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74篇
农学   16篇
基础科学   20篇
  35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20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33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BS-12+DAS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菲的不同吸附模式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腾  孟昭福  谢婷  张洋  任爽  刘伟  李文斌 《土壤学报》2018,55(3):683-694
为探究阴离子型表面修饰剂对两性修饰膨润土吸附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的影响,采用阴离子型表面修饰剂正十烷基磺酸钠(DAS)对两性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进行复配修饰,恒温浸泡处理法研究复配修饰膨润土对疏水性不同的有机污染物苯酚和菲的吸附模式差异及原因,并对比了不同温度、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供试土样吸附苯酚及菲的吸附量及表观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S+DAS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及菲的吸附量随DAS修饰比例的增大而减小,且苯酚吸附量变化更为显著,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模式为"无限"型分配吸附,对菲为"有限"型分配吸附;供试土样对苯酚及菲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呈现增温负效应;pH升高促进了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抑制了菲的吸附;离子强度在0.001~0.1 mol L~(-1)范围内,可促进供试土样对苯酚及菲的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S+DAS两性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及菲的吸附是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DAS增大了土样表面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ogP),造成了苯酚及菲吸附模式的不同,结果证实,以化学修饰方式增强土样有机碳含量以增加对不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不但要考虑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土样表面有机相和污染物之间"相溶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2.
概述了西葫芦果色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目前发现的14个西葫芦果色基因功能及相互间作用,对西葫芦果色育种亲本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以后开展果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为探讨富硒试剂在柞蚕幼虫期的施用效果和施用龄期,2014—2016年进行了柞蚕蛹体富硒试验。结果表明:春柞蚕期,二龄与四龄施用固体富硒试剂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1627mg/kg,一龄施用富硒营养液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1372mg/kg;秋柞蚕期,二龄施用固体富硒试剂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7000 mg/kg,一龄与五龄施用富硒营养液蛹体硒含量可达到0.7102mg/kg。柞蚕蛹体内的硒含量恰好在国家标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和几个省份肉类、禽蛋类地方标准所规定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4.
利用纳米压痕仪对2种农作物秸秆纤维细胞壁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麦秸纤维细胞壁纵向弹性模量高于稻秸纤维细胞壁纵向弹性模量,其数值分别为20.8和19.4 GPa;2种秸秆纤维细胞壁硬度数值分别为0.65和0.50 GPa.在纳米尺度下,秸秆纤维细胞壁纵向弹性模量低于多数阔叶树材,但高于针叶树材和再生纤维素纤维,其细胞壁硬度的平均值高于木材及再生纤维素纤维.  相似文献   
65.
研究了橘皮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的工艺条件,并探讨了酶解温度、加酶量、料液比、碱液浓度、酶解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膳食纤维提取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并得出橘皮膳食纤维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温度60℃、加酶量0.4 g、料液比1∶10(g/mL)、碱液浓度0.25%、酶解时间120 min。  相似文献   
66.
以红树林植物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和秋茄Kandelia candel为对象,研究了2种植物的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海榄和秋茄的枝、叶中分别分离到内生真菌30株和27株,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分别是茎点霉属Phoma和拟盘多毛孢属Pestalotiopsis;同种植物的枝和叶中内生真菌的定殖率差异显著;红海榄和秋茄内生真菌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7890和1.7473,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0.5260和0.5302。2种红树林植物的内生真菌显示出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7.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杨木单板压缩率、胶液浓度、树脂浸渍时间和热压温度四个因素对杨木胶合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杨木单板的压缩与树脂浸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杨木胶合板的力学性能。当杨木单板压缩为35%、胶液浓度90%、树脂浸渍时间2h、热压温度150℃时,杨木胶合板的MOE、MOR和胶合强度分别高出国家标准127%、212%和77%。  相似文献   
68.
以速生杨木为试材,采用不同的微波处理工艺进行处理,并分别以水和甘油为试剂,分析微波处理前后试材表面动态润湿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对于木材的表面动态润湿性能有一定影响,经适当微波处理后试材的润湿性要好于未经处理的试材的润湿性,且效果与微波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有关。在相同的微波处理工艺下,随着处理强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试材的润湿性能总体上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9.
采用类分形动力学对4种常见秸秆类生物质的酶水解过程及其光合生物产氢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各种秸秆类生物质的光合生物产氢能力及其与产氢菌种生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了秸秆类生物质酶解及光合生物产氢的相关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表明,4种秸秆类生物质的酶解效果与产氢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小麦秸秆、玉米秸秆、高粱秸秆、棉花秸秆,酶解后还原糖质量浓度分别达到了19.88、15.72、14.04、9.41 g/L,累积产氢量分别达到了515.7、362、194.8、123.95 m L,且在菌种生长的对数期产氢速率达到最大。同时,利用类分形动力学揭示了秸秆类生物质酶解动力学参数与还原糖质量浓度及累积产氢量成正比例关系,为进一步完善秸秆类生物质光合生物产氢工艺理论和技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杉木地板基材表面的浸渍抗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杉木地板基材表面经过三聚氰胺抗菌树脂浸渍处理后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未经处理杉木基材不具备抗菌性能,经过三聚氰胺浸渍处理后具备一定的抗菌性能,可能因为甲醛释放或三聚氰胺自身对细菌起到抑制作用;添加载银抗菌剂后,杉木表面的抗菌性能不断增强,当三聚氰胺中抗菌剂质量分数达1%时,抗菌率达99.9%,符合抗菌产品的要求,但抗菌剂的加入对浸渍树脂的渗透性有一定的延迟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