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2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67篇
农作物   4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花生氮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氮素对花生碳氮代谢及生物固氮的影响、氮素与其他营养元素配施效应、花生氮肥施用技术等研究新进展,并对今后花生氮素研究提出建议,以期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我国花生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生产水平高,种植效益好,发展潜力大,但存在着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政策扶持不够、机械化水平低、产业带动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83.
河南省花生产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河南省花生产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对河南省驻马店、开封等14个花生产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测产区砷的含量为3.04~8.90 mg/kg,平均6.20 mg/kg,铅的含量为5.53~18.30 mg/kg,平均12.83 mg/kg,铬的含量为13.80~43.60mg/kg,平均2...  相似文献   
84.
干旱胁迫对不同花生品种形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4个生产中推广的花生品种白沙1016、远杂9102、豫花7号和豫花15号为材料,研究了干旱胁迫对花生形态及产量的影响2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4个参试品种的主茎高度、侧枝长、干物质质量、产量和经济系数均表现为降低,其中远杂9102主茎高度、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0.073 cm、1.24g;产量和经济系数在4个参试品...  相似文献   
85.
豫花9331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高产大果花生新品种。2004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鉴定。  相似文献   
86.
花生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F2遗传群体分析油酸和亚油酸含量的遗传模式,为高油酸种质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利用高油酸亲本wt08-0932和wt08-0934与普通(低)油酸含量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建立不同杂交组合的遗传模型,并进行遗传参数估计,明确控制油酸性状的主基因个数、加性或显性效应值、遗传力等。【结果】获得控制油酸和亚油酸性状遗传的2对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油酸和亚油酸性状的2对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66%-89%和70%-85%,并存在多基因效应。控制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显性效应值均为负值,控制亚油酸含量的2个主基因的显性效应值均为正值。【结论】花生的油酸和亚油酸性状分别由2对主基因控制,同时存在基因互作及多基因效应。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均大于第二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同时变异形成高油酸性状;2对主基因之间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的差异导致在1对主基因变异时形成中低油酸含量和中高油酸含量的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87.
以郑8903×豫花4号的215个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材料,采用2008年原阳种植材料(F8)的品质检测数据,运用WinQTLCart 2.5软件进行与花生蛋白质、脂肪及脂肪酸含量相关的QTLs定位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检测到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4.82%和9.66%;2个与脂肪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25%和8.24%。与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和山嵛酸含量相关的QTL各检测到1个,遗传贡献率分别为5.13%、8.28%、24.14%和7.88%;2个与花生酸含量相关的QTLs,遗传贡献率分别为7.12%和18.32%。  相似文献   
88.
为筛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并建立花生的高频再生体系,比较了22个花生品种在MS和1/2MS培养基中的萌发情况,同时以4d苗龄的花生幼叶为外植体,研究了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的品种差异性,以及羧苄青霉素(Carb)和头孢霉素(Cef)对花生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2个花生品种的种子在1/2MS培养基上萌发率均比在MS培养基上稍高。不同品种花生幼叶丛生芽诱导率差异明显,其中Hz006、Hz001、Hz012和Hz037幼叶外植体的丛生芽诱导率较高,均高于90%,Hz015最低,只有31.8%。添加500mg/L Carb对花生幼叶丛生芽分化无抑制作用,其中,Hz009添加500mg/L Carb后,丛生芽诱导率比不添加抗生素的CK提高13.5个百分点;Cef则对多数花生品种芽诱导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以Hz010最为明显,其丛生芽诱导率下降48.5个百分点。因此,花生种子预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遗传转化时应选择Hz006、Hz001、Hz012和Hz037等高诱导率的花生品种,农杆菌介导花生转化时选择Carb抑菌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9.
为解决花生组培苗及转基因植株移栽成活率低、田间长势较弱等难题,对花生嫁接技术进行了研究。以不同花生品种实生苗为砧木,4个花生品种的无菌组培苗为接穗,采用劈接法,分别采用花生的上胚轴和下胚轴为嫁接部位进行嫁接。不同品种的砧木嫁接成活率差异很大,豫花0215作砧木嫁接成活率较高,且结实性较好;不同品种接穗成活率也存在很大差异,珍珠豆型品种嫁接成活率及结实性优于普通型品种。从田间长势和结实性来看,下胚轴是较适宜的嫁接部位,移栽田间后省去了去除砧木侧芽的工作,收获时只有接穗上结果。通过嫁接可以大大提高移栽成活率,并且田间长势较好,都能正常开花,结实性较好,个别植株出现不育。  相似文献   
90.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从种子萌发、生根、长出枝叶到开花结实、衰老、脱落、休眠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无机物和有机物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和营养物质,还需要一些特殊的有机物质采调控体内的各种代谢过程。这类物质被称为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物质可分为两大类,即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是指在植物体内合成,并经常从产生部位输送到其他部位,对生长发育产生显著调节作用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