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0篇
园艺   3篇
  2023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利用GC/MS技术分析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台湾罗勒(Ocimum tashiroi Hayata)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成龄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罗勒品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罗勒中检出37种香气物质,占其总挥发性物质的91.15%;台湾罗勒中检出21种香气物质,占95.08%;丁香罗勒中有29种,占89.49%。其中,烃类和醇类2类化合物在3种罗勒叶片中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4.39%、78.61%和77.88%。β-蒎烯是3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桉树脑、茴香脑和环葑烯则分别是罗勒、台湾罗勒和丁香罗勒的主要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2.
水杨酸对龙船花抗低温胁迫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5,0,5℃3种低温胁迫条件下经水杨酸(SA)处理与对照的小叶龙船花的4个抗寒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同低温胁迫下,SA处理的脯氨酸、蛋白质、丙二醛(MDA)等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与对照的差异极显著,外源SA能抑制脯氨酸形成积累、可溶性蛋白质降解,并能提高POD活性,抑制MDA形成积累。因此,外源SA能显著提高龙船花的抗寒性。  相似文献   
13.
以切花品种‘热情’和盆花品种‘大哥大’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配方营养液及浓度对红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0倍浓度的配方Q可较全面地提高2个品种红掌的叶面积、株高、花葶长度、佛焰苞面积,使佛焰苞颜色鲜红,显著提升可溶性糖含量;1.3倍浓度的配方Q对佛焰苞观赏品质有显著改善,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4.
植物花斑形成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啸  王健  李琴  龚胜  孙海燕  张玄兵 《园艺学报》2014,41(7):1485-1494
 综述了近年来对植物花斑形成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与花斑形成相关的花色素合成 催化酶基因与调节基因,探讨了转座子、启动子、RNA 干扰、甲基化、病毒等对花斑形成的作用,并提 出了花斑形成分子机理推测模型图,以期为进一步认识花斑形成的分子机理,开展花斑育种奠定理论基 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垂直板不连续系统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20种观赏竹芋的过氧化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研究,采用排序法,对其亲缘关系的远近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三种观叶植物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斑马竹竽、白斑竹芋和变叶木三种观叶植物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净光合速率,光合诱导现象进行了研究,并介绍它们的光合特性及半阴性植物有效利用光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极香罗勒的花、叶和茎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极香罗勒花、叶和茎在挥发性物质组成上的差异,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极香罗勒花、叶和茎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进行归一化定量.结果从极香罗勒的花、叶和茎中分别鉴定出27、27和33种挥发性物质,其含量分别为总挥发性物质的96.09%,94.92%和93.14%.在极香罗勒花、叶和茎中共有成分为5种:茴香脑、桉树脑、D-樟脑、沉香醇和对甲氧基苯甲醛,其中茴香脑为最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进一步探讨罗勒中挥发性物质生物合成的组织特异性及其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根尖为材料,应用根尖压片法对红龙草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是2n=2x=34;核型公式为32m+2sm;核型类型为2B型。该研究为红龙草的良种选育及利用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5个薄荷品种叶片为试材,采用透明胶布粘取法对其叶面气孔作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薄荷品种叶面的上、下表皮均有气孔分布,气孔形状近圆形,属横列型。上表皮的气孔长度、宽度均大于下表皮,上表皮的气孔密度小于下表皮。其中,葡萄柚薄荷上、下表皮的气孔长度、宽度均最大。皱叶留兰香的下表皮气孔密度最多,上表皮气孔密度以葡萄柚薄荷最多。通过运用上、下表皮气孔的长度、宽度和密度进行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利用下表皮气孔密度进行比较的结果完全一致。因此,可利用气孔密度进行薄荷品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进化论的观点出发 ,论述了花卉新品种起源和形成的主要途径 ,并详细介绍了培育和创造新品种的方法。还讨论了常规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在培育和创造新品种中的地位和作用 ,指出现阶段我国花卉育种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才是经济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