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7篇
林业   20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1篇
  11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20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核不育两系法制种最大的缺点是由于核不育基因的遗传特点使保持系与不育系无法分开,通常制种时需要在蕾期将母本分离出的50%可育株识别并拔除,增加了制种成本和纯度风险。本研究利用中亚热带特殊冬暖、冬春干旱条件,在棉花核不育系作母本制种时,第1年剔除其中50%的可育株制种后,将不育株宿根越冬,第2年作为完全不育株用于制种。2006—2011年调查了不同宿根年限、冬季间套短季蔬菜、不同修剪时间和修剪方法对棉花宿根制种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宿根后生长期延长,较同期播种的实生苗提前10 d进入生殖生长,单株结铃数显著增加,单铃重略有下降。宿根1~2年其产量比不宿根高10.3%~5.9%,第3年略降低但不显著,第4~第5年显著减产9.4%~14.0%。随着宿根年限的延长,植株基部老根明显畸形。在5年以内宿根株凋亡率与宿根年限及土地类型的关系不显著,但与土壤水分含量及修枝方法有关。最佳的宿根方法为,冬季棉行不间种作物,不修枝,槽平地于灌水时(3月中下旬),坡台地于旱季结束的第一场雨后(6月初),在地面高10 cm处将主茎及其下部发出的早期再生芽贴近主茎剪除,然后保留新发出的一级再生芽1~2个并进行水肥管理。  相似文献   
82.
甘薯火炕育苗技术叶秀奎杜广彦张小红梁淑娈(河北省衡水农业学校衡水053000)火炕育苗法是华北地区常采用的一种甘薯育苗方法。苗床构造简单,建造方便;煤、秸秆、木柴等均可作为加温材料,取材便易,温度易于调节控制;苗床上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性能好,管理便...  相似文献   
83.
长江、澜沧江源区退化草地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红  尼松 《青海草业》2004,13(4):38-41
本文扼要叙述了长江、澜沧江源区退化草地的成因、类型,提出了各型退化草地确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4.
菌根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菌根在果树生产中的应用霍书新张小红作者简介:霍书新,男,1964年生于河北省行唐县,1986年7月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果树专业,获学士学位,同期分配到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任《果树栽培学》的教学工作,先后参加了张家口地区果桑学会、河北省果树学会、中国果...  相似文献   
85.
霍书新  张小红  常美花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367-1367,1374
研究了修剪对尜尜枣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尜尜枣中心干延长枣头短截,疏除剪口下二次枝,同时短截枣头上二次枝,枣头萌发个数比对照增加1.6个,株产量比对照提高0.6 kg;生长季对枣头和二次枝摘心,平均每枣吊坐果数是对照的2.13倍,每枣头坐果数是对照的2.06倍.  相似文献   
86.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了铅对14种本土草本植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反枝苋、高丹草、紫苑最大拉伸力、最大剪切力、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均随着铅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减小,1 500mg/kg铅处理下显著低于对照处理(P<0.05)。藜、绿叶苋、红叶苋和鲁梅克斯K-1杂交酸模最大剪切力、最大拉伸力、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在各铅处理下均高于对照和其他10种植物,可用于铅严重污染区和环境恶劣区土壤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87.
为深入探讨小麦再生分子机制、给建立高效的小麦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奠定基础,通过电子拼接、RT-PCR及RACE等方法在小麦品种郑麦7698中分离到一个与小麦愈伤组织再生相关的候选基因TaTCP-1A。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为2 163bp,其中包含了一个1 62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540个氨基酸。qRT-PCR结果表明,该基因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愈伤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愈伤组织形成阶段,随诱导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逐渐上升,当诱导11d时表达量达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此外,TaTCP-1A基因在胚性愈伤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非胚性愈伤组织。基因沉默结果表明,转TaTCP-1A RNAi小麦植株的再生率比对照降低了85.09%,这一结果初步证明该基因对小麦愈伤组织再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8.
猕猴桃试管苗移栽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普通塑料大棚内,对影响猕猴桃试管苗移栽成活的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湿度、温度、移栽季节是影响试管苗成活的关键因子,同时充分的炼苗也是获得高成活率的必要条件。在移栽1-15d内,空气湿度保持在90%以上,能获得较高的成活率。适宜的移栽温度为8-22℃较适宜。移栽基质为沙:土:粪=2:1:1的复合土;除夏季高温时期成活率低外,其余季节均可进行移栽,而以冬季移栽成活率最高。  相似文献   
89.
90.
张小红  鄢铮 《农学学报》2021,11(11):71-75
通过对叶片氮代谢及氮含量与代谢相关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分析,以及果实品质与产量的测定,探讨防落素(PCPA)在大棚栽培无籽西瓜生产上的适用浓度,为其在无籽西瓜上的应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在始花期、盛花期和幼果期喷施PCPA溶液(质量浓度分别为0、10、20、40 mg/L),分别测定不同处理的无籽西瓜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和代谢相关酶(GS、NR、GDH)活性、果实品质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PCPA溶液浓度的提高,叶片总氮、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后降。PCPA浓度为20 mg/L时促进效果最明显,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等指标值均为最高,且均极显著高于CK;PCPA浓度为40 mg/L时,叶片可溶性蛋白、总氮含量以及GS、NR和GDH活性均急速降低,各项指标值均极显著低于10、20 mg/L处理。各项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籽西瓜叶片总氮含量与GS、NR和GDH活性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2)在所有处理中,20 mg/L处理的果实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均极显著高于CK。PCPA在大棚栽培无籽西瓜生产上的适用浓度为2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