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高产棉田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矛盾较为突出,营养供需失调及矿质元素缺乏较为严重,这些常是导致高产棉田蕾铃脱落、限制经济产量大幅度的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我们进行了新型液肥丰满乐试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2.
玉米大斑病菌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对采自我国不同地区的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39个菌株的DNA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可将39个菌株基本分成5组,并且在同一组内不同菌株间的遗传多样性也有差异。来自不同地区相同品种上的菌株和同一地区不同品种的菌株的DNA多态性存在差异,表明我国玉米大斑病菌中具有丰富的种内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23.
采用液体静置和振荡两种培养方法进行菌丝培养,以不同省份的玉米大斑病菌为材料,优化CTAB法提取玉米大斑病菌DNA。提取后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nm和280nm测定及0.4%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表明,液体培养皿法培养菌丝快速、高效,提取DNA的质量好、纯度高。  相似文献   
24.
我国高粱炭疽病症状类型及其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粱炭疽病是近年来我国高粱产区严重发生的高粱病害,局部地区已造成严重的高粱产量损失。为了明确我国高粱炭疽病症状类型及其相应的病原菌种类,为病害田间诊断和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于2015~2017年连续3年,对我国8省13市高粱产区高粱炭疽病发生情况进行系统调查,依据高粱炭疽病病斑形状、颜色、晕圈有无、分生孢子盘和孢子有无及数量多少等特征,将不同地区的高粱炭疽病症状分为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等8种类型,不同类型症状分布区域不同,但并无规律性。采集不同症状的高粱炭疽病标样72份,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共获得高粱炭疽病菌210株,并采用病菌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及β-tublin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鉴定。病菌培养性状、形态结构等均符合高粱炭疽病致病菌亚线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ublineolum Henn.)的形态特征。且供试高粱炭疽病菌ITS及β-tublin序列均与GenBank中亚线孢炭疽菌序列极为相似,相似度为99.7%~100%。综上可见,我国不同高粱产区的高粱炭疽病虽症状差异很大,存在多种症状类型,但其病原菌均为亚线孢炭疽菌,并非其他种类侵染所致。高粱炭疽病表现症状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种植的高粱品种基因型不同有关。通过研究解决了高粱炭疽病田间症状易混淆、不易诊断的问题,对于该病害的预警和综合防治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幂级数变换方法是近代组合数学及概率统计中常用的一种变换方法,此方法主要研究的是有关离散数列{an}的结构特征,先利用这个数列作为系数构造一个幂级数,然后利用幂级数的特点发挥来确定其系数的结构。从几类典型例子入手,着重阐述了分割变换方法在数学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为了探明桃色顶孢霉粗蛋白对大豆茄病镰刀菌的抑菌机理,测定了该粗蛋白对大豆镰刀菌菌体抗氧化酶活性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粗蛋白处理过的菌体中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CAT)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0~24 h内均为上升状态,在24 h时达到最高,分别是对照的1.95倍、2.16倍、1.67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三种酶活性均下降,在96 h时降至最低;电导率则呈现先上升后保持平稳的趋势,当处理时间为24 h时,电导率变化率达到最高,为对照组的2.1倍。上述结果表明被粗蛋白处理过的菌体膜系统遭到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变大,导致电解质大量外渗,并破坏菌体细胞内原有的抗氧化酶动态平衡状态,对镰刀菌造成伤害。  相似文献   
27.
我国北方玉米子粒禾谷镰孢菌群产毒素化学型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镰孢菌产毒素基因特异性引物,对分离自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玉米子粒的禾谷镰孢菌复合种群(Fusarium graminearum clade)的43株镰孢菌菌株进行产毒素化学型检测.结果表明,我国北方玉米子粒中携带的禾谷镰孢菌(包括F. graminearumF.asiaticum)检测到2种产毒素化学型,F. graminearum只产生脱氧雪腐镰孢烯醇(Deoxynivalenol,DON),F. asiaticum可以产生脱氧雪腐镰孢烯醇(Deoxynivalenol,DON)和雪腐镰孢烯醇(Nivalenol, NIV).  相似文献   
28.
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排名第一的大国,粮食问题的安全与稳定对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粮食作为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对于其生产技术的改进一直都是我国农业研究部门的一个重要工作方向。玉米作为我国的一种主要粮食,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着大面积的玉米种植。对于玉米种植技术的改进,对于我国粮食的安全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不同玉米种植密度下的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探究,分析种植密度对于玉米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希望可以为玉米种植技术的改善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