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3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94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85篇
园艺   5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中部森林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期全面了解新疆天山森林土壤污染状况,为该地区森林的优化管理和合理保护提供支持。【方法】以新疆天山中部森林为研究区,选取不同区域(桦树沟、小渠子、甘沟的上游、中游和下游)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并选择无人为干扰的区域为背景区,测定土壤总砷(As)、总汞(Hg)、铅(Pb)、镉(Cd)、铬(Cr)、铜(Cu)、锌(Zn)、铝(Al)含量和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SOC)、电导率(TDS)、体积质量(SBD)、土壤含水量(SWC)、pH),运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土壤重金属来源进行探讨,并采用冗余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元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背景区土壤电导率与桦树沟、小渠子和甘沟的土壤电导率差异显著(P<0.05),其他理化性质在各区域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除As含量在不同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外(P<0.05),其他重金属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区域单项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桦树沟土壤主要受铝和铅污染,小渠子土壤主要受砷、铬和铅污染,甘沟土壤主要受砷和铬污染;3个区域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均为1~2,属于轻度污染。主成分分析表明,As、Hg、Cd、Cr、Cu、Zn等6种重金属间相关性较高,说明重金属来源相同;Pb和Al与其他6种重金属的相关性均较低,可知Pb和Al与其他重金属来源不同。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重金属特征影响的重要性排序为pH值>电导率>土壤体积质量>土壤含水量>有机碳含量。【结论】天山森林土壤重金属污染较严重,应对重金属污染进行防治,促进林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2.
魏氏梭菌肠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氏梭菌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可引起人的食物中毒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非食源性胃肠道疾病),肠毒素是该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致病毒素,在引起人的胃肠疾病方面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者针对魏氏梭菌肠毒素的生物学特性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93.
利用气温、降水量和NCEP/NCAR地表径流资料,运用线性趋势系数、相关系数和不规则区域网格化方法,研究了近60a来黄河流域地表径流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0年整个黄河流域均为升温趋势,北部升温幅度高于南部;降水量正趋势主要位于黄河源区,中、下游地区为负趋势;地表径流变化在黄河源区(处于青藏高原)和河套北部(阴山南麓)呈现为增加趋势,其余广大的地区呈现为减少趋势;从不同年代的地表径流来看,不论是黄河源区还是广大的中、下游地区,上世纪60年代的径流量均是最高的,而二十一世纪10年代径流量是最低的;从整个流域来看,径流量与气温和降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在黄河源区以外的流域内,降水与径流的关系好于气温,而在黄河源区则相反,不同区域差异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4.
猪干扰素α在昆虫细胞中分泌表达及其抗病毒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获得重组猪干扰素α。【方法】本研究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将编码成熟猪干扰素α基因插入供体质粒pFastBacⅠ多克隆位点,置于pH启动子控制下,昆虫可识别的蜂素信号肽(honeybee melittin signal peptide,HBM)取代猪干扰素α原有信号肽以实现分泌型表达,并在C端融合6个组氨酸标签以利于纯化。将构建质粒转化DH10感受态细胞进行同源重组,经抗性和蓝白斑筛选,获得重组穿梭质粒Bacmid,转染对数生长期的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结果】重组蛋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证明重组蛋白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昆虫细胞中获得分泌表达。通过在猪肾细胞(PK-15)上抑制水泡性口炎病毒(VSV)致病变作用检测重组蛋白的抗病毒活性,结果表明:昆虫细胞上清的抗病毒效价达到1.07×105 U?ml-1,昆虫细胞裂解液的抗病毒效价为3.15×104 U?ml-1。【结论】应用蜂素信号肽实现猪干扰素α在昆虫细胞上分泌表达,为临床上防治猪病毒性疫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5.
畜牧兽医专业“立体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验教学特点,应构建“立体型、三层次、双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即搭建立体型、规模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将实验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型实验教学”、“综合设计实践型实验教学”和“创新型实验教学”三个层次,达到“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和基础宽厚、创新能力强的科研创新型人才”的两个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6.
1.1实用性原则。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差,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所以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从适合学生需要、满足学生要求、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出发。做到既有理论分析,又有思想教育;既有实验操作,又有现实例证,要充分发挥职业指导课程独特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7.
旨在利用两种常用的细菌分型方法对感染猪的肠球菌的鉴定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将从河南洛阳、济源、许昌、南阳等地送检病猪体内分离的42株革兰阳性球菌纯培养后,分别用16S rRNA基因序列比较和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鉴定.Vitek-32对42株分离茵中的34株鉴定到种的水平,分别是粪肠球茵(E.faecalis)10株、屎肠球菌(E.faecium)2株、铅黄肠球菌(E casseliflavus)22株;另有8株未成功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对42株分离菌成功的鉴定结果是为粪肠球菌12株,屎肠球菌30株.经比较发现,Vitek-32鉴定的10株粪肠球菌中除1株被16S rRNA鉴定为屎肠球菌外,其余9株均相同;Vitek-32鉴定的2株屎肠球菌与16S rRNA鉴定结果相同;Vitek-32鉴定的22株铅黄肠球菌除了1株被16S rRNA鉴定为粪肠球菌外,其余全部被鉴定为屎肠球菌;8株未能被Vitek-32鉴定的肠球菌被16S rRNA方法分别鉴定为粪肠球菌(2株)和屎肠球菌(6株).在感染猪的肠球茵分型鉴定中,Vitck-32对粪肠球菌鉴定结果与16S rRNA比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75%);而对于屎肠球菌的鉴定结果与16SrRNA比较出现了较大的差异(93.3%).  相似文献   
98.
试验旨在研究松针对雏鸡免疫功能和血清胆固醇的影响。选用1日龄健康罗曼公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直接饲喂基础日粮和正常饮水,Ⅰ、Ⅱ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以0.5、1.0 g/只剂量的松针粉拌料饲喂,Ⅲ组以0.5 g/只剂量的松针水煎液饮服。预试期4 d,正试期70 d。结果表明,Ⅰ、Ⅱ、Ⅲ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在首免后第15天时高于对照组,但Ⅰ、Ⅱ组CD3+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在首免后第30、45、60天时则低于对照组,Ⅲ组在首免后第45天时则低于对照组;Ⅰ、Ⅱ、Ⅲ组CD3+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在首免后第15、30、45天时高于对照组,但Ⅰ、Ⅲ组在首免后第60天则低于对照组。Ⅰ、Ⅱ组新城疫抗体水平在首免后第14和21天时低于对照组,但在第28、35天时则高于对照组;Ⅲ组新城疫抗体水平在首免后第7、35天时低于对照组,但在第14、21天时则高于对照组。Ⅰ、Ⅱ、Ⅲ组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降低趋势,其中Ⅰ、Ⅱ组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Ⅲ组(P<0.05);Ⅱ、Ⅲ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Ⅱ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松针粉和水煎剂可促进T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提高CD3+CD4+和CD3+CD8+T淋巴细胞含量,协同疫苗增强特异性免疫,不同程度的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99.
“国欣3号”是国欣种业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双价抗虫棉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号:国审棉2006003)。  相似文献   
100.
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对小麦生长管理调控、产量预测和经济效益分析等有重要指导作用,针对小麦生长模拟模型和生长可视化不易实现的问题,以冬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构建了冬小麦返青后株高模拟模型,经数据检验,株高模拟模型绝对误差在0.01~2.72cm,根均方差(RMSE)在0.4~1.26cm,平均绝对误差(d_a)在0.36~1.11cm,平均绝对误差与实测值平均数的比值(d_(ap))在1.32%~3.46%,结果表明所建模拟模型精度较高,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株高生长具有较好预测性。借助该模拟模型和已有研究成果,本研究构造了不同品种、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冬小麦株高生长状态,逼真模拟冬小麦返青后株高动态生长过程,实现了不同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生长可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