期和工艺成熟期的影像,通过Pix4D mapper生成数字表面模型(digital surface model,DSM),采用Eris Arcmap提取株高,基于DSM提取的株高与实测株高建立各生育期的估测模型,采用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相对误差(MRE)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基于DSM提取甘蔗各生育期的株高高于实测株高;全生育期模型拟合性最好,预测精度较高(验证集R2、RMSE和MRE分别为0.9611、0.1623和0.1102),苗期株高模型预测精度最高。其他各生育期模型的拟合性不及全生育期和苗期,精度较低,工艺成熟期模型的预测精度最低,拟合性最差。因此,基于无人机RGB遥感平台获取甘蔗不同生育期影像后通过DSM提取株高并运用于甘蔗重要生育期株高的估测时,注意不同生育期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9.
为优化无人机喷施甘蔗的作业参数,试验开展了四旋翼电动无人机喷施对伸长期甘蔗雾滴沉积分布特性的影响研究。设置五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化学调控剂种类、作业高度、飞行速度、喷药量和助剂种类对甘蔗冠层雾滴沉积量和雾滴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雾滴沉积量的因素按主次顺序依次为助剂种类、飞行速度、喷药量、作业高度和化学调控剂种类;影响雾滴均匀性的因素按主次顺序依次为助剂种类、飞行速度和作业高度。无人机最佳作业参数中化学调控剂喷药量为30L/hm2,作业高度为4m,飞行速度为6m/s,使用加加力有机硅农用专业喷雾助剂。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无人机在甘蔗上进行高效作业的发展奠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